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六位一体”综合防护体系建设探索

2013-08-15 00:52张唯真
电力安全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电力设施危险点

张唯真

(嘉兴电力局,浙江 嘉兴 314001)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步伐也快速推进,截至2012年6月底,嘉兴电力局所辖11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共377条,总计4 105.562 km,线路平均密度为1.05 km/km2。同时,由于嘉兴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嘉兴电力局成为太湖南侧西电东送线路进沪的重要通道,负责运行国网跨区电网线路10条、共443.436 km。

在这种形势下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输电运行时,人员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嘉兴电力局输电线路巡视人员约50人,人均巡视线路长度约为76.42 km;按运行规程线路的巡视要求,工作量基本已趋于饱和,因此迫切需要调整输电运行生产管理模式以适应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

1 问题的提出

嘉兴市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产生了较大的威胁,防外力破坏工作形势严峻。尤其是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嘉绍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分别东西向、南北向贯穿了嘉兴地域范围,涉及的电力线路众多,不仅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吊机、混凝土高臂泵车等高大的施工机械,同时又是抢建的国家工程,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

根据输电线路历年来的运行经验和数据统计,外力破坏的发生可分为2类。

(1) 可预知类,占发生比例的59.5 %。可预知类是指通过设备主人、护线员巡视发现及其他途径了解到的线路保护区施工危险点。尽管输电线路管理部门采取了发通知书、签施工安全协议、设置警示牌和派人监护等方式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但仍有个别施工单位没处理好安全与进度的关系,盲目施工引起输电线路的外力破坏。外力破坏主要是由吊机、高臂泵车、桩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引起的。截至2011年7月,线路危险点数目达507个,其中重大危险点达76个。

(2) 不可预知类,占发生比例的40.5 %。不可预知类是指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在线路保护区内燃放礼花、放风筝、推土、油罐车起火及偷盗电力设施等引起的外力破坏。

目前,危险点的管理主要依靠巡视人员和群众护线员重复地、长时间地现场巡视监控,耗费了大量有限的人力资源,并且一些24 h施工的大型施工点也很难得到有效监控。随着特高压线路的陆续建成投运,如何保证特高压线路的安全、稳定、健康运行,给运行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也对现有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

2 解决的方法

嘉兴电力局通过综合防护体系的运作,加强内部、外部管理,并采取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外力破坏事件。

2.1 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建立防护体系应急预案

2.1.1 实施危险点闭环流程管理

线路巡视人员在进行送电线路巡视时,在保护区内和外侧附近发现危害送电线路的行为时,应及时向施工人员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建设单位名称、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并汇报班组。根据现场性质分类设立危险点等级,做好发放通知书、办理审批、签订安全协议、巡视、监控等工作;并且,每月对所辖范围内的所有线路运行危险点进行更新、滚动,进入生产管理系统PMS系统流程管理。

2.1.2 设立危险点等级管理

明确一般危险点、重大危险点、季节性危险点巡视检查时“必知”、“必带”、“必看”、“必做”的各个项目,规范各级人员现场巡视检查的作业行为。根据危险点现场情况树立禁止施工标志牌、施工警示标志牌、禁止放风筝标志牌、禁止带缆标志牌、禁止钓鱼标志牌,督促及提醒各级施工单位及外协临时人员保护电力设施。

2.1.3 实施危险点后台监控

通过在线图像监控设备,监视送电线路的现场实时情况,制定现场安装计划,做好后台查看人员定期、定时地组织监控、汇报等工作。在省公司的支持下,嘉兴电力局成立了输电线路应急指挥中心,集成了生产管理系统PMS、图像视频管理、微气象、雷电定位、移动巡检和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等系统。尤其是针对线路运行危险点现场定制的图像视频管理系统,集成了有线视频监控、3G视频监控、无线图像监控、无线风格网络MESH视频装置。目前,该局共有各类视频装置144套,实时监视运行现场信息,后台实时汇总分析现场数据,及时遏制一些违规的危险行为。

2.1.4 加强现场监督与管理

安全生产基础在一线班组,因此,嘉兴电力局积极推广《班组安全生产问责制》和《运行危险点交叉立体巡视法》2个典型经验在班组的应用,深入开展输电线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编制输电线路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同时,充分发挥局安全生产三级稽查网络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在重要保电时段到岗到位,以点带面、垂直管理,加强输电线路运行现场的管控工作。

2.2 运用防护体系加强外部宣传与控制

2.2.1 人防

通过现场排摸、与承建单位沟通,梳理各承建单位、项目部涉及的线路清单,建立承建单位、项目部电话联系人清单,并落实具体工作联系人,发至承建单位、项目部、施工单位。

同时,实施现场动态监控管理,把每个危险点的监控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落实现场吊机、高泵车等高大机械在保护区相关人员现场监控情况下工作,对施工单位也进行了承诺:“只要是满足监控条件的危险点,则派人全天候到场监护施工”;对大型、长时间、系列性的施工点,则列入重点项目,安排现场值守进行全过程管控。2012年上半年共现场监控吊机、高泵车等高大机械施工67次(包括昼夜连续监控15次),现场聘请值守1 180人/1 097点,危险点巡视5 189次/8 407.46 km,确保了线路的安全运行。

2.2.2 群防

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及时组织项目经理、安全员培训,对项目部、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吊机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对以往放电跳闸事故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函件形式及时将事故通报及近期工作的注意事项抄告给各承建单位指挥部。2012年,嘉兴电力局召开了4次保护电力设施座谈会,以沟通施工情况、教育安全事项、明确安全职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组织对高大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讲解分析各类施工中的事故、事件案例,使操作人员掌握电力基本知识。

