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做“青年人”?

2013-07-24 09:00王淦生
未来教育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自尊担当独立

王淦生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教师

大 家应该还记得,1919年5 月4 日那群冲出课堂、走上街头、高呼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游行于北京城的大学生们;大家应该还记得,1969 年8月15 日,在美国小镇伍德斯托克的一个牧场上,为“爱与和平”这一主题而狂欢的人群;大家应该还记得,2011 年1 月底,在台北的“环境保护署”外,谈论着白海豚与湿地,谈论着土地正义,谈论着台湾的环境愿景的成千上百的慷慨激昂的人们……他们的年龄或许不完全在“青年人”这一范围之内,但是世人都愿意将勇敢、坚韧、智慧、美丽、活力、青春……这些最美好的、用来形容“青年人”的词语赋予他们。

他们,是真正的“青年人”

这里,我想介绍几位真正无愧于“青年人”称号的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下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做一位有个性、有成就、受人尊重的“青年人”,其实并不是一件绝难办到的事。

——孟佩杰,女,1991 年11 月生,五岁时生父去世,母亲将她送给别人抚养。七岁时,养母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养父离家出走。从此,年仅八岁的她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2007 年,初中毕业后,她为了就近照顾养母,主动选择了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2009 年,根据学院安排,她要到位于临汾市的学院总部上课。为了不耽误学业,又能照顾好养母,她开始带着母亲上大学。12 年来,她克服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给予养母悉心照料,关怀备至,不离不弃。

——许登金,男,1979 年10 月生。1999 年,许登金退伍回到家乡,承包了新疆石河子市北阳山1680 亩了无人烟的荒山,只身一人踏上绿化荒山的征程。十多年来,他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全部积蓄和精力投入到荒山造林事业中,他植树成活达四万余株,完成了荒山80%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打水井一眼,铺设10 千伏高压线路七公里,架设变压器五台,通行公路两公里,输水主干管3.7公里,支干管15 公里,滴灌支管1200 亩,建设管理、设备用房1000 平方米。

——胡志强,男,1973 年3 月生,大庆油田1205 钻井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1205 钻井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超越;2006 年,提前20 天完成大庆油田首口长水平段取心井施工任务;2011 年,实现单井成本结余7.2 万元,并连续四年安全生产夺金牌;截至2012 年3 月15 日,累计钻井2005 口,进尺248 万多米,相当于钻透280 座珠穆朗玛峰。

——刘珪,男,1980 年12 月生,75738 部队87 分队分队长。2009 年,他被选派到土耳其安卡拉特种作战学校学习,以良好素质和优异成绩荣获“勇士荣誉”勋章。他潜心钻研外军特种部队作战训练,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十余种战法训法。他带领连队出色完成中泰陆军特种部队反恐联合训练、广州亚运会安保备勤等重大任务,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

在选择“青年人”楷模的时候,我有意避开了那些学业圆满、事业显赫的社会精英,而将目光投向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出色地生活着、奋斗着的人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奋力拼搏,不甘平庸,在普通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当然,他们都取得了成功,或是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荣誉,而在他们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虽在奋力拼搏却尚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他们一样无愧于“青年人”这一称号!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要说,那些学业优异、事业卓越的人是青年人的楷模,那些学历不高、岗位平凡的人,只要他富于理想、奋力拼搏,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绵薄之力,也一样是青年人的榜样,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都是“中国的脊梁”!

青年人的“另一面”

有道是“一边是庄严的生活,一边是荒淫无耻”,当我们向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投去钦佩目光的时候,也不能不看到青年人的“另一面”。标新立异的“杀马特”,以自我为中心的“御宅族”,足不出户、流连网络、不修边幅的“隐蔽青年”等,虽构不成这个社会的主流,但其不思进取和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也与青年人所应具有的勇敢、进取、创新、充满活力的特征格格不入。

网上还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们,一掷千金,美女香车,吃喝玩乐,甚至凭靠上一辈的官位和金钱作威作福,干出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来,成为真正的“坑爹”一族。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著名诗作《青春的秘密》中写道:

不,

那些人不是“青年”,

他们迷上了草地和小舟,

又开始喧嚣和胡闹,

用烧酒灌漱咽喉。

不,

那些人不是“青年”,

他们在春天的良夜里,

装模作样摆弄时装,

让喇叭形的裙子拖曳在林荫道上。

不,

那些人不是“青年”,

他们感到血液里发痒,

但却在爱情里浪费着朝阳一般生命的火光。

难道这是青春?

绝不是!

光是十八岁还很不够!

青年人究竟应该怎么做

怎样做一个青年人?或者说青年人应该怎样做?我想,概括成三个关键词:独立、自尊、担当。

独立,首先是经济上的,其次是精神上的。只有独立,才可以不依附于他人而生存,才能开创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自尊,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才可以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让自身强大的力量,才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担当,就是要担当起对自己、对社会乃至于对全人类的责任。关于担当,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位曾经为中国命运苦苦思索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明确指出了青年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可惜百年之后的今天多少人还懵然无知!

1920 年5 月4 日的《晨报副刊》上,刊登了胡适、蒋梦麟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章虽然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但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年人来说同样深具教益。概括起来,文章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学习。一是要注重外语的学习,以掌握国外先进的东西;二是要注重观察事实与调查事实,养成尊重事实、崇尚科研的习惯;三是要用“建设的精神”来促进学校的改良,促进社会的变革;四是要养成自修的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第二,关于团体的生活。要能够容纳反对派的意见。对各种异议进行打压,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人人要勇于负责任,因为天下有许多事都是不肯负责任的“好人”弄坏的。好人坐在家里叹气,坏人在议场做戏,天下事所以败坏了。不肯出头负责任的人,便是团体的罪人,便不配做民治国家的国民。

第三,关于社会服务。这里的社会服务事业主要指科学、卫生、政治等方面的常识的普及,不良社会风俗的更易等。利用所学服务于社会,这正是青年学生的用武之地。青年人主动投身社会,融入社会,这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一件双赢的事。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投身社会,我们才可以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社会也同样需要广大青年去服务,建设,改良!

最后,以马雅可夫斯基的《青春的秘密》与每位青年朋友共勉:

那些人——

才算得青年,

他们能代表所有的孩子对年老稀疏的战斗队伍说:

“我们要改造地上的生活!”

青年——

这是一个称号——

献给那些加入战斗的青年共产国际的人,

献给那些为了把劳动日变得愉快、轻松而战斗着的人!

猜你喜欢
自尊担当独立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你的名字叫担当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