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存危机的理论嬗变及其意识形态化

2013-08-15 00:47汤荣光
天府新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资本主义危机

汤荣光

一、生存危机由来回溯与制度缺陷反馈

生态危机犹如一面镜子,不但折射出人类某些制度的先天缺陷,而且提出了关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恒久命题。人类希望继续得到时间的馈赠,往往掩盖了对社会制度病灶的深刻认识。个体存在的孤立与现象化,常常会转化为世界存在的现象化。生态危机作为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现实记录与影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认识自身与世界的盲从。生态危机如何消解,一个表象的危机是否可以映射更深层次的危机呢?生态危机向生存危机转化的下一个出口在哪里?生态危机释放的形式会产生怎样的嬗变?

生态危机是一切关乎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的集中爆发,它的延绵不绝主要集中表现为人与自然界对立的加剧。尽管理论对“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双向互动过程并不陌生,但是人类实践的方式,尤其是社会制度方式的选择,却很难达到新的高度。自然灾难的频发,如果不是发生在人类恶意损害的基础之上,人类就有理由在探索自然规律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而不至于乱了方寸,走向恐惧主义的深渊。如果恶意损害经过制度抽象并凝结在现有制度程式之中,遮蔽了认识生态危机的视野,人类就完全可能笼罩在万劫不复的危机漩涡中。所有避免生态危机的努力,只有回溯到危机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回归到历史的生产方式与现实的社会制度层面,才能最终揭示生态危机的走向与本质。这样的回溯与回归过程也是我们管窥危机的潜伏、生成与转化的过程。

生存危机是一切关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矛盾冲突的总和。生存危机认知方式的引入,能否解开生态危机带来的困惑与悬疑呢?我们不妨从剖析生态危机与生存危机存在的关系入手。生存危机在自然、人、社会三者关系失去平衡点的条件下产生,人的本质的不确定性与社会制度变迁的周期性,决定了对生存危机的认识不可能是实证、具体和精确的。生存危机存在于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从生理健康到心理健康、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等十分广阔的范畴。生态危机是生存危机的“微缩景观”,它以生态问题与灾难的形式出现,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表象,也隐含着人与外部世界及其自身关系的紧张。可以断言,生态危机之中隐藏着生存危机,生态危机频发加剧了生存危机。生态危机带给人类的麻烦几乎超越了所有的理论想象,以至于“斯宾格勒的魔咒仍然在中国的城市上空徘徊”〔1〕,宿命论的味道开始蔓延,人类生存与地球生命联结为一体的“脐带”开始紧绷,生态危机的阴影遮蔽了思想者日渐渺小的身影。

资本主义走向生态良性发展的反面并催生生态危机,经历了成长与加速期。如果将资本的逻辑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生态危机的罪恶之源,就可以发现,追求利润增长的资本扩张不仅加深了阶级矛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而且加深了人与自然、资本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解决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方案更加令人担心。许多理论热衷于运用现有学科方法解决生态危机。曾经助推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学,正试图发挥一种制度修复功能,主张构建市场价格体系来解决一切生态问题,寻找为资本主义摆脱困境的方法。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环境经济学抛出了自然资本控制、自然成本及其核算等概念,主张在经济决策中将环境赋予一定的价值,运用价格体系计算出环境的成本,对地球进行成本估算和控制,从而解决或延缓生态危机。但是,这是一种经济扩张主义的新形式,将解决生态危机转向了对自然和地球估算成本,为资本主义不可逆转的对自然掠夺的迷途,进行了精心而巧妙的辩护。生态经济学中的技术决定论与技术中心主义也开始卷土重来,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标准方法必须依靠技术的良性发展。能源生产效率的提高、替代能源与资源的开发、人口增长率的降低、消费总量的控制,等等,似乎成了技术的控制对象与附庸。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提高,进一步导致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大了生态危机的存在风险。这样的生态经济学悖论已经在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生产与开发中得到说明。

