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初:一个校长的教育创新思考

2013-07-24 09:00
未来教育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校长办学

“改革、选择、发展、和谐”是李金初办学思想的集中提炼,也是他办学思想的关键词。

《一个校长的教育创新思考》李金初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李金初,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校长。1964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74-2007 年任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校长。在全国首先提出并率先实践公办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四年制高中学制改革和全国中小学第一个博士后项目。出版个人专著《改革·选择·发展——我的办学思想与实践》、《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校长的思路 学校的出路》,主编《学校国有民办制》等书籍。

改革:

教育改革是渐进的,理想是未来的,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构建一个可行的方案,所以对现有的方案要做一个调整。在现实中间不存在理想状态,理想状态永远存在于理想之中。在现实中间只有满意的状态,也就是说,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天天有进步,一天进一步。

校长要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当“等”、“靠”、“要”不行时怎么办?就必须突破常规思维方式,靠“闯”,靠“创”,靠“改革”,寻找非常规的发展道路。要钱不行,要政策也许可以吧?在中国,最值钱的就是政策。

证明的方法只有一个:实践。大家都不敢干,我干,我豁出来了。我干几年,如果行,可以闯一条路,因为中国的教育需要有一条路;如果不行,可以立一块红牌:此路不通。

选择:

应试教育也有选择,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选择的主动权在教师;素质教育却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层次,允许错误的选择,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包括从错误的选择中学会选择。

创立国有民办制,是我校对办学体制的选择,扩大了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权利;创设综合活动课程和进行高中课程设置改革,是我校对课程设置的选择,扩大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权利;实施“有选择而无淘汰”的分层教学,是我校对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扩大了学生对学习目标、层次定位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权利;实行教师评聘分开和岗位聘任制,是我校对管理体制的选择,扩大了教师选择自己岗位的空间和选择权利。

发展:

我们不光要培养数学尖子、物理尖子、化学尖子、计算机软件工程尖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培养少年作家、少年翻译家、少年律师呢?将来中国的大律师、大法官就可能出自十一学校。

校长不仅要规划这一任期,也要规划学校的未来,而且要在规划学校未来中计划现在……今天不去准备明天,明天就可能只生活在昨天,所以,要按明天来计划和安排今天。

“十一”不仅要完成输送的任务,为学生的终生幸福提供基础,还要对中国的基础教育进行思考、探索、研究,形成理论,寻找规律,成为研究的机构、孵化的机构,应该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规律、教育研究上也输出些东西。这是我的一个梦想,但我相信一定会实现。

和谐:

只有群众参与的决策,才能是民主的决策;只有民主的决策,才能是智慧的决策;只有智慧的决策,才能是有价值的决策。群众参与的决策,才是群众自己的决策;自己践行自己的决策,才能产生最好的行动效果。

老师不“多管闲事”,该学生干,学生又能干的放手让学生干;该学生干,学生干不好的,教给学生干;不该学生干,对学生成长有利的,让学生知道怎么干。

“才、财、管、研、质”是我对学校教育工作要素分析得出的结构,也是办学的一个完整思路。才、财是条件,是前提;管、研是途径,是方法;质量效果是目标。它们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整体,哪个也不能去掉或被代替。这也是我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准备条件的思路。

序一 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创新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李金初校长是一位教育理想家。他有一句名言:“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他对教育充满了梦想。1987 年担任十一学校校长后,他觉得学校有这么好的资源,应该把它办成一流的学校,出路是改革,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他回到母校求援。于是,北师大在两年中就分配了39 名毕业生到十一学校任教,初步加强了教师队伍。以后几年,他们又从东北师大、首都师大引进了一大批年轻教师,彻底改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为学校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的基础。

李金初校长是一位教育改革家。他充分地认识到“变革首先来自于思想的变革。没有教育思想领先一步,就没有教育改革领先一步”。他出任十一学校校长以后,在充分研究分析了当时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和学校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以后,作了认真的思考,为十一学校选择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学校发展思路。正是这种改革思想与大胆实践,把十一学校引领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李金初校长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自始至终抓住了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两条线,坚持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他则从课程改革、德育方式、教学模式、学制变革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化的育人模式改革。在课程改革方面,他提出教育应该面向生活,探索适合十一学校资源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建立了“综合活动课”的实施体系。在德育建设方面,他构建了主体性德育的思想框架,强调注重理解与沟通,要求教师眼中要有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开展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教学改革方面,他强调对话与交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实验和高中理科“四环节”教学实验。在学制改革方面,他整体设计进行了“中学六年一贯·二四课程改革实验”,在国内首次提出“四年制”高中的构想并提供了实践经验。

