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郊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2013-07-10 03:52蔡莉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困境对策

蔡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来华留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同时留学生规模大小成为衡量高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高校层次有别,地理位置有异,造成留学生规模差别很大。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的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面临困境。本文着重从解决远郊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困难出发探讨发展留学生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 困境 对策

一、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意义和现状

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发展留学生的战略目标,同时留学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是衡量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来华留学生教育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工作关系密切,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我国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扩大我国影响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桥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留学,同时接受外国留学生人数的多少、层次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来华留学生总体上以非学历生为主,学历生较少。且学历生以奖学金生为主,自费生较少,非学历生则以自费生居多。由此可见,通过提高非学历生数量扩大高校留学生规模成效会更为显著,同时经济效益也更为可观。但非学历生学习汉语同时,也希望融入社会,了解文化,因此通常会选择交通便利的市区高校,而远郊高校只能招收以拿奖学金为主。

二、远郊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困境

1.远郊高校位置较偏造成交通不便。远郊高校距离市区较远,没有四通八达的轨道路线,即使有直达公汽,班次间隔较长,成本也较高。而留学生学习之余,希望在留学期间多接触社会,了解中国文化和风土人情。长此以往,市郊的长途奔波和渐增的交通成本,让学生感到劳累伤财。因此,语言生在远郊高校学习一段时间以后,会选择转学;需要边工作边学习的语言生,根本不会选择远郊高校。因此,地处远郊的高校就失去了占市场份额较大的语言生生源。在生源本来就缺乏的前提下,远郊办学无疑雪上加霜。

2.远郊高校周边生活设施相对较差。相对中国学生来说,留学生对生活需求总体较高,课外生活更丰富。而远郊高校周边生活设施不齐全,不能高效地满足国际化需求,如周边银行不能为留学生提供换钱和国际汇款服务。生活条件较差,娱乐和健身设施缺乏,不能满足留学生生活需求。

3.远郊办学信息不畅。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通过互联网了解信息,相当便利。但语言障碍,只能让留学生望网兴叹。而与本国留学生建立联系,互通有无,是众多学子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留学生来说,和同在一个城市的本国留学生联系,学习生活上也可得到照应。这对留学生调整好状态,适应新环境,不无裨益。

4.远郊办学实习机会减少。同中国学生一样,留学生毕业前也有实习要求。一方面导师能提供的校内实习机会有限;另一方面远郊地区经济滞后,产业发展不全,区域内实习机会少。因此迫使留学生到市区寻找实习机会,这样早晚来回奔波,便造成学生身心疲惫,也会影响实习质量。

5.远郊办学对留管干部的心态会产生不利影响。远郊高校在发展留学生教育上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形成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的现状。而这两个指标是上级部门衡量留学生教育的重要考察因素。通常兄弟院校之间的评比让从事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羞愧感油然而生。远郊高校在名气上远不如名校,地理位置上也输于市区同等层次的高校,更让留管干部们易产生自愧不如的感觉。同时学校地处远郊,不利于高校同行间相互走访学习,电话或网络成为常用的联系方式,这种“人机”交流的方式,容易造成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工作缺乏创新。

6.远郊办学造成留学生规模狭小,国别有限。由于远郊办学存在种种不利因素,因此来自发达国家的留学生通常拒绝选择远郊高校。如此造成远郊高校留学生生源国多集中于亚非地区,且以奖学金生为主,自费生极少。而且奖学金名额有限,吸引到的学生数额不少,造成留学生规模狭小,国际化程度不高。

三、远郊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对策

远郊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可考虑从如下对策入手:

1.为留学生了解中国风土人情提供机会。学校通过开设中国文化类课程,如:中国曲、太极或者武术、中国传统工艺剪纸等等,课堂形式无需拘泥,可采用考察、实习的方式,如带留学生参观实习基地,杂技表演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中国,了解文化。还可利用旅游方式,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如江南小镇、苏州园林、古都古城,让学生在对山水和建筑的感受中,体验中国文明。另外,学校在开学初可以组织新生看上海,让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引导下了解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和景观,对上海有初步的印象。同时,可考虑与留学生一起过传统中国节日,如端午、中秋等,与学生一起包粽子、赏月吃月饼、包饺子等,在活动中加深对中国风土人情的了解。还可以鼓励留学生入住中国家庭,这种方式针对短期留学生效果更显著,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与中国家庭结下友谊,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留学生可以更方便地学习语言,更多地了解中国。

2.利用郊区面积大、便于规划的优势,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弥补学校周边生活条件差的现状。考虑到留学生对于娱乐、健身等设施需求,学校可在体育馆建一个健身房,尤其在健身设施的种类和标准的选购上尽量满足留学生的要求;学校还可考虑建立留学生生活服务区,设有K歌、酒吧、休闲咖啡厅、面包房等场所;同时还可以改善留学生住宿条件,如宿舍里加上空调、电视、网络等设施,实行星级宾馆的管理模式,让留学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宾馆前台还可提供换外币的服务,弥补郊区周围银行的不足。这样一方面郊区学校在生活设施上满足了留学生需求,同时还有安静宽敞的学习环境,留学生更愿意在郊区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因为设施成本增加了,收取的费用也会相应增加,从长远来看,为学校也赢得了一部分利润。

