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对接上海自贸区运作的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太仓港为例

2013-08-15 00:49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周晓娟
中国商论 2013年36期
关键词:上海港集装箱港口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 周晓娟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行。设立上海自贸区是国家以开放激发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推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等“四个中心”的重要举措。

上海自贸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加快推进上海港从传统腹地型港口向综合服务类港口转换,更有效地发挥上海港作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作用。从长远来看,还将有效带动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间接带动长三角港口群受益。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的江苏省太仓港,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应有效评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长三角港口群的影响,正视太仓港发展中优势与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把握机遇,实现与上海港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1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长三角港口群的影响分析

1.1 有利于形成布局合理的港口体系

首先,自贸区总体方案推行贸易便利化,将有效吸引外贸企业尤其是国际大型采购商和生产商入驻,促进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增长,增加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其次,在贸易领域实施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将简化进出港口船舶的检验手续,提高口岸的通行效率。再次,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境内关外”政策制度,将有力提高上海港承揽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的能力和水平,吸引外流中转箱量回归,从而有利于提高上海港作为区域型国际枢纽港的综合竞争力。从全国范围来看,也能增加我国集装箱货运的总量,促进各港口分工合作,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乃至我国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港口体系。

1.2 有利于“倒逼”港口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港口市场机制体制尚不健全,仍然存在港口与各类物流园区发展协同性不足、港口业务功能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港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海自贸区内将实行全新的海关监管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依托港口开展加工贸易、商品展示及跨境销售等业务,促进港口企业开发高附加值的增值业务,全面提升港口功能,实现港口转型升级。此外,自贸区内将实施各类贸易便利与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国际制造企业、国际加工贸易企业及国际物流企业依托港口形成产业集聚,使长三角港口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

1.3 港口腹地面临“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双重效应

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将赋予企业国际化运营、贸易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等更大幅度的优惠政策,该地区其他城市面对上海的强大竞争将处于劣势,总部经济存在流失风险,高端产业面临竞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城市功能面临挤压。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和投资自由化改革将加快整个长三角地区产业价值链的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要想把上海市建成“四个中心”,需要周边地区从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配套。同时,因本地商务成本提高,许多仓储、配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会迁出,为其他城市的招商引资和国际化带来机遇。

2 太仓港发展现状分析

为有效应对上海自贸区运作对港口经营带来的影响,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太仓港应明确自己在长三角港口群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入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挖掘自身发展优势,扬长避短,与上海港实现错位竞争、互补发展。

2.1 发展优势分析

2.1.1 建港条件优越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开放区前沿,东濒长江,南依上海,西接苏州,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县级市之一。太仓港位于太仓市东部、长江入海口南岸,深水岸线达25.7公里,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已直达太仓港,可实现5万吨级集装箱船全潮、5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双向通航,兼顾10万吨级远洋集装箱船舶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乘潮通航。2012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01.46万标箱,同比增长31.29%,增幅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一,太仓港已基本建成长江集装箱运输第一大港、全国海运木材进口第一大港以及长江沿线接靠船舶吨位最大、吃水最深、接靠超大型船舶数量最多的港口,具有江海联运的重要优势。

2.1.2 腹地货源充足

太仓港地处经济快速发展的长三角地区,其腹地范围内的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的外向型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太仓港拥有稳定的货源,箱源充足。其中,苏州市作为太仓港的直接经济腹地,进出口贸易十分发达,2012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056.9亿美元,占全省的55.8%,为太仓港的高速发展聚集了大量的直接货源。

2.1.3 配套设施完善

太仓港配套设施完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5月获批,保税物流园区也运作正常,有海关、国检专用查验区域和设备,并有危险品专用堆场,可存储除放射品以外的所有危险品。各项政策优惠,“区港联动”便捷通关模式几乎覆盖全省,并逐渐向外省延伸,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全面推行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推广运用南京海关物流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海运部分),实现进出口集装箱货物电子放行替代纸质单证放行。

2.2 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2.2.1 港口功能亟待提升

从港口发展阶段来看,太仓港目前还是以货物装卸、储运为主,功能较为单一,物流增值服务等功能刚刚起步,金融、保险等功能几近空白,港口与航运要素对其他生产要素的集聚力有限。和国内外的大港口相比,太仓港在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均比较落后,尤其是港内集疏运系统、港口公共信息平台等基础性配套设施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2.2 物流模式创新动力不足

