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旅游内生增长途径探析*——基于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视角

2013-08-13 03:33柳礼奎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9期
关键词:内生天津旅游

■柳礼奎

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

旅游产业博览会是中国旅游产业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国家旅游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永久落户天津。自2009年以来,每年9-10月份举办。该盛会以旅游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搭建了旅游商品交易的平台、旅游文化演艺交流的舞台和旅游产业发展研讨的讲台,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和魅力天津的一张亮丽名片 (表1)。

表1 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成果总览

天津旅游发展轨迹的梳理

(一)两旺的市场局面

随着天津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天津入境旅游市场空前高涨,旅游外汇收入也不断刷新历史水平 (表2),旅游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天津旅游业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面临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势必对天津入境旅游市场及旅游投资的持续快速发展产生一定冲击。恰逢 “国民休闲计划”的实施使得天津旅游正经历逐渐偏重于对内需市场拉动的过程。如此以来,天津旅游市场目前呈现出两旺的局面,既重视拉动国内旅游需求助推天津旅游发展,又紧抓天津成为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面向东北亚的国际港口城市这一战略机遇吸引入境游客,提升天津旅游发展水平。

(二)多重区域合作

1.京津冀旅游合作圈

京津冀旅游经济圈在众多的区域旅游合作中较早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以 《区域旅游合作廊坊共识》为平台,充分发挥 “京津冀—港澳台 (3+3)旅游合作大会”求真务实精神,落实《关于推进天津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合作协议》,建立国家旅游局与天津市政府紧密合作机制,实施并完善京津冀旅游景点 “一卡通”,把各景区景点整合起来,使散落的景点有机结合,串成全新的旅游热线。

2.环渤海旅游合作圈

环渤海旅游合作由来已久。2005年进一步成立环渤海港口城市旅游合作组织,并开通 “环渤海旅游合作网”,推出 “环渤海16港口旅游简报”等实质性合作举措。第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期间,各成员城市在原来《双边旅游协作意向书》的基础上签署了 《区域联合 共谋发展》的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环渤海旅游金项链。

3.东北亚旅游合作圈

天津是东北亚核心枢纽之一,在东北亚旅游合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特别提出加强三国旅游机构和旅游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三国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三国以外的游客推进三国旅游的一揽子推广计划。这无疑在全球层面提升了三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通过三国环游等措施激发各自旅游产业的活力。天津已充分利用 “海空双港”的先天优势占据了先机。

4.高铁城市旅游联盟

京广高铁沿线 (7+31)城市旅游联盟将我国南北拉起一条高速通道的黄金旅游线,共同深入挖掘沿线城市旅游资源,促进联盟城市间的沟通和合作,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铁旅游休闲产业带。天津各大旅行社将每年为沿线联盟城市输送不低于100万人次的游客,同时其他联盟城市也向天津每年输送不少于500万人次的游客。

表2 天津入境旅游发展状况

通过建立京津冀、环渤海、港澳台、东北亚四大客源市场合作机制和横贯南北的高铁城市旅游联盟客源互换。立足于京津冀和环渤海市场,然后逐步扩展辐射半径以形成广域市场,充分利用合作的契机为天津旅游快速发展提供经验与示范,势必会迎来天津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三) “短板”抑制

天津旅游发展的 “短板”在短时期内很难彻底逆转。毗邻旅游业实力强大的北京,旅游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长期以来天津旅游市场处于遮蔽状态,形成了一定得 “阴影效应”,造成天津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并普遍存在服务质量差、缺乏创新能力、管理体制落后等弊端。旅游产品属于典型的人文观光游,游客被动游览多,主动参与少,自然景观类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休闲娱乐类、特色旅游类等旅游产品不足,并且分布很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产品类型过于单调,缺乏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拳头产品,宣传促销滞后,与国际旅游产品的细分化、多样化等特点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当前旅游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在旅游卫生、安全设施、软硬环境等方面与国际标准相比有一定的距离,旅游服务质量与天津快速发展的步伐不相一致,严重影响国内外游客赴津旅游的信心和积极性。

天津旅游内生增长

(一)天津旅游内生增长的可行性分析

1.内生增长模式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决定,不依赖外部力量的推动就能够实现持续增长;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考察经济增长的源泉时,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天津旅游行业目前正在构建务实高效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城市面貌朝着建设景观化、功能现代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更加重视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环境的细化,积极推动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化、旅游厕所、旅游标志牌、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涉旅相关部门的联动与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这些举措无疑是内生增长理论的有力见证。

