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3-07-05 00:29吴志军王沈策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主观基础色彩

吴 寒,吴志军,王沈策

(湖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湖南湘潭411201)

色彩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不仅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可以辅助产品实现其审美性能和实用性能,恰当的产品设计色彩能使人产生舒适、安全、愉快等感受,更能体现产品的品质与属性,增加产品的销量。因此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也就成为了每个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经历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写生色彩的技法、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构成要素、色彩的联想与象征、色彩情感表达、设计色彩应用等知识,获得对色彩各因素的深入理解,真正把握色彩,实现其设计应用价值。

一 色彩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院校在色彩基础教学中基本上还在沿用传统绘画专业或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开设的色彩基础课程主要是以色彩写生和色彩构成为主。色彩写生作为绘画基础课程,多是停留在对自然物象的表现与再现上,而色彩构成大多只停留在对固有模式的延续上,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色彩表现的主动性,写生与构成之间联系性不强,对后期的产品色彩设计也起不到指导性作用,存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不能正常衔接的问题。同时,当前大多以艺术类生源为主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虽然在入学前为了应试已经凭直觉感受进行了大量的色彩写生训练,但实际上整体缺乏系统色彩理论知识的支持,存在着艺术鉴赏能力不高、色彩理论知识匮乏、色彩表现方法不正确等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作为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色彩课程,在掌握必需基本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同时,是否能通过训练激活学生的艺术与设计才能,并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由基础造型训练到专业学习的良性转换才是最重要的。

二 色彩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色彩基础课程应建立色彩写生、构成与色彩设计之间的关联性,打破课程的严格界限,吸收单门课程的特点和内容,进行有效地分解组合,将课程内容设置为相互链接的不同课题,通过课题带动教学研究与发展,以课题的形式确定并进行授课,引导学生将其扩展和延伸。如图1所示,将色彩基础教学设置成客观色彩、主观色彩、设计色彩训练模块,每个模块下由若干个课题组成,每个课题都有重点地进行分解训练和理性研究。将色彩课程教学内容,由自然色彩逐渐向设计色彩转换,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换,并从单一强调写生色彩与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的一般表现形式上,转向依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吸收多种表现的形式,同时希望通过每一个课题学生能主动地研究色彩的表现与设计应用,并逐步构建一套自己较为实用的色彩感知体系,创造富于个性的色彩设计思维空间。

图1 色彩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图

三 色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客观色彩表达训练

写生训练是学习客观色彩的重要部分,通过写生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色彩关系,面对客观物象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快速捕捉色彩、熟练表现色彩、用色彩再现客观物体的造型能力。教学主要包括传统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和写实性归纳写生以及贯穿于整个色彩基础课程体系当中的色彩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这一阶段教学过程中,首先强化色彩理论知识的普及,进行色彩原理讲授。结合学生已有的色彩写生经验总结讲授色彩基本原理和规律,如色彩的概念、光与色的关系、色彩的三属性、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调等知识,并运用大量图像介绍色彩的发展脉络及现状,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色彩的演变历程,不同时期流派的色彩风格,东西方色彩差异,色彩对当代设计的影响等,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对古今中外优秀的大师艺术作品进行解析,感受从自然色彩到主观色彩的转变,并从中发现符合自身审美的色彩语言,丰富学生的视野。

其次,进行传统色彩写生训练。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体系后再回过头来进行色彩写生训练,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传统写生色彩训练,一般以静物为主,静物在造型、色彩、质地等方面都应有非常丰富的变化。静物写生练习要目标明确,内容具有主题性,富有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使学生在写生中通过情感体验达到培养色彩感觉的目的。写生色彩除了训练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还要训练学生整体的表现方法及表现技巧,更好地为下阶段的训练打好基础。

最后,进行写实性归纳色彩写生训练。在写实色彩的基础上,以归纳为表现手段,进行概括、提炼的实践过程,着重研究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写实性归纳写生的形象变化是在忠实于自然物象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剪裁、取舍、修饰、对形象中特征突出的部分和美的部分加以保留,或进行艺术处理,使之产生一种净化、单纯、整体的效果。在归纳写生训练的初步阶段,学生对其表现手法还不能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先对色彩、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等处理较优秀的色彩绘画作品进行直接的归纳性色彩临摹训练,可以直接运用已有的画面关系,快速进入归纳表现状态。如图2所示,学生对优秀色彩作品进行的归纳性临摹练习,形体结构、明暗、空间关系保持了原作品的风貌,但在色彩处理上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归纳以及色彩的替换,构色时,不是机械地照抄,模拟已有色彩,而是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

