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易后难”别成改革托辞

2013-08-15 00:43石勇
领导文萃 2013年14期
关键词:特权福祉执政党

□石勇

在过去,改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风险控制的角度考量,“先易后难”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但是,它也被异化,涉及社会各阶层、群体时,“先易后难”的意思变成了“你是弱势群体吗?我先改革你”!不少基层劳动群体,因此为中国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过牺牲。

现在,改革的正反经验教训,已经让它成为一个是不是摸着石头上瘾了而不肯过河的问题了。改革的对象指向了具体的制度安排和权力结构,指向了有体制庇护的既得利益格局,还总是谈所谓的“先易后难”,就可能会变成一种遁词,回避对于既得利益的突破。改革既是执政党和政府的事业,也是全民的事业,区别对待不同的社会群体,似乎权力和权力亲缘群体拥有特权,无法通过公正这一道德原则的检验,且因会被解读为没有诚意而伤害到政治认同。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社会早已形成了既得利益自我固化的社会机制,掌握权力——资本的精英群体或者以“改革”的名义攫取和积累利益,或者,通过权力和对政策的影响,规避改革对利益的调整落到自己头上。这种社会机制如果得不到改变,将会继续侵蚀执政党和政府对于改革的推进,损害公平正义社会建设的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强调,“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事实上,执政党从未预设哪一些人享有特权,可以凌驾于党的事业、法律和民众的福祉之上;相反,在理念上,党员干部负有为民众福祉进行奉献的义务。而对于现代政府来说,在进行政府改革或制定政策时,在规范性的意义上,不能形成官和民的区别,更是一个基本的政治伦理。理念上,没人享有改革的“豁免权”。

政府的行为,如果缺乏对民意的敬畏,被既得利益影响或牵制而冲突于政治理想和改革宣称,只能让人遗憾。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就政府最需要“自我革命”来说,这不应该发生。

猜你喜欢
特权福祉执政党
无聊是一种特权
数字十年·民生福祉
建优美生态 谋百姓福祉
创造健康红利 增强人民福祉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试论现阶段特权问题及其治理
『人大代表』不该成为特权符号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订单培养”不能成为“特权培养”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