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防洪控制工程降水设计与施工效果

2013-07-10 02:35汤应来
江苏水利 2013年7期
关键词:井管井点沉井

汤应来

(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002)

1 概况

1.1 工程概况

常州钟楼防洪控制工程是武澄锡西控制线主要控制工程,为Ⅱ等、2级水工建筑物。主体为一座单孔净宽90 m的防洪闸,防洪闸居中布置,门库对称布置在运河两岸,闸门两岸为直墙护岸。本工程结构新颖,钢闸门单孔跨度为我国水利工程之最,其支臂的球关节轴承支铰结构、非标启闭机动力牵引闸门方式等关键技术为世界首创,工程荣获2010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1.2 工程及水文地质

本闸位于新开河河道上,地面高程5.2~6.3 m,河底设计底高程在▽0.00 m~▽1.50 m,基坑开挖最深处为下游消力池▽-3.90 m,两侧沉井最深处为▽-10.00 m。土层分布为:▽0.20 m以上主要为粉质粘土,含水率23.7%~47.0%,渗透系数很小;▽-2.40 m~▽-15.40 m主要为轻粉质壤土,含水率38.0%~48.0%,渗透系数1.3×10-3cm/s,为中等透水性;▽-16.00 m以下为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很小,极微透水。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约为▽1.50 m,故形成了上、下隔水中间含水的承压水层。勘探测得该承压水层承压水位1.39 m,承压水头0.85 m,基坑最深处下游消力池及两侧沉井均处于承压水层中,必须降水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2 降水设计

由于基坑开挖最深处为消力池,高程▽-3.90 m,所以总体需将地下水降至▽-4.40 m。但沉井底板较深,采用干沉法下沉到位,必须将水位降至▽-10.50 m以下,因此降水时要考虑到整体与局部的布置。大基坑与沉井两者降水的合理结合,是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完成的前提。

2.1 降水计算

(1)基坑降水计算

根据地质出版社《基坑降水工程》,按环形承压完整井点系统进行计算,基坑总涌水量:

Q总=2.73KmS∕lg(R0/r0)式中:

Q总—基坑总渗水量;

K—含水层渗透系数,K=1.3×10-3cm/s=1.123 m/d;

m—承压含水层厚度,取m=15.0 m;

S—设计基坑水位降深,取S=5.9 m;R0—引用影响半径(R0=R+r0);R—影响半径,由经验公式得R=10SK1/2=62.5 m;

r0—引用半径,r0= (F/π)1/2={140×170+5800)/3.1415}1/2=97 m;

F—基坑的开挖面积,长×宽=170 m×140 m,另加两门库开挖面积约5800 m2。

经计算得Q总=1256 m3/d。

单井出水量:

q=120π rlK1/3=58.8 m3/d

式中:

q—单井出水量;

r—井管半径,取r=0.15 m;

l—滤管有效长度(仅考虑滤管在承压水中的有效长度)。

井数:n=1.1×Q总/q=1.1×1256/58.8≈24(口)

(2)沉井降水计算

沉井采用干沉法,承压完整井公式计算如下:

Q总=2.73KmS∕lg(R0/r0)式中:

Q总—沉井封闭圈总渗水量;

K—含水层渗透系数,K=1.3×10-3cm/s=1.123 m/d;

m—承压含水层厚度,取m=10.4 m;

S—设计基坑水位降深,考虑沉井中心处降至▽-11.0 m,取S=7.1 m;

R0—引用影响半径(R0=R+r0);

R—影响半径,由经验公式得R=10SK1/2=76 m;

r0—引用半径,取r0=27 m。

经计算得Q总=395 m3/d。

单井出水量:

q=120π rlK1/3=58.8 m3/d式中:

q—单井出水量;

r—井管半径,取r=0.15 m;

l—滤管有效长度(仅考虑滤管在承压水中的有效长度)。

井数:n=1.1×Q总/q=1.1×395/58.8≈7(口)

