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师精神教育的研究

2013-08-15 00:49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师范院校就业指导

甘 敏

( 贵州师范大学 招生就业指导处,贵州 贵阳 550001 )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成倍地增长,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即便他们获得教师资格证后还不能成为正式教师,必须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严格的笔试和面试,才能获得真正教师称号。获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专业学生也能参与到教师招聘考试。这加剧了师范生的就业压力,他们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千变万化,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也应随之进行创新。

一、贵州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

目前我省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围绕应届毕业生展开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基本包括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形势分析、我省及本校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服务平台、本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面试技巧介绍等方面,形式上主要采取以课堂教学或者讲座的方式来实现的;在时间上,大多数院校是在四年级开设此课。从实际效果看,省内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同程度地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形式相对单一、针对性不强、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指导、流于形式等问题。

尽管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职业素养教育、敬业教育、奉献精神教育等,但对师范生应有的教师精神教育重视不够,致使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国家和社会需要。因此,为了成为合格“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就业指导课中应该强化教师精神教育。

二、教师精神的基本内涵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强化教师精神教育意义深远。

国家对教师的要求: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要认真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懂得现代教育规律和手段;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教师精神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育界许多人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并为广大教师所共同拥有的,如表示教师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春蚕精神”、“人梯精神”;表示教师爱心的“慈母精神”、“园丁精神”等,也有总结为“厚德博学、育人求真、负重自强、和谐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还有“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等等。总之,教师精神强调倡导自由、追求新知,强调爱国,培养社会责任感,体现服务社会的思想,它能折射出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性格。而教师的职业精神具体表现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

2012年以来,贵州省开展了学习贵州教育精神和贵州教师誓词活动。贵州教育精神是:“开放自信,乐于奉献;攻坚克难,勇于争先。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贵州教师誓词:“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终身学习,不断进步。为全体学生美好未来,我愿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在贵州省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加入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师誓词等内容,对师范院校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教师精神教育,以更好地发挥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导向作用。

三、就业指导课中融入教师精神教育的实践探索

继承、发展、践行和弘扬教师精神,是培养新时代教师人才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要求。将教师精神教育列为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点,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强教师精神教育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一)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内容要体现教师精神教育,重视增强教师精神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涌现出许多为人师表的楷模,深受学生欢迎,受到社会尊重。比如:贵州师范大学的饱受病痛却依旧坚持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朱伟华教授,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的在无声无光世界里实现艺术人生梦想的冯萍副校长,战斗在山村三尺讲台上的辛勤园丁佘国权(印江县刀坝乡双河小学),默默为家乡教育事业奉献的教学名师张明声(独山县民族中学),坚守在特殊岗位上的青年女教师陈美荣(普安县罐子窑镇红卫小学)都是贵州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其中,贵州省“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陆永康,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贵州山沟里的“保尔·柯察金”。作为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教师,从教39年来,他自强不息、克尽职守,以残缺之躯坚持跪着为学生授课,展现出人民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就业指导课加入这些内容,重视教师精神教育的有效性,用优秀教师的言论行为和崇高精神引导即将步入社会、进入教师队伍的大学生,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甚至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形象,相信会产生较大启发和思考。

(二)在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课过程中,增强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系统性

贵州省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是在学生毕业前开始对师范生进行就业指导,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随意性。资料显示,较为理想的是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直接与专业课相结合,比如教化学、数学等专业学科的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与学生分享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或求职的故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案例,将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这样的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一些师范学院的就业指导课因为开得有特色,受到学生欢迎,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东北师范大学是在大二下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大三上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堂经常是坐满学生,不是因为要点名,而是学生主动选修了该课程,学生反映“课上有很多最新的就业信息和案例,老师还介绍有很多就业信息的网站,比很多专业课有意思”。就业指导课因为改变了内容较死板、课程偏理论,所以受到学生欢迎。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要有针对性地介绍当年“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教育硕士”等基层就业项目的选拔工作,及时掌握有关考试事宜,为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更准确的信息。

(四)促进就业指导课的有效性

就业指导课涉及学科范围广,是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支撑的交叉课程,它现已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组成专门的师资队伍,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有的高校甚至将“就业指导”做为课题来研究。面对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量不断增加,各学科不断渗透的新形势,作为就业指导课程职业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网络和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最新动态,了解有关岗位需求情况,重视提高自己的职业敏感性,为就业指导课提供更多的信息。建议学校多安排就业指导教师,走进各类学校或企业实习、培训,以期获得学校、企业招聘经验和信息,促进就业指导课的有效性。

总之,加强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建设,提高这项工作的渗透力和导向性,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邓晓蒨,高雅杰.鼓励和引导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方法探讨—基于对贵州省高等师范生择业心理调查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3).

[2]周贤.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与建议[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3]钱建秀.突破高等师范就业指导困境的理论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5).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师范院校就业指导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谈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互动模式的构建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