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资源性商品定价机制演化及应对策略

2013-07-25 08:12张亚军盐城市委党校江苏盐城224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资源性铁矿石国际贸易

■ 张亚军(盐城市委党校 江苏盐城 224000)

国际贸易中主要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变化

资源性商品作为构成国际贸易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占比重逐步上升,2010年国际贸易中以美元计价的资源性商品贸易总额较1998年相比增长了近6.8倍,总额达到了4.1万亿美元,占据了2010年全年世界贸易总额的16.5%,其中以有色金属和矿产品贸易额增长尤为显著,分别达到了3680亿美元和3210亿美元,特别是以石油为主的能源贸易总额更是突破了2.98万亿美元。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贸易资源性商品中有色金属、矿产品和石油的国际贸易价格在频繁波动中呈现逐步上涨趋势。据IMF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2002-2008年期间国际贸易中矿产品价格和能源价格分别上涨了175%和245%;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第二季度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有色金属下降幅度达47%,石油能源达60%;2009-2011年由于经济复苏资源性商品价格又出现大幅上涨,截至到2012年第一季度有色金属价格上升了47%,石油能源上涨24%。表1为1997-2011年国际贸易中石油、煤炭等5种资源性商品的国际价格变化情况。

资源性商品进出口贸易大国地位和定价权缺失的矛盾

我国是资源性商品进出口贸易大国,煤炭、铁矿石、肥料、铜铁进口以及焦炭、锑、钨、萤石、稀土出口均居世界首位,原油进口仅次美国居世界第二。据世贸组织的调查统计数据,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2009年,美日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资源性商品贸易出现了普遍下滑,而我国则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增长幅度超过了20%,原油进口增长14个百分点,煤炭进口增长幅度达到300%。据经合组织的一份研究显示:2004-2010年期间我国稀土资源的出口配额一直高位运行在国际平均总需求之上。虽然我国近年来出于环境治理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对于矿产企业的综合治理和生产出口审批制度,但截止到目前仍然是萤石、钨、锑和稀土等稀缺性资源出口的大国。

然而与上述情形不对称的是我国并未取得资源性商品市场交易中应有的地位,反而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尴尬的在稀土、石油、铁矿石等诸多资源性商品交易中定价权地位缺失的现实。石油、铁矿石等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中定价权的缺失和不利的市场地位,一方面增加了进口环节的贸易成本,使得相关产业链条的利润受到了严重的侵蚀,以铁矿石进口为例,由于价格的上涨使得2011年中国整个钢铁企业不得不承担了2000多亿元的进口成本增加额度,这一数字相当于大约80家中等规模以上钢企一年利润总和的2倍,对于我国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和深入十分不利;另一方面推动了市场的价格上涨和增加了整个经济运行的风险,同时作为重要战略性物资的锑、钨、稀土等长期低价格出口会影响到国内需求的供应,对于国家经济运行安全和国家安全从长远上来看都是不利的。

国际贸易中资源性商品定价机制演化的基本格局和趋势

(一)资源性商品市场的外部经济政治环境

1.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再平衡对于资源性商品的供求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它要求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扩大内需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从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它同时要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应该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对金融市场及其衍生产品加强市场监管和控制,在这个再平衡过程中资源性商品在国际区域地理空间上的分配必然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从而对其价格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2.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性商品的价格走势。美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2008年以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走高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实行的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新一轮的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美国政府将其债务标准提高到了2.1万亿美元上限,更是刺激了国际社会对于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的心理预期。

3.世贸组织对资源性商品贸易的规制对企业价格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世贸组织加强了对于资源性商品价格的干预和政策规制,已经对其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世贸组织的规制对于资源性商品进出口大国的中国的影响深远而复杂,2011年7月WTO认为中国对于稀土、焦炭等9种资源性商品的出口管制存在违规嫌疑,这不利于我国改变这些重要战略性物资低价出口的局面。此外,地缘政治、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环保等因素对资源性商品价格有直接影响。

(二) 资源性商品市场的内部运行机制

1.资源性商品的贸易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资源性商品的贸易形式众多,诸如一般贸易、现货交易、易货交易、跨国公司内部交易、份额交易、期货交易以及长期合约交易等,其中份额贸易和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形式的金额和比重不断攀升。鉴于资源性商品贸易多模式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价格在受到传统供求关系影响之外,还受到多种投机、投资、金融和预期等不确定性非传统性因素影响。

2.国际投机性资本对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以来期货市场对于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国际性投机资本的介入和日益猖狂使得资源商品期货市场成为了高风险资本为所欲为的场所,其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日益丧失,这种期货市场投机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油、铜铁的国际市场价格。资料显示2000-2008年期间世界石油供需分别增长了13%和10%左右,但其实际名义价格却分别上涨了220%和290%。

3.资源性商品受纵横向垄断影响其定价向垄断方向发展。我国铁矿石进口中的资源和价格垄断行为比较突出。国际铁矿石巨头在供应和价格方面的横向结合趋势十分明显,横向垄断力不断加强,纵向方面国际铁矿石巨头和钢铁企业不断融合,钢矿一体化成为了一个基本趋势,同时铁矿石供应巨头对于整个钢铁产业链的控制力进一步提升。这对于我国严重依赖铁矿石进口的钢铁行业来说无疑是个不好消息。