理论救赎的力量一直在寻找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生态危机造成的生存困境,显然不是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一个学科门类能够解答的问题。正如凭借生物学解决生态问题,往往沿袭了用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线性思维程式,生物技术革命与实验室方法只是一道技术方剂。马克斯·韦伯似乎只认识到资本逻辑悖论的表象,他这样描述:“资本主义确实等同于靠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式的企业活动来追求利润并且是不断再生的利润。因此,资本主义必须如此:在一个完全资本主义式的社会秩序中,任何一个个别的资本主义企业若不利用各种机会去获取利润,那就注定要完蛋。”〔2〕显然,资本主义本身缺乏审视生态危机的“眼睛”,一切实用主义的理论只关注资本主义延续“财富神话”的光鲜表面,却忽略了它加重生态危机的制度缺陷。资本的内在逻辑使得生态危机不可避免,除非投资不再扩张,利润不再增长,而那样的后果就会直接导致经济危机。通过现有生产框架开发出高效率的技术又有何意义呢?由此引发了寻找一条取代资本主义,通往更理性的经济社会形态的道路,也衍生了是改良还是彻底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设想。

二、人类中心主义退场与生存哲学反思

今天,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对立,经由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冲突,导致了自身危机的沉积乃至爆发。这样的对立冲突是否依托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母体,人类中心主义与生存危机之间是不是构成因果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能否摆脱生存危机所造成的困境呢?人类中心主义作为对历史生产方式的价值主体肯定,认为人类是唯一的价值判断主体,构建了人类自身价值和价值尺度,人类利益逐步成为道德评价的依据。这种源于西欧并影响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思想意识,被看成是以人类自身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个人主义的翻版。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奠基,以康德的命题“人是目的”为标志,主要探寻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起步阶段,人类中心主义与文艺复兴之后诞生的启蒙主义,具有相同的诉求。两者均强调人的作为感性欲望的主体地位,自然被肢解为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和能源的碎片,并被加工为满足人的物欲的载体。“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许多因人的利益、需要和认识能力的片面性而导致严重环境问题的案例。”〔3〕恩格斯就曾指出:“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4〕这种单一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关系,逐步将人类中心主义推演为产生生存危机的根源。

自然中心主义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反题出现,认为自然才是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逐步形成了包括生态伦理主义在内的新的思想范式。新人类中心主义则主张重新确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标,放弃人类的主体地位,将人类视为感性和理性统一的主体,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人过于强调作为主体的自身肯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再复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肯定。这样的理论构造似乎很严密,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针对特定矛盾产生与演化的过程,人们总会采用相对应的理论抽象形式。理论创造的旨趣如果在单一维度上得不到延续,就可能进行反向选择。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其沉浮兴衰充满了决定论的意味。生存危机犹如人类中心主义的“显影剂”,还原了这一理论命题的致命弱点。

人类中心主义经历思想的荡涤,在一片诟病之声中退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不是偏见,人类中心主义潜藏着一种偏见。利用传统主客二元的对立思维,去构造并修缮人类中心主义是不是别有企图呢?或者说把人类中心主义打入“思想冷宫”的目的何在?一种新的基于自然中心主义的理论形式正在借壳生态主义而进入了研究视野。放弃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新的利益表达与获得,生态主义取代人类中心主义,并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面孔出现,恰巧说明了这一点。人类主体性的现实生活表现,仍然以全面控制与利用自然的现代生活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为新的价值观念的普及与发展铺平了道路。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何以成为可能”一直是哲学孜孜以求的恒久话题。任何一个哲学分支如果始终求索“人的哲学”的价值真谛,就一定能固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底线,并试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找到可以说明的一切。哲学在遭受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长期践踏与诋毁之后,突破了“超感性世界”框架中对人的抽象,寻找到了人文关怀精神的发展路向。人学对神学的抗争,在某种意义上强调哲学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必然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作出合乎自身逻辑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没有对生存哲学进行专门研究,但主张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强调“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5〕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要通过人的对象性活动使“人的感觉变成人的感觉”,实践的本意“正是为了揭示人的生存而非生物存活的自我生存的本质属性或类属性,正是为了达到通达每个人自由生存的现实途径。”〔6〕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形式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内容的原理。由此延伸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产力的理论判断,其中也包括马克思在论及自然科学时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而言,两者保持了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存问题的特殊使命与特定旨趣。