行业监管部门服务意识滞后,对于一些创新的物流模式,顾虑太多,支持不够,尤其是对国际贸易新规则下的一些物流模式,缺少前瞻性的研究和探索。受开港时间较短等原因的限制,太仓港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一些高端领域如金融租赁方面的人才目前仍是空缺,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太仓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也直接影响到太仓港物流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管理水平的进步,对港口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2.2.3 国际航线较少

由于国际知名度低等诸多原因,太仓港国际航线尤其是远洋航线偏少,仅开通至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13条近洋航线,其他目的地货物均需要通过集卡或者外贸支线驳船驳运至上海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转运,导致整个行业处于低迷状态,集装箱码头、国际船代、货代、集卡运输均处于初级状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物流效率低下。

3 太仓港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对策

3.1 明确太仓港的战略定位

太仓港要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上海自贸区运作的最新形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承接上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与转移,紧紧围绕“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总体目标,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江苏第一外贸大港、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为目标,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推动、全市共建”方针,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推动太仓港跨越式发展,为苏南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2 逐步实现发展目标

太仓港应立足上海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的定位,协助上海港做好配套服务,大力发展内贸中转业务,加快建成内贸集装箱运输枢纽港,承接上海港的内贸货运量转移。抢抓国家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与长江中上游港口进行全方位合作,努力建成江海中转港口。合理加大航线密度,发展近洋精品航线,加快建成近洋干线港,更好地服务苏州等腹地企业。加快发展太仓— 洋山快速通道,利用水水联运优势,开通水上“穿梭巴士”,大力发展洋山喂给物流模式,缩短货物进港时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3.3 加快与上海港的全方位合作

上海港作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第一大港,其发展战略主要以远洋航线为主,而太仓港作为其北翼上的重要集装箱干线港和配套港,可重点发展长江集装箱中转业务,两者之间的合作必将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与上海港合作,既可以引进上海港的先进管理理念,也可以加强与世界知名船公司、船代的联系,增加干线船公司挂靠太仓港的密度,还能逐步融入上海自贸区的核心圈,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3.4 太仓港加快对接的具体措施

3.4.1 加快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

加大基础工程投资建设力度,重点建好集装箱四期、华能煤炭储运中心等重大工程项目。到2015年,力争全港建成投运泊位达96个,设计吞吐能力与集装箱吞吐能力分别达1.5亿吨、635万标箱,为集装箱干线港提供高水准装卸平台。建成投运疏港高速,加快锡太高速、苏昆太高速公路东延工程,有序推进杨林塘整治工程,坚持做好沪通铁路太仓港支线前期工作,提高货物的集疏港效率。

3.4.2 积极打造服务新优势

强化政府政策支持,加强口岸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构建“通道更畅、成本更低、通关更快、效率更高”物流服务新模式,增强对腹地企业货物的吸引力。利用综保区平台,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促进港口功能转型升级,可探索发展PTA等大宗商品交割业务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整合港口供应链系统,吸引码头企业、航运企业、金融机构及配套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来太开展业务,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港口物流业。实施“人才强港”战略,多渠道培育与引进人才,尤其要吸引高端人才进驻太仓港。发展壮大设在苏州工业园区等地的三个服务中心队伍力量,进一步做好企业个性化服务工作,吸引更多企业从太仓港走货。

3.4.3 加快“无水港”建设

做大做强“区港联动”,利用太仓港发展服务中心设立的契机,提升口岸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拓展“区港联动”和“无水港”的范围,增强对腹地企业货物的吸引力。“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堆存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附近企业通过“无水港”办理走货手续,与原来将货物直接拉到港口进出模式相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通关更便捷,能有效吸引周边企业从太仓港走货。

3.4.4 全力争取“苏昆太自由贸易园区”

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是为了在改革、发展和创新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就意味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仅是此轮经济改革的序曲,其后续拓展必将逐步展开。为构筑苏州开放型经济新的竞争优势,在加强研究协商的基础上,可将太仓港和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太仓综合保税区整合在一起,向上争取申报“苏昆太自由贸易园区”,获取更多的政策资源,创造更优的港口发展环境。

[1]夏善晨.中国(上海)自贸区:理念和功能定位[J].国际经济合作,2013(07).

[2]高冬华.推动港口产业集群建设 促进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对太仓发展的有关思考[J].中国港口,2009(10).

[3]朱文涛.港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特区经济,2012(03).

[4]徐金河,朱文涛.太仓港与长三角其他港口错位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1(11).

猜你喜欢
上海港集装箱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党旗,引领“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港口公共服务支持中的上海港复兴船务有限公司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港口上的笑脸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基于数据分解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
我家住在集装箱
惠东港口
上海发布上海港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