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务必”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65周年

2013-08-15 00:48刘利平张军国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西柏坡先进性牢记

刘利平 张军国

(西柏坡纪念馆 河北石家庄 050411)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伟人毛泽东面对中国革命所取得的决定性胜利,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成为即将走上执政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座右铭。60多年来,我党认真践行“两个务必”,不断探索执政的新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65周年之际,我们共同回顾党在西柏坡时期执政理念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牢记“两个务必”是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思想保证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蒋家王朝摇摇欲坠。在新中国黎明的前夜,毛泽东并没有陶醉于伟大的胜利中,而是异常的清醒。他反复思考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为人民长久执政、执好政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当时站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对历代王朝始兴终亡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最成功、最辉煌时期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现,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次伟大革命实践的结晶。”此时,中国共产党马上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了,怎样执政?为谁执政?这些问题第一次真正摆到桌面上来,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毛泽东从战略的高度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必要性。“两个务必”,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座右铭,向全党高级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表明了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态度。在乡村斗争了20多年的共产党人将要进北京城了,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没有忘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的科学回答。使我们党成功地实现了由革命到执政的历史性转变,经受住了革命胜利和执政的考验。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如果任其泛滥,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就可能发生。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赴京建国。就在离开西柏坡这一天,毛泽东把中央直属机关的领导干部召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我们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进北平就腐化了,而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实现共产主义。”在即将蹬车时,毛泽东兴奋的对周恩来说“恩来,我们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8]毛泽东以李自成的失败为镜鉴,说明了共产党执政的使命、目的与任务,考虑到我们的党如何经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是毛泽东在我们党胜局已定时深入思考的大问题。站在由农村到城市、由战争到和平、由革命到执政、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转折的历史方位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两个务必”,我们党才始终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由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建设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他还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专程来到西柏坡参观视察,他强调指出:“只有牢记‘两个务必’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1年11月,他到河北考察工作时,再一次要求全党同志坚持“两个务必”,指出:“要结合新的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坚持‘两个务必’的教育,使全党同志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扎扎实实地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十六大闭幕后不久,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同志带领中央书记处六位书记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品格;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二、坚持“两个务必”是我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

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两个务必”,这是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赋予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特征。“两个务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坚持“两个务必”,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艰苦奋斗既指崇尚节约的生活作风,也指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思想品格。艰苦的作风是奋斗的基础,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取得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保持党的先进性 ,我们只有求真务实,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两个务必”的自觉性,使他们深入群众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才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体现党的先进性,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三、坚持“两个务必”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在需求

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适时把握执政的内在规律。“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认识执政规律、掌握运用执政规律的经验总结。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国际总体局势趋向缓和,但局部战争和恐怖事件接连发生。西方敌对势力不断的寻找时机“分化”、“西化”中国,资源争夺战、领土之争时有发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逐步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新阶段,各种思潮随之涌来,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奢靡之风在不知不觉中腐蚀着我们的部分领导干部。复杂的国际环境,决定了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中肯定会出现各种新情况、新困难、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从国内情况来看,现在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时期,形势纷繁多变,问题千头万绪、层出不穷,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和平建设的今天,党的领导干部所面临的不是战场上的生死考验,而是“糖衣炮弹”和“灯红酒绿”的考验,这种“不流血的”考验要比流血的考验更加严峻,它会逐渐腐蚀共产党员的肉体和灵魂,这种考验是长期的、多方位的。面对各种诱惑,一部分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利变成自己谋利益的武器,严重脱离群众,由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老爷,高高之于人民之上,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邓小平同志曾尖锐的指出:“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确实有失败的危险。”陈云同志也曾严肃的告诫全党:“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防止各种腐败的侵蚀。

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坚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俯首甘为孺子牛,踏踏实实的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要避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不能只图形式,不求实效;要自觉的提高抗腐拒变的能力,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更强的政治警觉,更高的政治责任感,更自觉的行动,去迎接经受各种新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成为自觉的行动,成为永远不变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质,使党在执政为民的实践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

[3]《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1月3日。

[4]王玉平主编《西柏坡与新中国》.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6]《黄炎培 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12年11月17日电。

[8]陈宗良等编著.《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解读》.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9]张志平主编《历史的启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西柏坡先进性牢记
篆刻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牢记使命担当 忠诚履职尽责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