三、生存危机意识形态化及其发展路向

生存危机留下一道狭长的历史身影,也暗合了意识形态发展的种种企望。思想者在生存危机面前暴露出浅薄,决策者在生存危机面前流露出忏悔,所有生存的困惑与醒悟、危机的诘难与郁结,或多或少地存留着关于旧的意识形态终结的忧虑,也可能带来意识形态新的华丽转身,或者引发人类存在之维的又一场讨论。生存危机是历史的生产方式的危机,生态危机与生存危机深刻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程度,不但超越了以往理论的美好架构,突破了既定程式的各种设想,而且向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形成了生存危机向意识形态化渗透的新趋势。这个新趋势大致可概括为三种发展路向。

第一,探索人的生存意义的方式选择问题。这是生存危机与意识形态结合所开辟的“前进式”路径。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生存能力与质量的巨大飞跃。人类赋予自身的精神力量与历史优越感,正是在不断破解生存问题的经验积累中得到了升华。人的生存意义面临着方式选择,既包括探求意义生成及消解的过程,也包括对无意义的认知过程。生存危机为探索人的生存意义的新方式提供了可能。人类何以成为自我的主宰与自然的主人?这种凝结在意识形态中的价值理想,也可能以反向的形式出现,至少生存危机就填补了人的生存意义曾经遗忘的空间。无意义作为人的生存意义的一个侧面,需要选择类似于生存危机的命题来加以说明,这也包含着对已有意识形态的革新与挑战。

第二,明晰人与自然对立的社会制度形态。这是生存危机与意识形态结合所展现的“回望式”思考。一定社会制度中人与自然的对立,总会表现为意识形态的不同主张。正如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所描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旦进行意识形态的抽象,就演化为社会制度难以调和与跨越的普遍问题。人与自然对立矛盾的普遍化,正是站在社会制度形态的对立面思考的结果。与之相反,当人与自然的和解得到普遍认同之后,生存危机似乎成为解剖现存社会制度形态的一把利器。虽然,更多的人认识到,就像资本主义被看作导致生态危机的“洪水猛兽”一样,这种社会制度的“遗传缺陷”需要彻底的变革,但毕竟很难用“手术”的方式来摘除资本主义的痼疾,一切精准的方案设计往往归于徒劳。

第三,彰显实践活动内在矛盾运动的主题。这是生存危机与意识形态结合所寻求的“内省式”确证。人类从来没有放弃通过实践活动去变革现存世界的努力,即使在遭遇生存危机之时,也愿意从实践活动的内在矛盾运动中去寻找新的答案。生存危机以对现实世界否定的命题形式,进入意识形态领域,生存危机的出路也必然会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出路。正是在此意义上,理论研究转向辩证唯物主义,希望遵循实践论的路向,在生存危机中重塑实践的目的与意义,重新审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观化和客体主观化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样的内省过程,重申了坚持实践活动内在矛盾运动规律的主张,也迈上了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生态危机的探索之路。此外,我们还需要对人类中心主义所坚持的人文精神加以扬弃,重申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只有把人格、个性和公正置于基础性观念的位置,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才能扬弃古代、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历史局限性,抵御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宗派主义倾向的侵蚀,向真正的或理想型的中国人文精神逼近”〔7〕。

面对经由生态危机不断恶化而引发的生存危机命题,资本主义虽然已经递交了许多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案,但这些方案大多转变为对普遍主义的求助。生存危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人们拷问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困境,沉浸于生存危机的哲学反思之中,已经感触到生存危机向意识形态转化的脉搏。假如生存危机所引发的哲学转向能够带来思想的震撼,我们还可以重温《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曾经发挥的历史作用的肯定,“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8〕只不过当今的生存危机正在将这种昔日的荣耀彻底颠覆。

〔1〕高小康.斯宾格勒魔咒:中国都市发展与文化生态困境〔J〕.探索与争鸣,2011,(6).

〔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7.8.

〔3〕张德昭,冯亚军.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与科学发展观〔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人民出版社,2009.55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192.

〔6〕张曙光.生存哲学的命意及其当代旨趣〔J〕.哲学动态,2001,(1).

〔7〕俞吾金.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J〕.探索与争鸣,2011,(1).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9.34.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资本主义危机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危机”中的自信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