李金初校长也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十一学校的改革不是盲目的,是有理论依据的。李校长分析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和现实教育的困境,提出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办学的思想。同时,他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理论上不断提升。《一个校长的教育创新思考》既是十一学校办学经验的总结,也是李校长教育思想的概括。书中论述了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学校管理等方方面面,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展示了一名普通学校的校长成长为一名教育家的历程。

序二 思考的力量,思想的光辉

陶西平

国家总督学顾问

中国的教育改革实在是艰难,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在这种理念阴影下形成的体制,很难摆脱社会固有文化的束缚。即使我们已经为教育改革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成效总体上看并不像教育规模拓展那样显著,甚至使用比原来更加复杂的方式依然遵循着原来的追求。所以,中国的教育改革者如果不在理念的变革上做真正的努力,并体现于实践之中,往往是在做表面文章。

金初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以十一学校为园地试图创造一种新的学校模式,并为此呕心沥血,的确令人敬佩。现在,他将多年来的心得奉献出来,点点滴滴但自成体系,给校长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

他对教育进行了整体思考,从对传统教育病根的剖析,到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再到办学核心理念的确立,直至明确十一学校的办学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发展进行了总体设计,其中对建设“培养—研究型”学校和对弹性学制的思考都很有新意。

体制改革是十一学校最引人注目的亮点,金初同志详细记述了改革的缘起、改革的方案、改革的历程以及改革的成效,为我国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并将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

学校内部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金初同志把法制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统一起来,建立起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同时,他高度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了学校主体文化建设的研究,形成了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学校良好的校风和传统。

学校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队伍水平,十一学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金初同志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以及建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思考与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德育的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金初同志在书中提供了许多理念和经验,对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金初同志从自己多年担任校长的丰富体验出发,提出了对做校长的许多关键性问题的看法,包括好校长的标准、校长的价值标准、校长的精神风貌等,这不仅是一种思考,也是金初同志自身形象的生动写照。

最后,金初同志描绘了对未来的设想,这是他的教育憧憬,是他的教育理想,这里浸透着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深情。

序三 他带领十一学校走向成功

李希贵

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1992 年秋天,我刚刚接任高密四中校长两年,被选派到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接受培训,期间安排了一次学校考察活动,我们去的就是金初校长所领导的北京市十一学校。李校长在一间阶梯教室接待了我们。教室的装饰很简约,但很洁净,也很大气,这正是我喜欢的风格。当时,李校长在十一学校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教师队伍管理、薪酬分配、岗位职责考核上有诸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同行的校长们很是惊讶,但赞叹之后大都摇头。说实话,即使在20 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多少学校敢冒如此风险,这样的改革不仅需要胆识,需要无私,也需要策动改革的韬略和驾驭改革的能力。

1998 年教师节前夕,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视察十一学校,对十一学校正在进行的办学体制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当时,我已经从一中校长的位置走上市教委主任的岗位。说实话,一个区域的教育面临着诸多矛盾、诸多难题,如何寻找一个切入点,从关键处着手打开教育新局面,是我倍感苦恼的事情。因而,看到陈至立视察十一学校的消息,第三天我又一次来到了十一学校。这次接待是在一个摆满了沙发的会议室里,沙发的座套很整洁,李校长掀开座套告诉我们,这都是一些很旧的家具,但略加改装,又成了很好的沙发。我知道,北京的学校并不缺少买沙发的钱,但把这些钱花在学生身上可能是更合算的事情。

2007 年10 月,我来到十一学校,接替了已经68 岁的李金初校长。我对自己很担心,在过去的几个管理岗位上,我最长的时间也不过10 年,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缺乏长期经营学校的激情,能否有颗如此乐此不疲的事业心。我知道一所如此的学校应该有着之所以如此的理由,于是,我进入十一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和老师们共同提炼学校的文化,弄清学校之所以走向今天的关键成功要素。集思广益,大家都把“校长”列为七大关键成功要素之首,其中的内涵则归为“一心办学,心无旁骛,敬业笃志”,正如李校长自己的追求——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

十一学校能走到今天,确实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十一人的付出,今天的我们在享受这些历史、文化、辉煌的时候心存感激。在我们深入探讨十一学校成功原因的时候,李金初校长的贡献毋庸置疑,他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总是抢抓机遇,使学校迅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而且尤其重要的是,他使十一学校聚天下英才,形成了一所教师来自29 个省市的学校所必需的海纳百川、包容共生的文化,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校长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