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体育课堂改革的探索

2013-08-15 00:51蔡向晖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26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

◆蔡向晖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46中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健康意识也有很大增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另外,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得到保证,生存质量显著提高。但是,现代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及信息技术、交通网络的发达,使人们体力劳动大大减少,脑力劳动日益增多,这种生活方式对人的身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出现了肥胖、体质降低、焦虑等众多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通过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而且可以使人放松身心,舒缓脑力疲劳。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体育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并重视其发展和改革。

我国在古代就有了健身性的游戏,这是体育的雏形。但是,正规的体育课程起步较晚,缺乏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现在的初中体育课程纳入中考的科目之中,体育教学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应试阶段,以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反复练习为主,教学内容单调,以跑步、跳远、铅球等基本项目为主,教师更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测试,忽视学生的兴趣所在。长期以来,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倦情趣,教学效果不好,也不利于学生终生体育思想的形成。少年时期是人成熟之前迅速发展的阶段,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有助于其身体生长和获得健康的体魄。青春发育期会使中学生体态、生理、心理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适时进行体育教育对其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并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教学转型时期体育教学实施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

一、注重体育课程的娱乐性

少年时期,学生天真烂漫,追求刺激又喜好玩耍。而游戏又是一种有效、深受学生欢迎的形式。根据这一特点,学校可以将游戏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并制定出各种规则,将体育的基本要素融入游戏形式当中,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增强体魄。例如,根据时节特点,在体育课程上举行“放风筝”比赛,学生在奔跑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肢体,还能在追逐风筝时清目健神。此外,如官兵抓强盗、夺旗竞跑、三足竞走、障碍物竞走、恢复路权、要塞占领、陆地行舟等活动,都能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提高体育课程的娱乐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从反复讲解和示范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重视学生的兴趣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课程可以将内容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既能保证基本教学目标的实行,又能兼顾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必修部分学习基本的体育知识,完成这部分内容后,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修。例如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参考资料、学习伙伴、学习难度等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自选、自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在运动学习中的不同需要,并在自主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在完成跑步、跳远等基本内容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

三、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体育课程并不仅仅是身体活动,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积极进行脑力活动的课程。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简单的模仿、机械的练习技能而不动脑子。长期以来,学生思维僵化、缺乏个性化的独创动作,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程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相比于其他的学科,它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其目标就是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明确全民健身计划。因此,体育教学应遵循学生运动情感变化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一般采用游戏法、挑战法、集体比赛法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热情,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对篮球、广播体操、足球、田径、武术、舞蹈、支撑跳跃等基本内容进行改造设计,并通过具体的实施,将其变成竞技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改变体育的测试方式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对每个学生进行各个项目的测试评分,最后排名公示。学生在名次上的差异,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进而影响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学生对这样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抵触心理。在体育教学的转型时期,体育课程的测试可以转换成小组评价,让每个小组去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组内学生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并本着荣辱与共的精神去共同奋斗,实现目标。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相互配合情况、组织执行情况进行整体评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作用,增强自信心,又不会因对个人的评分过低而对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在教学转型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应改革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原则,开发形式新颖的学习方式,在实现体育课程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强化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了使学生跟上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体育教学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探索新的教学素材,做到育体与育心相结合,培养出21世纪创新型人才。

[1]王秀丽.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26):87 -90.

[2]邵显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琼州学院学报,2008,(02).

[3]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教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