3.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弥补郊区办学信息不畅。老师可尝试在入学准备周,教学生一些在校生活技巧,如网上购物、使用qq等。如今网上购物风气盛行,这给郊区学生生活带来便利。此外,学校要及时更新网页,特别是英文、韩文、日文的网页,引导留学生养成从网上了解新闻动态的习惯,及时掌握学校及学院的一些信息,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其他高校信息。学校也可在留学生宿舍通过板报或者电子显示屏等方式,用英、日、韩三种语言通报与留学生相关的或者学校重大的新闻,发动留学生会来完成组稿和登录的过程。这样既可丰富留学生的课外活动,又让留学生在学校有主人翁的精神。另外,从学生入校起,负责留学生管理的部门,可考虑给每位新留学生找一位中国学生结对子,一方面便于学生尽快了解学校情况,适应新环境,早日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另一方面结对子的双方可以在语言上互相学习,互相促进。通过以上方式,实现足不出户,学生也能充分接触外面的世界,且在校园内形成中外学生友好交融的校园氛围。

4.远郊留管人员需放平心态,客观分析现状,提高综合素质。在无法改变远郊工作环境的时候,面对现实、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工作中,客观全面地认识远郊的客观环境给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带来的利弊。尽管有很多困惑,但仍存在一定的优势,如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空旷幽静的生活环境等这些都是市区高校所无法比拟的。身在远郊高校,感受不到市区的快节奏,但我们仍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让满腔热忱随着时间推移渐趋淡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综合素质:首先,需要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将常规性的工作程序化,按年、月周期进行划分,做到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提升个人心理素质,正确看待自己所面临的现状,进行自我调控,摆脱时间推移带来的热情减退,消除工作中焦虑和挫败感带来的不良情绪;再则,提高创新意识,尝试建立本职工作的信息源,弥补地理位置带来的信息不足,不断思索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5.学校及社会提供支持,减少留学生实习带来的成本。一方面学校可尝试在市区兄弟学校或相关单位为留学生毕业生临时住宿租房屋。或者政府给予就读于远郊高校,且需要实习的留学生一定数额补贴,为直接降低远郊实习生的交通成本做出努力;另一方面学院尽量考虑为本专业学生就地解决实习问题,比如在学校附近的单位建立实习基地,或者改变实习形式,如在导师实验室做实验,协助完成项目的一部分等也是实习方式的一种。这样还可减少学生外出带来的安全隐患。

6.提升学校内涵,适度扩大规模,改变远郊高校留学生国别有限,规模狭小的现状。远郊高校扩大留学生规模是一个长期过程,良好的教学质量、精致的服务管理、多方经济支持及积极广泛的宣传是扩大规模的有效方式。首先,远郊高校要从内涵出发提高教育质量。如增加外籍教师的数量,同时提高本校教师的英文水平,实现本科课程中除基础课程以外的课程可以双语授课;所有的研究生课程都可以英文授课。同时,学校可依托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建设一批面向留学生教育的外语授课、双语授课和汉语授课的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其次,倡导精致管理,亲情服务,让留学有归宿感。学校地处远郊,加上与本国学生接触较少,留学生上易生不良情绪,应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情感的疏导。再则,利用多方资源,为发展留学生教育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远郊高校课考虑在政策上和财政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如制订学费减免政策资助、设立适当数额的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等;同时,还可寻求社会赞助,如吸引外资企业资助优秀留学生来我校学习;或号召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校友,在学校设立奖学金等方式都可为远郊高校招生留学生解决资金问题。最后,加强招生宣传。因为学校远在郊区,更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走出去进行宣传,用我们的优势来改变对方对于远郊地理位置的偏见。利用远郊校区的优势,如特色学科、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新鲜洁净的生活环境等优势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

由此可见,远郊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因其客观条件的限制,整个发展过程需要时间较长。远郊高校需要认清面临的困境,正确定位,建立适度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且有针对性地解决劣势。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远郊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促进远郊高校留学生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相关国家培养了有用的专业人才,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参考文献]

[1]ARThompson.Evaluationstudents:Someparametersandprior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EducationDevelopment,Volume5,Issue3,1985.

[2]黄晶晶.基于NGO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构建[J].科教导刊,2010,(7):24.

[3]刘慧,曹步峰.澳英两国扩大外国留学生教规模的经验及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7(3).

[4]于富增.当前我国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趋势分析[A].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3.

[5]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6]郑向荣.来华留学生教育及其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3).

[7]张慧君.国际化进程中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

[8]苏华.学分制与留学生学历教育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高等教育理科教育,2007(4).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上海)

猜你喜欢
留学生教育困境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一)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在湘留学生教育中湖湘地域文化导入研究
形成性考核在医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初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留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辽宁省高校留学生教育规模现状分析及建议对策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