2.2.3 联防

与驻嘉某部队多次联系沟通,努力寻求军企联合,邀请驻嘉某部队官兵支援工区,对沪杭高铁可能受到外力破坏的重要施工点实施值守监控。同时,在世博保供电重要时段,聘请了当地260名保安在一级保电线路上24 h驻守。

此外,还积极联系政府、公安部门开展“三电”专项斗争活动,加大打击和处理力度:对偷盗和破坏电力设施的事件、案件,不是以简单的盗窃、治安案件进行行政处理,而是结合局级保卫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将其作为危害公共安全事件来进行严厉打击,将一批破坏电力设施的单位和个人绳之以法,并通过新闻媒体或定期专版及时将处理的结果进行报道,达到宣传和震慑的效果。

2.2.4 技防

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单位需要使用吊机的作业高度,与施工单位充分沟通,在确保满足高压线路安全距离足够的前提下,将吊机用钢丝绳限高锁定,并书面约定不得擅自解锁。同时,主动与有关科研单位进行沟通,拓展创新思路,在现有技防的基础上探索高科技产品在输电线路防外损工作中的应用。

2.2.5 智防

在重大危险点现场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不断调整在线监控设备,充分发挥输电线路应急指挥中心的作用,对重大及重要危险点场合实施监控,确保该局所辖运行危险点受控。同时,落实后台监控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一有异常情况,就利用掌上电脑PDA巡检系统及时联系现场最近的相关人员、承建单位项目部人员进行有效处置,把各类不规范的行为及时抄告承建单位相关负责人,要求整改。

2.2.6 信防

加强新闻宣传,制作动漫宣传资料定期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宣传及滚动播出。根据掌握的现场资料,采用发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签发隐患告知、通知书、专题函件等多种形式,不定期给联系人发送电力设施保护提醒,并设立高压线路保护区施工警示标志牌。从2008年综合防护体系运作以来,共签订安全协议548份,发隐患告知书413份,发安全通知书436份,发宣传资料4 181份,办理审批181份,及时地告知相关安全注意事项;树立现场警示牌1 002块,时刻提醒现场各类作业行为。同时,加强与各级施工单位的联系,每周电话联系询问施工进度情况,共致电约6 400次,发送电力设施保护短信约11 800条。

2.3 建立现场联系人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嘉兴电力局建立了现场联系人制度,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施工协议》。在每次签订安全协议前,及时与承建单位相关负责人沟通交流,组织现场的安全教育,要求施工单位及其所辖的项目部使用吊机、高泵车、桩机等高大机械进入保护区,必须通知该工区相关人员进行现场监控。

加大对违章施工单位的处罚力度。对于大型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初期,就与施工单位签订风险保证金协议,要求施工单位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对已办理了审批,签订了安全协议书,但仅仅将审批和协议当作手续,未真正落实协议中安全条款的施工单位,及时与局生技、安监、用电部门联系,责令其停工整改,上交书面的整改内容,并扣除一定的风险金。对严重违章的施工单位,则可采取切断施工电源的措施。

积极建立与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联动机制:

(1) 通过嘉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举办了多期针对建设/施工单位、混凝土公司、高大机械(汽车吊机、混凝土泵车、打桩机等)操作人员的电力设施保护安全知识培训班,并颁发培训证书;

(2) 与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密切联系,随时抄告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问题;

(3) 针对在电力线路保护区作业时破坏电力设施设备的建设/施工单位,请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助处理。

3 效果检查

2008年,通过输电线路“六位一体”综合防护体系的运作,外力损坏跳闸次数明显下降,并于2010年至2012年6月创下了未发生因外力损坏致使线路跳闸的业绩,圆满完成了“奥运保电”任务。

2009年5月,沪杭客运专线在嘉兴境内施工,长度约80 km,线路保护区内涉及桥墩施工187个、施工标段4个、施工项目部近30个、施工队近150个、施工班组近500个、施工人员2万多人。由于沪杭客运专线工期紧,施工单位为抢进度,在全线同时使用机械化作业。在此情况下,通过综合防护体系的运作,“违约”施工得到明显遏制,施工危险点受控,确保了线路的安全运行。

2010年4月,输电线路世博保电应急指挥中心投运,嘉兴电力局负责的11条世博保供电重要线路运行稳定、安全可靠。6月,嘉兴市公安局驻嘉兴电力局联络室长驻机构成立,进一步发挥政府公安机关和电力部门对电力设施保护的共同作用。由此,加强了公安、电力部门的相互合作,建立健全了全市电力治安防范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破案打击功能和安全防范功能和电力设施保护功能。

2001—2009年,嘉兴电力局共发生110 kV及以上线路外力损坏跳闸37次。其中,2005—2006年,由于3条高速公路、1条省道公路的建设所引起的吊机、泵车等高大机械碰线跳闸高达20次。近年来,通过全局上下各级人员的努力,狠抓内部基本功建设,积极加大输电线路“六位一体”综合防护体系的运用,2009年外力损坏跳闸次数明显下降,自2010年至2012年6月底创下了未发生因外力损坏致使线路跳闸的业绩。

4 结束语

输电线路“六位一体”综合防护体系的建立是各方面协同作战的结果,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非常重要,由于各施工项目前期的信息很难及时掌握,给综合防护体系由静态转为动态带来了难度。

在今后的输电线路运行工作中,首先要确保“事先积极预防”这条主线的畅通,这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其次“事中及时处理”是对应急管理的严峻考验,异常情况处理必须要达到100 %,否则会使隐患扩大成为事故;最后“事后总结提高”是关键,为下一步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把巡视与防护真正结合在一起,不断检查,提出改进措施,才能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电力设施危险点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分析
预控措施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航天安全生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及分级分类评估规范研究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电力调度运行中危险点的控制对策分析
继电保护工作危险点的查找与预控方法
电力安装危险点的预测、预控方法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