2.经济增长趋势之使然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天津,其经济增长速度领涨全国,人均GDP已超过了10000美元。这标志着国民消费结构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随之快速增长。根据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显示,天津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于第七位。天津自然区位指数居全国第三,商务环境竞争力指数居全国第五位,主要表现在要素资源环境好,人才、资本和科技环境都表现优异,其中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体系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本土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进一步激发市域范围的旅游需求,这无疑是天津旅游内生增长的重要原动力。

3.旅游经济贡献率显著增强

天津经济社会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为天津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天津的旅游业竞争力综合指数在全国居于第五位,天津旅游业发展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生产要素指标、旅游产业基础指标较高,对外基础设施优势明显。天津市旅游业的开展涉及带动26个行业并直接引起产出,旅游经济平均产出乘数为2.1384,意味着每增加100元的旅游收入能拉动天津经济213.84元的总消费支出,足见旅游业发展潜力之大。2004年,天津旅游产业创造的完全增加值为171.88亿元,占全市GDP的7.2%,旅游产业对天津财政的贡献度7.71%,旅游消费对居民收入的贡献度5.8%,旅游经济对社会就业的完全贡献度9.36%,也就是说全市总就业岗位中每11个人就有1个人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 (数据来源: 《200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之 “天津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及影响力的研究”)

(二)天津旅游内生增长途径

1.抚育旅游制造业作为领头羊

通过旅游产业博览会诸多论坛以及展区的主要展项 (表3),旅游业界与学界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旅游交通运输工具、游览娱乐设施设备等旅游装备,在旅游制造业中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最高,需要不断提高研发和制造能力,加快国产化进程。天津是一座高端产业集聚的城市,有着雄厚的制造业和科技研发基础,为旅游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同时,要把引进高新技术与自主研发结合起来,实现高成长性旅游制造业跨越式发展。首先,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研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其次,扶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建设一批孵化基地,形成一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再次,加快培养和引进创新型复合人才,合作开发专利发明、科技成果。

2.打造旅游产业聚集区

中国旅游产业园落户滨海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研发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旅游区将重点打造 “一心四区”: “一心”为城市中心岛,是滨海旅游区未来城市的交通枢纽和商务中心; “四区”分别为打造国际级欢乐创意中心的主题公园区,发展以休闲度假为功能的休闲总部区,建设产业研发基地、客运码头的产业南区以及北方旅游产品集散地的产业北区。以此,天津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第一个建立旅游产业园的城市,并成为 “永不落幕的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这为国内外旅游界提供了一个很好典范的同时,无疑将会成为推动天津旅游内生增长动力之一。

表3 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展区主要展项

3.精心发展商务旅游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已初步显现,商务旅游在旅游市场的份额势必会显著增长。随着天津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形象的进一步改善,天津与国内外各地之间物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自然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商来津考察,直接带动天津商务旅游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旅游功能和旅游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为天津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可见,商务旅游已成为天津旅游的核心组成部分,精心做好商务环境和旅游服务的融合,快速开展并加强商务旅游业务应作为天津旅游内生增长的重要策略。

4.筹划运作会展旅游

天津旅游增长模式正在悄然转变。纵观历届旅游产业博览会,参展游客的数量和交易次数均为天津短线旅游市场产生了显著作用。例如第四届旅游博览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来自全国各地170余家旅游商品和旅游装备企业汇集天津。另外,夏季达沃斯、津洽会等一批高质量品牌展会为天津旅游的贡献率持续增长。这一方面催生了天津会展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天津旅游业发展的新航向。

5.挖掘天津旅游演出潜力

一个好的旅游演出品牌,是宣传地方文化的窗口,也是地方文化的一个标志。对有效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具有积极的作用。天津是全国知名的曲艺之乡,市场机制比较成熟,到天津要听相声,已成为天津夜游市场的一张 “金名片”,是每一位到天津的游客不可错过的休闲活动。天堂电影沙龙及意式风情区的情景表演等文化产业项目的相继推出,使天津旅游演出具备了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快塑造 “海河风情大型专题文艺演出”节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驻津观赏,用品牌演出带动连锁消费。另外,大力引进国内外经典剧目,使旅游演出形成体现浓郁津味文化底蕴的同时进一步展示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资料

1.王元媛.近代历史看天津——关于天津发展城市旅游的优劣势分析.中国商界[J].2008,(02):187.

2.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7,(03)Vol.37,No.2:61-68.

猜你喜欢
内生天津旅游
如果天津有“画”说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天津卷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天津之眼》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旅游
天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