(三) 资源性商品市场的价格影响手段

1.各国政府利用贸易规制争夺资源性商品定价优势。国际贸易中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可以通过贸易规则制度政策等对本国资源性商品的贸易进行干预和影响,从而影响其国际市场价格,一般通过产业政策、贸易补贴、资源垄断和税费征收等形式加以影响,这也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利益的常用有效手段。但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会导致国家间的利益冲突,这就需要加强单个经济体内部规制向双边多变规制协调演变。

2.各国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对资源性商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资源性商品贸易与一般性贸易有着很大的不同,由此导致了各国在资源性商品贸易中所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一般倾向于加强对出口的管制。美国对矿产品出口采取严格的出口管理,印尼规定矿物资源产品出口必须采取信用证交易方式,俄罗斯近期对于石油出口大幅度提高出口关税,增幅达到25%,这就使得资源性商品的出口价格收到很大影响。

3.制造和利用舆情信息成为发达国家争夺和影响资源性商品定价机制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在采取制造舆情信息、左右国际市场视听并进而影响和决定资源性商品的市场价格方面有着很成熟的模式和手段,凭借高素质的情报网络研究团队对于资源性商品的市场供求和信息控制得十分精细。在中国铁矿石贸易价格谈判中贸易谈判巨头总是制造铁矿石供不应求的舆情信息,进而增强了在商品价格形成中的议价能力。

我国的基本对策

积极面对全球经济再平衡趋势,加快推进“十二五”规划各项建设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机制是建立在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基础之上的,投入产出比在国际排名中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这也正是我国经济对于诸如石油、铁矿石等资源性商品贸易过于依赖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对于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了56%,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从而也变相地支撑了国际高油价的走势和预期。因此应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来从源头上控制对于资源的需求规模,从而来影响资源性国际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实现资源性商品贸易模式和结算方式的多元化,减轻或防范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资源性商品进出口环节的冲击。继续推进资源性商品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多样化,增加份额贸易、易货贸易和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等形式的比重和份额;可以初步探索和尝试以人民币或其他货币形式在资源性商品贸易中进行结算。在份额贸易、易货贸易和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形式下资源性商品的价格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广义的价格,它不以美元进行计价和结算从而使得美元贬值不能影响整个交易价格,使得资源性商品贸易价格相对稳定。目前在我国铁矿石贸易进口中已经初步尝试了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方法和模式。

建立健全完善的资源性商品进出口贸易环节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和储备体系。由于现代国际贸易中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受到地缘政治、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应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重要战略性资源物资的储备体系。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上限为7.3亿桶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体系,这为其在2005和2008年成功应对飓风自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利比亚局势动荡和中东石油出口受到重大影响的情况下美国又一次动用石油战略储备保障了石油供应的安全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深入研究世贸组织对资源性商品的规制和约束机制,优化我国资源性商品的政府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世贸组织对于资源性商品有诸多规制和约束,我国必须在对其深入研究和谙熟的基础上依照规则处理资源性商品的出口管制和价格形成等问题,主动地参与到世贸组织所倡导的资源性商品多边会谈和规制制定工作,尤其是对国际垄断巨头对于铁矿石和石油的价格垄断进行协商和会谈以转变目前被动的贸易局面,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资源性商品国际贸易中定价权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对于资源性商品市场运行的相关规制严重失当,使得重要战略性资源性物资廉价地流失,为此应该完善产业政策、市场准入制度、经营资质审查制度以及产品出口配额制度等。

防范国际性投机资本对于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带来的风险,主动地应对资源性商品出口巨头的价格垄断行为,同时对于舆情信息导向高度重视。与美国积极地进行沟通协调并督促其加强对于期货市场的监管,同时我国可以积极地培育和发展自身的资源性商品国际期货市场,以增强对于资源性商品国际价格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于相关企业合理引导其参与国内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的开展,从而防范资源性期货市场中的投机性资本的破坏力;在不存在国际反垄断机制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对铁矿石垄断巨头进行反垄断诉讼,向其施加压力;积极全面统筹地面对、掌控和引导舆情信息朝着有利于增强自身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的方向发展,改变过去由于忽略舆情信息而造成的被动地位。

1.吴朝阳.中国大宗进口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原因及优化[J].现代经济探讨,2011(11)

2.刘春长.我国铁矿石供需态势分析与国际定价权争取策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12)

3.余敏友.中国入世十年,开我国国际争端解决先河[J].国际贸易,2011(12)

4.付亦重,张汉林.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政策展望[J].国际贸易,2011(12)

猜你喜欢
资源性铁矿石国际贸易
浅谈将集体资源性资产纳入会计核算
6.58亿吨
“语言资源观”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铁矿石中全铁测定的探讨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研究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制约转型升级的效应分析
中国铁矿石需求增长潜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