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办高校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3-03-16 09:40徐方李菁李金河李曼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0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民办高校课外

□ 徐方 李菁 李金河 李曼(.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00000)

1、前言

通过全面了解上海市民办高校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具体状况,有利于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民办高校学校体育调查分析奠定基础。对上海市各个民办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竞赛现状深入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建议,力求寻找适合上海民办高校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有助于提高上海市民办高校学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促进上海市民办高校学校体育的规范化发展,推动上海市民办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使上海民办高校可以更加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宏观建设;引进人才,合理聘用,加大民办高校体育师资结构建设;优化结构,科学统筹,提高民办高校体育硬件设施使用效率;遵循教育规律,引进现代教育理念,创立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独有特色。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部分民办高校学校体育课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是以上海市15所民办高校中随机挑选的6所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

2.2、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上海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调查分析

(1)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主要依据。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严格按照大纲的相关内容及要求,安排好体育教学活动。通过调查结果得知:6所高校均有制定体育教学大纲,其中仅有21.6%的教师认为制定的教学大纲较为详细,而有78.4%的教师则认识定制的教学大纲较为简略。由此可见,各民办高校对于大纲的定制都有较好的完成,但是对于教学大纲的整体结构还不够完善,内容过于简单,还有待改善。

(2)教学计划。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是各个高校根据本校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所制定出的计划。通过调查得知:上海市6所高校全部根据本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制定了适合本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其中对于教师授课非常有帮助的占5.4%,有点帮助的占29.8%,一般的占43.2%,不太有帮助的占18.9%,没有帮助的占2.7%。根据访谈得知,体育教学计划在各个高校学期初都有制定,但是由于各个因素,导致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未被重视,无法完全按照体育教学计划执行,通常由教师根据各种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的变化随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导致体育教学计划对于体育教学课程安排的实际帮助不大。由此可见,体育教学计划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并未得到重视,使体育教学计划没有进行很好的贯彻和落实,暴露出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计划的执行力较差,重视程度不够。

(3)教学教案。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态度的标尺。

表1 体育教学教案编写情况及内容祥简程度表 (n=37)

根据调查了解到:笔者所调查的6所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有准备好课堂教学教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拥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及备课习惯,但是其中教案内容比较详细的却只占37.8%,内容比较简略的则占了62.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现今上海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对教案的完成情况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对于教案内容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大,导致大部分的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内容较为简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中,我们还得知由于受天气、场地、学生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会随时的变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也反映了教师们对于教学教案的执行力较差,随意性较强,重视程度不够。

3.2、体育课程设置分析

(1)学时安排。我们通过对6所上海民办高校(建桥学院包括专、本两科)的调查发现:其中有5所高校是在一学年两学期内完成体育课程教学安排的,学年总学时不足80学时,占总数的71.4%,1所高校是在三学期内完成体育课程教学安排的,总学时达90-100学时占总数的14.3%,而唯一达到110学时以上的只有建桥学院的本科专业。

表2 体育课程授课总学时 (n=6)

根据国家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4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可见,上海大部分民办高校与《纲要》规定的差距较大,开设的体育课程大多都未满4学期,总学时严重不足,充分暴露了上海民办高校体育课学时安排的不合理,不规范。

(2)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通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排序按重要顺序由高到低):34人次即91.9%的人选择身体健康,28人次即75.7%的人选择运动技能,21人次即56.8%的人选择社会适应能力,18人次即48.6%的人选择运动参与,10人次即27.0%的人选择心理健康,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体育教育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一直被大家忽视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则还需在加强重视。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部分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普遍认为现今学生们的运动能力较差,身体素质较弱,因此身体素质的加强和提高是当前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3.3、上海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调查分析

体育经费使用分析。体育经费的投入数额是直接反映学校对于体育部门支持程度的直接依据,体育经费的充足与否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好坏的先决条件。从调查得出:学校年度专项预算占全部体育经费的10.3%,学校按开展体育活动实报实销占66.1%,市政拨款占22.5%,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民办高校是在购买器材,保养场地,举办体育竞赛活动等情况时才申请批报经费,其本身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进行采购和各种体育教学活动的,包括对体育教学进行的改革、创新、创建等;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上海市教委则越来越重视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和创新,因此对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也逐渐加大。

3.4、上海民办高校学生课外活动、训练、竞赛调查分析

(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分析。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巩固和提高体育课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增强体质,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都有重要意义。同时,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还能提高学生间的感情,培养团队协作和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对调查发现,能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中,只占33.7%。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9.6%;有26.7%的学生从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根据访谈得知,男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要高于女生,大多数女生没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缺乏对体育锻炼的了解和体育锻炼的意识,尚未形成积极主动的锻炼习惯,这是摆在民办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分析。根据调查显示,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占63.5%。独自参加课外锻炼的学生也占有10.0%。愿意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的学生占13.8%。希望有教师指导与组织的只有7.4%,排序在第四位。说明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大多数选择有同学或朋友的陪同下一起锻炼,但是,这种课外体育活动方式是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方式,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最有力的方式。

