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013-08-15 00:54贺乐凡
未来教育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内因外因主导作用

贺乐凡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激励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总结他一生教育经验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

自我教育反映了教育的一个重要规律,这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过程中的人由两部分组成,即教师和学生。过去,我们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片面的。教育改革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自我教育就是把“他教”与“自教”有机结合起来,变“他教”为“自教”的过程。

自我教育是与每个人相伴终身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意思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激励学生自我教育。如果中小学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习惯,那将对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能主动自我教育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具有创新精神,成为既能造福社会又能享受人生的人。

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早在1972 年,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就向全世界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应该让学生从单纯的受教育者的定位中走出来,走向既接受他人教育也进行自我教育,将“他教”与“自教”结合起来,实现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主动、自觉地创造人生的过程。

自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自我教育不只是外国的一种教育思想,也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理念。在古代,我国的教育从蒙学开始,就强调自省、反思、修身、慎独、顿悟等,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天下太平从修炼自己做起。近现代陶行知、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也都闪耀着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思想。

自我教育是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哲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的效果主要靠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科学研究证明,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是教育者代表社会提出的要求引起学生新的需要,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激励学生自我教育,即是正确处理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Tips:

早在1972 年,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就向全世界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猜你喜欢
内因外因主导作用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地方人大怎样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地方人大进一步发挥立法主导作用的思考
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浅析教师主导作用的内涵
侵华日军失败内因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