图2 色彩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图

(二)主观色彩表达训练

在主观色彩表达训练中,首先进行的是主观性归纳写生的练习,与之前的训练相比,学生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以主观感受为出发点,面对自然物象选取自己所需的色彩信息,进行色彩、形态的主观归纳表现,在色彩处理上不简单模仿自然色彩,而是强调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及在构图、构形、构色等方面的主观想象。在构图时,可打破自然存在的空间关系;在构形上,可依照原型进行变形;在构色上,可以强化主观色彩意向;在分析原物象的色调、面积、形状的基础上,抽取其中典型色彩的个体或部件的特征,并以个人的感受为依据对自然色彩进行重新组合、调配、强化,把自己心中感觉到的、理想的色彩表现出来。

其次,在主观色彩归纳训练环节中,对于色彩的提炼和重组,可以延伸到色彩采集与重构的课题里,本身色彩的采集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过滤”的过程,在发现过程中寻找契合设计意图和具有美感重构价值的色彩素材。学生通过对变化中的自然色彩进行提练、归纳,在不失原图意境的情况下重组产生新的色彩形象,超越表象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丰富色彩造型观。如图3,学生色彩采集与重构作品《采蜂蜜》,以蜜蜂采蜜的场景作为创作的源泉,对蜜蜂、花朵、绿叶每一个元素都进行了选取与提炼,在图、形、色上融入自己的主观理解进行再次组织,展现出极具设计创意的色彩效果。

(三)设计色彩训练

图3 《采蜂蜜》赵晋晶

设计色彩训练主要是以色彩构成为基础,将对色彩的属性、对比调和等基本规律的认识融入到设计应用当中,逐渐走向色彩设计,同时强化学生的色彩构思和创意性思维能力。设计色彩的教学可以先从优秀的设计案例介绍入手,加深学生对设计色彩的认知,同时将前期训练中所涉及到的色彩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强化理解。教学中课题的设置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色彩情感特征、色彩心理分析、色彩联想与象征等课题方面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转变角色,由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其中,学生可自行选择优秀设计作品结合已有的色彩知识对产品色彩配色进行设计分析,并以小组形式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讨论,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设计色彩探究的热情。

最后可以依据专业需要进行设计色彩专题训练,应用色彩的基础理论来恰当地进行产品的色彩设计。拟定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配色练习,例如色彩属性对比运用,不同的明度、纯度、色相搭配,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明度高、彩度低的暖色常给人以柔软的感觉;而明度低、彩度高的冷色常给人以坚硬的感觉。明度愈高、彩度愈高的色彩有华丽之感;而彩度愈低、明度愈低的色彩愈朴素。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色彩进行搭配,通过充分运用色彩不同的识别性,体现产品的风格特征。如图4,学生选定电吹风机作为色彩配色的练习产品,分别以粉色系、彩虹色、黑色系、灰度渐变色为主色调进行了不同的配色方案设计,以此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使用。

在课程训练过程中,结合每一阶段的练习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优秀色彩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的全部或局部,配合教师准确、生动的讲解,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找出自己练习中存在的不足,以提高色彩表达及设计能力。

图4 产品配色练习 黄梦蝶

四 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改革,我们增强了色彩基础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色彩写生对客观物象的表达来带动色彩理论知识及设计原理的学习,指导下一步的色彩设计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初步形成了色彩基础内容的学习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运用,从写生绘画色彩的科学观察到主观理性的归纳总结,最后到设计色彩应用的一套体系,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与设计色彩的原创性,为将来从事产品专业设计正确使用色彩、设计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1]路家明.基础造型教学色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沈 法.工业设计产品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尹朝阳.设计专业色彩归纳写生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1(1):67.

[4]张三生.试论设计色彩写生及其表现[J].美与时代,2010(7):123-125.

猜你喜欢
主观基础色彩
“不等式”基础巩固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整式”基础巩固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