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紫金港校区绿色节水工程实例

2013-08-13 09:20
山西建筑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工湖湖区校区

张 钧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7)

1 工程概况

浙大紫金港校区位于杭州市,校区规划占地224.6 hm2,目前新校区已建成,校区中部为一人工湖泊——渐湖,人工湖与校区护校河连通,校区主干道地坪标高为4.00 m~4.500 m(黄海高程,余同),人工湖水面控制标高为2.00 m,水体面积约21 hm2。新校区内的绿化总面积达110 hm2,道路、广场的面积40 hm2,除去绿化区块中的林地不需要浇灌外,需要用水浇灌的绿地和用水冲洗的道路、广场总面积仍有125 hm2。

2 雨水收集与调蓄

校区的雨水排放体系为:人工湖为校区雨水受纳水体,校区内的雨水通过校区室内外雨水管道系统收集,就近排入校区河道及人工湖。校区地处低洼的水网低区,原始地坪较低,为了校区景观要求,校区内河道和人工湖运行标高要高于外河道蓄水位0.4 m~0.7 m,因此内外河道间用围堰及河道闸门分割。内部河道的大部分驳岸采用“V”形草坡,临水植物具有一定的耐水淹性,近水侧绿地植物临时受淹时间要求在两日内。水位起伏对景观质量影响较小,这样使得校区人工湖及河道形成一个天然的雨水蓄水池,汛水期在不影响景观的条件下,尽量让湖区与河道的水位增高,为枯水期储蓄水量,减少补充水量。当台风雨或百年一遇的暴雨来袭时,校内河与湖区内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则启动校区排涝泵站,将多余水量排至校区外河道,解决局部低洼地区的内涝和湖区的水位控制问题,在充分利用湖区调蓄能力的同时,控制暴雨后的湖区水位及时下降,保证近水侧绿地植物临时受淹时间控制在48 h内。满足湖区的景观设计要求,营造一个生态、优美、安全、环保的校园环境。

3 绿化用水

校区总需用水浇灌的绿地和用水冲洗的道路、广场总面积有125 hm2,绿化用水量标准为2 L/(m2·d),每日用水量为2 500 m3。由于用水量较大,若采用市政自来水,不仅浪费饮用水资源而且价格昂贵,不符合节水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的原则。故本工程采用处理后的杂用水作为绿化用水,经过滤处理后再排至调节水池,杂用水经加压泵供至校区杂用水管网。1)原水的水质。杂用水水源为校区外余杭塘河河水(在河水水质太差期间采用校内河道水),水质为GHZ 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Ⅴ类标准。在枯水季节接近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在丰水季节接近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2)设计出水的水质。设计出水的水质执行建设部颁布的CJ 25.1-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按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水标准执行,但一般情况下要达到洗车、扫除的用水标准)。3)设计水量。根据浙江大学新校区道路广场冲洗和绿化用水的需要,设计水量确定为200 m3/h,每日用水量为2 500 m3(每日用水时间按12.5 h计)。4)水处理工艺设计概述。鉴于原水的水质和设计出水的水质,本设计流程为:进水预处理采用二级格栅。主要工艺过程采用二级过滤,其中前一级为接触过滤,后一级为保安过滤。出水加次氯酸钠液体消毒后补入护校河或排入清水调节池,再用离心泵送入校区杂用水管网,见图1。5)工艺运行效益。本工程完成后,水处理工艺运行正常,因余杭塘河有通航要求,水处理工艺进水浊度较高(18度),经本工艺处理后浊度降至5度以下,完全符合国家杂用水标准。本工程运行后水处理费用仅为0.25元/m3,学校自来水单价约3.3元/m3,每年可节约:2 500 m3/d×365 d/年 ×0.7×(3.3-0.25)元/m3=195万元。

图1 水处理流程示意图

4 结语

在自然条件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可用水资源量逐渐减少且正在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关系密切,雨水收集及合理使用水资源日显重要,可用水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不仅是维持健康水循环、恢复良好的水环境、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柱,而且对建立循环型社会更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人工湖湖区校区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大通湖区河蟹产业发展综述
人工湖水质监测数据对治理方案的影响探讨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生活在湖区
湖区航道风速预警监测点布设研究
人工湖生态景观建设和维护
黑河河道气动闸人工湖库尾跌水工程设计方案探析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