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7-02 01:44滕俊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2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冠脉

滕俊花

(烟台市牟平区龙泉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 烟台 264112)

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滕俊花

(烟台市牟平区龙泉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 烟台 264112)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二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38例增加替罗非班(实验组),对照组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硝酸酯、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实验组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替罗非班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用药后出血率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比较,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用于NSTEACS,临床疗效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替罗非班;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造成急性血栓,冠脉不全闭塞,导致心肌急性严重缺血甚至梗死而引起的,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其治疗以抗栓和缓解缺血治疗为主,替罗非班作为强效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治疗NSTE-ACS[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8例NSTEA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替罗非班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NSTE-ACS患者临床资料,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制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58例患者按照单双号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7岁,平均(59.6±9.3)岁;实验组30例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4~80岁,平均(60.2±8.9)岁。排除标准:严重高血压未控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出血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近期内有外伤、脑血管意外及做过大手术者。二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用药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 100mg 1次/天,口服氯吡格雷75mg 1次/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5000U 2次/天,根据病情给予硝酸酯,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替罗非班(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治疗,静脉微泵推注,起始以0.4μg/(kg·min)的速率滴注30min,随后以0.1μg/(kg· min)速率维持滴注48h。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评价:全部或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超过80%,日硝酸甘油用量超过80%为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心电图较前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日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为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无改善或加重,心电图无改善为无效;②安全性评价指标:二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发生情况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少量出血为血红蛋白降低超过30g/L,大量出血为血红蛋白则降低超过50g/L;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8h计数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数≤80×109/L则被认为是血小板减少。比较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二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通过统计学分析,替罗非班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二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对照组跟实验组均有2例出现少量出血,二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血小板计数,用药前为(209±29)×109/L,用药后为(189±28)×109/L,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用药前为(211 ±25)×109/L,用药后为(178±25)×109/L,用药前及用药后二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9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对照组,16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二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NSTE-ACS约占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3/4,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斑块破裂,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小板黏附、聚集,继而血栓形成,冠脉闭塞[3]。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但临床效果不明显。

替罗非班为一种短小、非选择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精氨酸-甘氨酸-门冬氨酸序列结合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中的相应片段,竞争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中的血栓素A2及ADP两个独立环节[4]。替罗非班能抑制活化血小板释放sCD40L,从而间接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使斑块趋于稳定。本研究发现采用替罗非班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1.43%。曹绪芬等[5]认为,非ST 段抬高ACS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行早期PCI,可降低冠状动脉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本研究发现,通过治疗后,实验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占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主要不良反应是引起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的出血。本研究发现,实验组使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未见患者出血。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用于NSTE-ACS,临床疗效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建玲,王敬萍,王日军.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4):77-78.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3] 丁智晓,任建民,刘晓梅.替罗非班治疗非S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9,38(12):1487-1488.

[4] 李皓亮.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67-68.

[5] 曹绪芬,韩立宪,袁琛,等.替罗非班在非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介入治疗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12):721-722.

R541.4

B

1671-8194(2013)22-0094-02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冠脉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替罗非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及诊治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