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应重视的新兴物流衍生服务业态

2013-08-13 03:33王学文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9期
关键词:业态供应链物流

■王学文

当前,国内运输、仓储、配送等基础物流业务逐步标准化、同质化,竞争激烈,加之内外需求疲弱、成本持续上升,导致物流业整体处于微利状态。在此形势下,专业化分工已经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物流企业一方面利用自身对货物的控制和信息优势,通过产业链延伸开拓新的增值服务领域;另一方面,通过相关业务环节的集中或外包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实现物流服务从单一环节管理向供应链整体系统优化的转变。在物流业调整转型的过程中,一批新兴物流衍生服务业态出现并兴起。

对于天津滨海新区而言,新兴物流衍生服务业态具有4个方面值得关注的特性。一是这些业态存在于大规模的制造业物流、进出口物流和城市商贸物流基础之上,处在区域物流生态系统的顶端;二是这些业态多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特征,属于物流服务中的 “白领部分”;三是这些业态多属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范畴;四是这些业态在为物流活动服务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活动,有利于强化所在区域的辐射和服务功能。

我们整理并研究了主要新兴物流衍生服务业态的发展情况,建议滨海新区注意对它们的引进、培育和扶持,以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业的能级。

物流总部

物流业具有典型的 “总部经济”特征。在物流业中企业总部与基层物流部门物理空间上完全可以相互分离。事实上,国内的大型物流公司大多采取总公司与分公司体制,实施总部集权式运作模式,实行业务垂直管理,在整个物流网络中只有一个指挥中心,其他都是操作节点。物流企业把总部设在信息集中、资讯发达、交通便利的重要的港口城市或经济中心城市,以便及时获取商情,快速调度。随着总部功能的聚集,物流市场分工逐步细化,专业服务业获得了发展空间,物流业的高端服务功能得到强化,这些城市逐步成为物流业的研发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全球供应链运作中心、全球采购中心、物流设备展示中心,成为枢纽型物流节点及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部基地。

目前,在国内一些物流业发展较好的城市,物流总部业态已经初具规模。国内部分城市物流总部发展动向见表1。

根据 《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滨海新区涵盖沿海物流发展带及核心城区物流配送环,聚合了产业物流、口岸物流和城市商贸物流。滨海新区核心区商务条件较成熟,产业配套环境较好,具备发展物流总部业态的良好条件。建议滨海新区重点引进国内外物流、航运企业的地区总部、营运中心,同时关注相关的研发、商贸、信息、采购、会展等衍生业态,逐步构建物流总部经济生态环境。

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 “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其核心业务包括物流规划、物流审计、系统实施、物流培训等。实务中,第四方物流主要有3种运作模式,见表2。第四方物流的存在价值在于:自身拥有物流供应链技术专长,外部依托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IT技术服务商、管理咨询公司的联盟获得强大的物流资源调配能力,为客户提供 “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实现物流链完全外包,大幅降低物流服务价格发现、合同监督等活动成本。

根据国际经验,第四方物流企业应具备6个主要条件:1.有世界水平的供应链策略制定、业务流程再造、技术集成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2.在集成供应链技术和外包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3.在业务流程管理和外包实施方面,有一大批富有经验的供应链管理人员;4.能够管理多个不同的供应商,并有良好的关系管理和组织能力;5.有全球化地域覆盖能力和支持能力;6.有对组织变革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管理能力。可见,第四方物流是处在现代物流产业顶端的高级业态。自1998年第四方物流概念提出至今10余年间,发达国家已出现一批专业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包括埃森哲 (Accenture)、凯捷咨询 (Capgemini)、 Fourpl、 Global4pl、SCMO等,这些公司主要是信息化以及管理咨询公司,而从传统第三方物流成功转型为第四方物流的很少。国内从事第四方物流的主要企业包括大连智丰物流咨询、北京时代联商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成都亿博物流咨询、上海欧麟咨询、杭州通创智慧 (产业)服务公司和香港威裕环球集团等。

表1 国内部分城市物流总部发展动向

表2 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

现阶段,第四方物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际间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管理上,服务对象主要是跨国贸易,因为所有的生产商、零售商,甚至运输商都无法完全控制国际供应链中的全部因素。因此,纳入国际产业链条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可能性最大。

天津的物流 “十二五”规划提出搭建以第四方物流为主体的港航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并扶植若干第四方物流企业。建议滨海新区强化区港联动,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的有效对接,构建第四方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第四方物流运营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实践创新。

