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3-08-15 00:51刘仕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26期
关键词:探究音乐教师

◆刘仕华

(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中心小学)

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真正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成了我们要解决的课题。

在音乐教学中,我认为学生能够保持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最稳定的动机就是兴趣。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的根本保证。

一、利用音乐自身特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1.突破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听觉体验,加以视觉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让学生多渠道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的手段,主要是身体感官的综合参与。即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觉、心灵综合参与等。具体运用的手段有很多,如提问后思考中听、结合画面听、随乐打节奏、随乐即兴跳舞、配乐诗朗诵、演唱演奏主题,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音乐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却背离了音乐的本体,片面强调音乐的趣味性,走入了音乐教育的误区。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时,有的老师先从感情入手,以“春节联欢晚会”开场的视听同步的情景画面导入,使学生沉浸在过新年的喜庆气氛中。但下面的环节却出现了设计偏差:学生一会儿敲锣打鼓、一会儿放鞭炮、一会儿律动表演,好不热闹,可整个过程中学生虽然参与到活动中,但没有注意聆听音乐,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音乐审美体验。所以,音乐教学的“根”还在于要把握音乐的“魂”(音乐的要素),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中心,围绕着“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来展开活动,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对音乐作品的体验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的讲解是无法代替学生本人对音乐本身的体验的,相反,还会束缚学生的想象,起到消极作用。再说欣赏音乐需要全神贯注,而教师在学生听音乐时讲解,便干扰了学生的聆听,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审美体验,这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反感,这可谓是好心办坏事。因此,教师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语言代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一定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因为语言在音乐欣赏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任何语言都代替不了每个人对音乐本身的感受,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

二、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善学勤思、主动探究的习惯

音乐是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例如,在再欣赏音乐作品时,不要经常抛出一连串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可以问问学生,你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再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然后,师生们带着最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去灵活的组织教学,而给学生的感觉又是教师理解尊重他们,能根据他们的愿意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一下子充满兴趣。第二个问题的设计,表面上是让学生猜教师的想法,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提出了听音乐的要求,但教师巧妙的运用了猜一猜的教学手段,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欣赏音乐后,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疑难问题,通过反复的聆听音乐,师生共同讨论研究。

2.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文字说明,收集磁带、光盘等音响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讲解交流。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各种各样的与课本相关的信息。教师更要加强知识储备,拓宽知识视野,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三、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主编吴斌先生说:“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牧羊人为领头羊。”这是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精辟概括。教师要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建立新型的、现代的师生关系,在平等交流中,教师又是学生的引路人。比如,在介绍中外管弦乐队时,可先让学生看乐队的演出实况,提醒他们要特别注意观察各个乐器的排列座次,然后由学生自己画出管弦乐队的座位图,写出各种乐器的名称、乐器分类,根据个人在班级的座次说出自己应演奏哪个乐器组的哪种乐器,并模仿出演奏姿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主探究地解决课堂问题,既有兴趣又有乐趣。

总之,音乐教学应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师生共同探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为互动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职责的变化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互动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有效的、创造性的活动,结合学科自身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正确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课堂;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去分析和交流,形成自己新的知识。使学生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1]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

[2]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钱仁康.外国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猜你喜欢
探究音乐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音乐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