图1 井点布置图 (单位:m)

2.2 井点布置

经计算,为满足基坑干施工要求需24口井,而每个沉井周围需7口井,共需38口井。考虑到沉井周围的深井兼作基坑降水井点,而承压含水层仅为中等透水层,加之其上面的不透水层较厚,根据经验井间距可略大于20 m,实际井间距按25 m进行布置。共布置30口井,采用坑内与坑外相结合的井点布置方式。

管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标准管,每节长4 m,内径300 mm。考虑到降落漏斗的快速形成,加之随着抽水时间的增长,部分泥土会不断沉积在井中,故将井管埋入不透水层中3~5 m,井底高程布设在▽-18.0 m。

为观测降水效果,在基坑中心处布置3口观测井,沉井中心及两侧门库处各布置1口观测井。井点及观测井的布设见图1。

2.3 降水深度验算

(1)基坑降水深度验算

式中:

r—井点至含水层中任意点的距离。

S=9.7 m>5.9 m,符合要求。

(2)沉井降水深度验算

式中:

r—井点至含水层中任意点的距离,取r=27 m。

S=7.2 m>7.1 m,符合要求。

2.4 抽水设备选择

抽水设备选用QJ型深井潜水泵,根据单井出水量,每口井采用1台100QJ4型深井潜水泵,电机功率为2.2 kW,扬程为30 m,流量为96.0 m3/d>58.8 m3/d。共配置深井潜水泵36台。

3 深井施工和运行

3.1 深井施工

深井施工采用回旋转机钻孔,孔径为80 cm。钻机采用水准仪找平,以保证成孔的垂直度。成孔时按规定测定泥浆的比重、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并及时调整。既要防止塌孔,又要防止因泥浆比重大、粘度大而造成钻孔周边土体孔隙堵塞,影响降水效果。

清孔采用反循环进行,并将泥浆比重控制在1.05以内。清孔后及时安放井管,井周边采用扶正木,以控制井周边漏水层的厚度和井管的垂直度。选用标准透水井管,外裹两层100~120目滤网,经现场取水样试验,控制含泥量在5/10000以内。

考虑到土层中0.075 mm以下颗粒含量比例较大,滤层采用控制粒径为1~3 mm的砂与绿豆砂混合滤料沿井管周边均匀上升作业。滤层完成后试抽时控制降水速率,以便使周边滤料渐渐密实。如抽水过猛,周边土体可能渗进滤料层,甚至堵塞井管。试抽时应采用小型井泵,分节进行,使井底水位均匀缓慢地降低。

试抽使周边滤料密实后,采用橡皮活塞反复抽拔进行洗井,并定时测定出水的含泥量。如超过标准,及时调整未打井的井管滤网。

3.2 深井运行

深井抽水时,安排专人24 h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降水过程中加强对观测井水位的观测、记录、整理,并及时调整泵的高度。

3.3 封井

水下工程验收结束后,围堰拆除注水前进行封井。封井方法:先将井内渗水快速抽干,下部用粘土填实,顶部(5 m)用素混凝土封闭。

4 降水效果

每口井成形后即进行抽水,当深井全部完成后,不间断地降水。初期涌水量较大,水位下降速度较快,后期逐步平稳,20 d后趋于稳定。稳定后闸基坑中心点水位降至▽-6.38 m以下,门库基坑中心点水位降至▽-7.35 m以下,沉井中心点水位降至▽-10.88 m以下,满足了基坑干施工的要求,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井管井点沉井
深基坑施工中不明井管风险处置技术应用实践
沉井压沉工法施工技术
集水明排与深井井点联合降水工程应用
软黏土中沉井加桩复合基础水平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只要白钢井管的“傻”老头
巨型沉井首次排水下沉开挖方式研究
楚商电排站基坑降水井点的设计及其应用
轻型井点降水技术在给排水工程深基坑中应用
螺杆钻进技术在长段未固结井管下的应用
盐田隧道出口井点降水施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