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 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

2013-07-02 07:11魏旭萍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心理健康

魏旭萍

[摘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学校教育是主渠道,教师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素养、幸福体验,有利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心理健康;职业素养;幸福体验

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会让你有了改变人生的勇气,他就是老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除了探索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净化优化环境、改革不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外,还应该关注陪伴孩子成长的老师。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健康快乐的老师才会教出健康快乐的学生。

一、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身心健康是核心。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健康的教师既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也要教师自身的努力。

(一)要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

一是强化师德教育。教育中诸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不和谐现象,基本上都是老师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反映了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因此,学校要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爱护每个学生,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二是加强尊师爱生教育。尊师爱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要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间,关心教师的想法,过问教师的困难,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四是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作为教师自身也应该转变观念

在改革的大潮中教师也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悦纳自我,拓宽心胸、学会放松,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

二、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层次

要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工作,就必须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一个合格的教师,才能教育影响好自己的学生,那么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那些呢?

首先是道德素养,即是充满爱心,忠诚教育事业。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动力。教师的爱要情理相容,严慈相济。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因此说师爱是教师的魂中魂。

其次是知识素养。教师只有不断的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除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时事,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第三是能力素养,以身作则,行为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未成年人有很大的模仿性。孔子认为“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要为师为长者做出榜样和表率来,学生自然会跟着学。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陶冶和感化学生。

三、关注教师的幸福体验,提升未成年人的幸福感

有个人曾经说过: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只有幸福的老师才会教出幸福的学生。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现行的评价制度造成心理压力较大;为提高成绩而增加工作量导致身心疲惫;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关系紧张;日益厌学的学生让人很无奈;为提高成绩有时与家长较真;例会上领导树立的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日出而作,日落未必能息;上调的工资跟不上物价的上涨等等。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在下降,出现了职业倦怠。这样的老师所教育出来学生就很难有积极性和进取心。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呢?

这里的幸福我认为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教师劳动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性劳动,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教材的对话与融通,享受着精神生活的幸福。时代在变革,教师的工作也面临着极大的人格和智慧的挑战,在实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也是实现着自我超越,体现着内在生命的价值,也是教师幸福的内在源泉。但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成绩不尽人意的矛盾;“减负”背后滋长了学生的学习惰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步,家长纵容孩子的坏习惯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摸索教学模式和方法,整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育的成效,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生都达到身心的愉悦。

二是构建教师融洽的职业环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极富有人情味和上进心的场所,然而有的教师则是不幸的,造成不幸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个原因却是不能忽视的:校长负责制负面地影响了教师的生存环境。有的校长只顾追求升学人数,自己的“面子”,不断训斥老师、加压教师。教育监管部门应关注、规范校长的观念、行为。同时也要通过改善决策、监督机制来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并通过改革建立良好的发展性文化,强化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师的幸福水平才能提高。

三是教师的自我调整,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让所有的教师都有职业幸福感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仍需要做很多实际工作。一位教师说:“谁来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指数?靠政府、靠社会、靠自己。我们的教师也要能够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追求幸福。”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教师在这一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教师,可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