表3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方式调查(n=387)

据访谈得知,很多学生是渴望在课余活动中可以通过教师指导或者参加社团来进行锻炼,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限制,体育教师只能对少部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指导,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很多社团又因为场地器材等原因无法进行良好的开展及发展,导致社团数量少、招收人数少等局面。课外活动方式的受限导致了部分学生只能选择别的方式进行课外活动,降低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直接选择了不参与课外活动。

3.5、上海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调查分析

(1)教师结构分析。据调查分析,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在校专职教师;二是校内兼职教师;三是校外聘用教师。被调查的6所民办学校中,共有体育教师47人,其中专职教师24人,占教师人数51.1%。校内兼职教师10人,占教师人数的21.3%外聘教师13人,外聘教师的比例达到了27.7%,显然,校内兼职教师、外聘教师的比例过高。首先是校外聘用教师在其他工作单位有专职的工作,不能完全的投入到所兼职的工作岗位,所以校外聘用体育教师所呈现出的是一种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不积极的状态,对待工作经常会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其次由于校外聘用体育教师的性质不能经常与校内专职教师交流互动,导致彼此间的协作沟通能力较差。最后校外聘用体育教师的流动性极强,给聘用学校体育教师带来很强的不稳定性。

(2)教师的职称和年龄结构分析。由调查得知,上海民办高校中有教授职称的教师还没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6.2%,讲师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8.6%,助教职称的教师比例占到了32.4%,其它占2.7%。由此可见,上海民办高校中具有较高职称的体育教师很少,虽然这种教师职称结构不会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和发展方向有过多影响,但是对于长远来看,这种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会对体育教师的身心有潜在的影响,造成体育教师地位的下降,以至于民办高校缺乏对于体育教师的重视。上海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化。调查显示,21-30岁的教师比例为40.5%,31-40岁的教师比例为32.4%,41-50岁的教师为5.4%,50岁以上的教师为21.6%。由此得出,上海部分民办高校中的年龄比例主要为中青化,21-30岁和31-40岁的教师占主流,这种年龄结构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3)教师的工作待遇和工作量分析。教师的工作待遇间接地反映出学校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反映学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和体育学科在学校的地位,更能体现学校对一名体育教师辛勤付出的认同程度。

表4 体育教师是否同工同酬分析(n=6)

调查发现,有54.1%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的待遇相对于其它学科教师要低一些,29.7%的教师认为其待遇相对于其它学科教师低很多,仅有16.2%的教师认为其待遇与其它学科教师差不多。显而易见,体育教师对自身待遇非常满意是很少的,很多教师对自身待遇表示不太满意。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不仅要教书育人,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考文凭评职称,参加各种培训,但是体育教师却得不到自己满意的待遇。而民办高校中绝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和其他教师同工同酬,这样更影响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工作的态度和热情,使体育教师对民办高校教育失去信心。

3.6、上海民办高校体育场地、器材调查分析

《考核标准与办法》(高职高专)的C级标准规定:学校应有室内外活动场所每生均活动面积大于4平方米。并且具有风雨操场或综合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等,以及相配套的体育器材。

表5 体育场馆调查 (n=6)

据高校场地面积调查分析,民办高校室内外活动总面积为7694 4平方米,在校学生人数为3150 0名,每生均面积仅2.4平方米。民办高校中最多的每生均面积只有2.8,而最少的每生均面积仅有1.6平方米,说明体育场馆设施配置严重不足,与上述文件要求的标准相差甚远。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器材评价的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认为不能满足教学与学生分别占了43.2%和19.9%,基本满足分别占了54.1%和54.4%,满足分别占2.7%和25.8%。综上所述,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缺乏与简陋,给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据访谈得知,首先大部分民办高校体育经费有限,导致体育器材更新频率较慢,体育器材偏旧。其次因体育场地因素,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体育器材种类较少。再次部分民办高校缺乏体育器材保管负责人,导致体育器材的严重损耗。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从上海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来看,各高校都开设了体育必修课程,但部分高校体育总课时低于国家规定。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基本上都是依据本校实际制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得到更好的落实。

(2)从调查结果来看,上海市民办高校的体育组织管理模式有相对完整的构架,但不够系统,对于体育组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3)从上海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结构来看外聘与兼职体育教师人数比例过高,而且流动性比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课授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全职教师年龄结构呈年轻化态势,职称相对偏低。

4.2、建议

(1)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课程,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使得体育教学目标更加的明确和具有可行性,更符合体育教学课程的实际意义。

(2)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视,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正确认识,加强体育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进行体育目的教育;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重培养本校的全职教师,有效降低外聘教师的比例,提升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场地、器材是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硬件设施,充足的场地设施是完成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支撑。

[1]刘美奋,张华,刘健,刘民生.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民办高校课外
小满课外班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