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山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2013-07-17 08:5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动作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中时有发生,擦伤、扭伤、搓伤、拉伤等运动损伤,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伤者生命,给学校、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水平,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对保山学院 1- 2年期间在校医务室填写的运动损伤登记卡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提出有效预防措施,为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保山学院 1- 2年期间在校医务室填写的运动损伤登记卡受伤的名非体育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通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文献,自行设计运动损伤登记卡,经同行专家审核一致认为合理后,征得学院医务室领导同意,在 1- 2年期间,发生运动损伤来就医的学生认真填写运动损伤登记卡。共收集登记卡份,资料收集完毕后经筛选、检错、补缺后,将数据用S P S S 1 5.0、E x c e l 3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得出目前保山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措施。

1.3、运动损伤登记卡内容

包括:姓名、性别、受伤项目、受伤动作、受伤部位、受伤过程、运动损伤发生时间、受伤原因、常见运动损伤发生次数、运动损伤诊断、功能影响等。

2、结果与讨论

2.1、运动损伤类型诊断

表1 运动损伤类型诊断统计(%)

表1中数据显示,在名运动损伤的学生中,运动损伤类型主要以擦伤和关节韧带扭伤为主,分别占2 4.6%和2 0.3%,而骨折、关节脱位等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所占比例较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其潜在的原因,如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身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除此以外,学生对于参加的运动项目认识不足,对于规则了解不够熟悉,动作掌握不准确,技术不能够合理应用以及落地缓冲姿势不正确,争抢中动作过大是造成擦伤、关节扭伤的重要原因;另外,场地不符合卫生要求也是造成学生发生擦伤、扭伤的重要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安全意识,重视学生安全教育。课前认真检查场地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学生柔韧性、力量、耐力素质的锻炼,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降低运动损伤发生。

2.2、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

表2 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统计(%)

调查得知,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是篮球,其次为田径和足球,这可能与以上项目高度的竞技性有关。篮球项目和足球项目具有直接的身体对抗特点,在比赛中身体接触较多,进攻防守转换快,要求学生在高速跑动的情况下完成技术动作转换,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这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于以上项目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风尚,从而降低运动损伤发生。

由于排球是隔网对抗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舞蹈由于运动强度相对较小、运动场地整洁等原因,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降低,受到学生的青睐。建议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可以偏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的教学。

2.3、运动损伤发生时间

表3 运动损伤发生时间统计表

表3说明,运动损伤最容易出现的时间是在课余体育活动过程中,体育课教学引起运动损伤占2 7.8%,体育比赛引起的损伤占总的运动损伤的2 0.1%,这与专家访谈结果相一致。课余体育活动是学生把体育课教学中所学技术和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求,如果学生的技术掌握不熟练、技能分化不完善,就有可能受到多重因素干扰出现错误动作。而错误动作既不符合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又违反了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破坏了身体、动作的协调性,造成局部负荷过大或超负荷的活动内容而容易受伤;而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比赛中,虽然竞争激烈,对抗性较强,但场上队员的技能、战术水平相对一般学生高,规则和裁判法的约束以及教师的参与,因而损伤发生率较低;但在比赛中学生急于求胜心理,导致动作技术不稳定,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2.4、运动损伤发生原因

表4 引起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统计表

调查结果显示,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思想上不够重视、身体素质差、准备活动不当、疲劳、激励比赛致伤、场地天气等。其中因为思想上重视不够引起的运动损伤占3 3.2%,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后果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没有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导致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其次,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是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引起的。在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在超负荷的情况下完成技术动作,从而加深了机体的疲劳程度,大量乳酸堆积,使肌力下降,从而出现肌肉不协调性收缩,引起运动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内脏器官的兴奋性较低,肌肉的伸展性、弹性、收缩性均不能满足运动需求是导致各种扭伤、挫伤的重要原因。激励比赛致伤是指在比赛时,由于外界欢呼等激励因素影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该损伤主要在比赛或者教学赛中容易出现。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为降低运动损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道德教育;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学生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比例较高, 1- 2年期间发生运送损伤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4.8%。发生的运动损伤类型主要为皮肤擦伤、肌肉拉伤、韧带损伤、挫伤、撕裂伤以及骨折六类。引起运动损伤项目主要为田径、篮球、足球。这与运动项目特点有关。除此以外还可能与学生缺少必要的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有关。运动损伤发生时间主要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比赛中。调查发现,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损伤认识不够,思想上不够重视。

3.2、建议

学校方面:①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把安全教育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应每学年以讲座或选修课的形式定期组织运动损伤知识、运动伤害事故急救知识的宣传,提高学生队运动损伤知识的认识;②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修体育器材。对于不合格、存在危险隐患的器材要及时给予维修或者更换,做到防患于未然;③学校应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对校医院医护人员的运动伤害处理方法的培训,提高处理能力。定期组织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使教师和学生本人都能够了解学生健康状况;④学校应定期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以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方面:①教师应增强体育课安全意识,每节课上课前认真检查场地器材,研究教法,因材施教;②教学内容安排时要从实际出发,运动量要由小至大。在课的准备部分注重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天气条件和教学内容而定;③精选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尽量避免危险系数较高的项目或是有潜在危险的教学内容;④在公共体育教学中,适当增加体育保健理论课教学。

学生方面:在平时体育锻炼中,要牢固树立体育运动安全意识。不强迫自己去做那些力不从心的技术动作,运动中全神贯注,严格按照训练原则和教师要求进行体育运动。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正涛.体育课上的运动损伤问题的探讨[J].读写算,2012,(20).

[3]陆勇,贾文.高校足球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相关因素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动作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动作描写要具体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