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2013-07-07 15: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3期
关键词:腺肌病孕激素肌瘤

李 敏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血站,山东 滨州 256600)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李 敏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血站,山东 滨州 25660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经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有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LH、FSH、E2及P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多汗、潮热,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另有2例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给予服用葡醛内酯后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子宫腺肌病;米非司酮;临床疗效

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不孕症及性交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孕酮受体拮抗剂,具有良好的抗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的活性,目前在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1],笔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常规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并排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病变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继发性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延长,贫血等临床表现,子宫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37.8±2.4)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2.1±0.9)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3)12.5mg/d,持续3个月后停药,待月经来潮第5天,继续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连续用药3个月,总疗程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子宫及肌瘤体积大小,观察治疗前后的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卵泡期测雌二酮(E2)及孕酮(P)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同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子宫及肌瘤体积大小

如表1所示,本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经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有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情况(,cm3)

表1 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情况(,cm3)

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治疗前587.6±94.5139.7±31.7治疗后348.2±75.762.4±18.5 P<0.05<0.05

2.2 血清激素水平

如表2所示,患者治疗后血清LH、FSH、E2及P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表2 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LH(U/L)FSH(U/L)E2(pmol/L)P(nmol/L)治疗前7.6±1.79.7±2.1186.4±28.14.8±1.2治疗后11.8±2.28.6±1.8154.2±25.63.5±0.8 P<0.05<0.05<0.05<0.05

2.3 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多汗、潮热,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另有2例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给予服用葡醛内酯后恢复正常。

3 讨 论

子宫腺肌病目前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生发展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有关,有学者从受体水平研究米非司酮对孕激素受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宫肌瘤组织与子宫腺肌症肌层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含量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因此高效孕激素或口服避孕药治疗无效[2]。临床研究发现[3]: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有治疗作用,其为人工合成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能够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的合成甾体类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痛经、月经异常、子宫增大等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采用米非司酮治疗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及肌瘤体积,血清激素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与文献[4]报道结果相一致。米非司酮可降低异位内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自分泌而抑制异位内膜的增殖,达到临床上的治疗目的,同时还可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拮抗雌激素对内膜的促增生作用,并且作用于局部血管及血管相关因子而影响内膜的血管形成及生理功能,也作用于丘脑-垂体卵巢轴,促使性激素水甲异常而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缩小子宫[5],同时还能抑制 FSH和LH的分泌从而抑制卵泡的发育。

综上所述,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 陈钢,蒋秋丽.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比较研究[J].安徽医药,2012,16(11):1677-1678.

[2] 史晓莹,范雪梅,徐晓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50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32-2533.

[3] 张贯姣.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722-1723.

[4] 周丽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100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 (9):27.

[5] 徐宪颂.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1(8):3748-3749.

R711.74

B

1671-8194(2013)33-0061-02

猜你喜欢
腺肌病孕激素肌瘤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保胎药须小心服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