物流金融

广义上,物流金融包括物流结算、物流融资、物流保险等主要服务职能。国内的物流金融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最初是外资银行与国际物流公司的中国分支合作为跨国公司提供仓单融资业务。从1999年开始,部分中资行介入物流金融业务,融资产品也由单一的仓储融资逐渐发展到商品贸易融资。2005年以来物流金融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当前主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见表3。

近两年,物流金融与国内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结合起来。第一,电商平台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在线物流金融业务。比如,阿里巴巴先是与中信银行合作为其电商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随后又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万向集团共同组建阿里小贷,并正在报批阿里银行,逐步形成集电商、金融、物流与一体商务平台。第二,银行搭建电子化平台,将物流金融服务扩展到零售末端。比如2011年深发展银行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中铁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正式直联对接上线,实现了全流程在线作业和信息多方共享。第三,新兴物流金融业务、业态层出不穷。比如,代收货款、代垫货款和电子结算等新型快递业物流金融出现,并与电子商务平台等有效结合,支持我国商品速运系统的一体化;2011年,第四方物流金融服务平台——“银货通”上线,它整合了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仓储监管等资源,实现了质押存货信息在业务参与各方之间的实时数据交互,将金融、物流功能无缝嵌入中小微企业交易过程中。

总之,我国的物流金融领域正在经历市场扩大和分工深化的过程,银行、物流企业仍然是物流金融业务的实施主体,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行业协会、供应链核心企业,甚至专门的第三方物流金融监管公司、物流金融资产评估公司、咨询公司、第四方物流金融系统解决方案商等新兴机构也都在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金融物流金融领域。在此基础上,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广泛性的物流金融组织 (企业)可能成为这个领域未来的主力军。因此,滨海新区一方面应着眼于提升区域的供应链服务能力,支持、鼓励金融、物流企业拓展物流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应着眼于提升区域物流产业能级,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注意引进、培育新兴的物流金融业态。

表3 国内主流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物流信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改变了物流行业的面貌,物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规模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发达国家,物流配送系统沿着4个台阶逐步高级化(见表4)。国内不同企业间、不同地区间物流发展水平的差距极大,表中4个阶段的物流特征都可以找到。但是,最近几年来,在国内发达地区,集成化物流渐渐成为工业、医药、零售连锁等行业的主要物流模式。

在一个集成化物流系统的投资中,除了配送中心的物流地产之外,自动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占了绝大部分。过去十年,我国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在20%以上,已经成为一两百亿元级别的大市场。业内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行业的大发展,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以物流系统集成为核心,业务范围涵盖物流产业投资咨询、物流技术服务与展示、物流软硬件开发与生产、物流信息技术与学术交流、物流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训等领域的物流信息业态正处在活跃的融合发展阶段。国内主要的物流系统集成商包括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院、今天国际物流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山东兰剑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德马泰克物流系统 (苏州)有限公司、大福自动化物流设备 (上海)有限公司、瑞士格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等。

物流信息业态在国内一些先进地区也呈现出集聚发展的空间分布形态。比如位于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核心功能区内的上海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内落户了上海市科委登山行动计划项目 “上海RFID(电子标签)演示中心”等重要项目和数十家科技创业型企业。宁波国家高新区内的国际物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依托IBM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心 (又称IBM智慧物流中心)项目,集聚国内外优秀的软件及服务外包商、配套供应商,提供面向全球的物流信息服务和软件外包服务。

表4 发达国家物流配送系统高级化进程

目前,滨海新区电子商务、冷链配送、工业物流、港口物流等领域的投资非常活跃,对集成化物流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新区在基础物流服务领域已经聚集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电子信息、服务外包、机械装备等相关产业领域基础雄厚。滨海新区应重视国内物流行业集成化发展所衍生的市场机遇,锁定国内外领先物流软硬件制造商、集成服务商,聚焦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将物流信息打造成为知识密集、附加值高、关联带动能力强的新兴增长点。

参考资料

1.李练.探索中国物流的发展方向[J].现代经济信息,2009,(04).

2.何青,王喜成.国内第四方物流研究综述 [J].安徽农业科学,2009,(15).

3.白平,陈菊红.我国物流研究进展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

4.高峰,等.我国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2,(2).

猜你喜欢
业态供应链物流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