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彬彬有礼的食人恶魔——用精神分析法分析电影《沉默的羔羊》里的主要人物

2013-08-15 00:53
关键词:格鲁婶子塔斯

单 晨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成都 610068)

电影《沉默的羔羊》里的主要人物汉尼拔是精神病专家但本身又有精神病症候。他性格乖戾、嗜血如魔、吃人肉、食人脑、凶残暴力、智商极高,是一位“彬彬有礼”的食人恶魔。

对兽性执着与向往、对内心深藏的欲望疯狂展现、自恋和对自己杀人过程不断享受这些是汉尼拔在影片中的怪癖表现。汉尼拔为什么会有这“独特”的表征呢?笔者用精神分析从潜意识、梦的分析、恋母情结这三个角度对《沉默的羔羊》四部曲:《少年汉尼拔》(汉尼拔崛起)、《红龙》(沉默的羔羊前传赤龙)、《沉默的羔羊》《汉尼拔》(沉默的羔羊2)中的线索人物——汉尼拔·莱克特进行分析。正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没有一种心理表现是无意义的、任意的、没有规律的”[1]97。汉尼拔之所以有这些特性是由深层心理因素导致的。

一、“食人肉”的潜意识和“报仇”的心理积淀

汉尼拔最著名、最血腥和最不为人理解的行为就是他的吃人肉和食人脑的行为,并且“报仇”也一直是贯穿着汉尼拔青年时期的主要人生目标。这些都是汉尼拔内心的“潜意识”通过隐性显现来指导汉尼拔做出的变态行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潜意识乃是真正的‘精神实质’。对于它的内在性质,我们和对外在世界的真实一样的不了解。而它经由意识和我们交往,就和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世界的观察一样的不完备。”[2]512这些“潜意识”内容可以说都是汉尼拔幼年内心遭受的创伤和长期压抑的心理所造成的。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分析的目的和成就,仅在于发现心灵内的潜意识。”[3]311-312只有深入发掘发现汉尼拔内心的潜意识,我们才可以看出他这些为大众所不容的行为和变态心理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

《少年汉尼拔》中介绍到汉尼拔·莱克特的父亲是立陶宛的男爵,汉尼拔出身贵族家庭,他的心理病态源自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摧毁了他们的农庄,在他们避难的小屋外面,德国轰炸机射死了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也被炸死了,汉尼拔和他的妹妹米莎被以格鲁塔斯为首的一群说着各种语言的逃兵抓住,并被捆绑了起来。那时正值冬天,由于沿路已经设了关卡,他们这帮人被困在少年汉尼拔一家人作为避难的小屋里。由于食物少的可怜,幼年汉尼拔亲眼目睹了格鲁塔斯在啃吃活鲜的小鹿的头。后来,由于极度饥饿,他们把汉尼拔2岁的妹妹米莎带走了。汉尼拔歇斯底里地反抗,但由于自己的弱小最终无济于事。被打后的汉尼拔趴在地上,看到格鲁塔斯像砍鹿那样杀死了米莎……也就是那一刻,幼年汉尼拔弱小的心理便打了个顽固的死结,再加上童年心灵的创伤,汉尼拔内心深处便形成了报仇和嗜人肉的潜意识心理积淀。这些创伤和痛苦不断显现在汉尼拔的梦境中折磨着汉尼拔。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说:“一种经验如果在一个很短暂的时期内,使心灵受到一种最高度的刺激,以致不能用正常的方法谋求适应,从而使心灵的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扰乱,我们便称这种经验为创伤的。”[3]233正是这些幼年记忆上的创伤作为无意识积压并深埋在汉尼拔的内心深处,才形成了后面第二部分要论述的青年汉尼拔晚上经常做的一种梦。梦的内容是汉尼拔回忆儿时发生在家里的惨境:米莎被格鲁塔斯们抓去杀害,汉尼拔因为年幼无力只能看着妹妹被杀,并且在自己饥渴将死之际也饮食了用妹妹身体煮出来的汤肉并因此而存活下来。正是梦里的这些内容不断地从汉尼拔内心深处显现出来,才使汉尼拔认为人肉的味道是何其鲜美的这种变态想法一次次被加深、被认可。这便是他后来疯狂地嗜血吃人肉、用绅士般的儒雅咀嚼着别人的肉体,并且还一次比一次更欣赏这种变态行为的真正内在原因。

从“潜意识”角度来分析汉尼拔的食人变态行为还要补充两个小细节:一是汉尼拔凭借自己精湛的医术,割掉了保罗的天灵盖,而让保罗处于麻木无感觉的状态。他从保罗的脑子里割下一块放到锅里煎了一下之后喂给保罗吃,保罗在吃自己脑子的同时,还说道“It is good”。二是汉尼拔在飞机上拿出弄熟的人脑,他旁边的小孩好奇想吃,当给小孩吃后小孩说那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汉尼拔就劝小孩不要贪吃。从这两个小细节中可以看出汉尼拔是想证明:不管是飞机上单纯无邪的孩子,还是保罗探长这位正义的代表,在潜意识中,他们都是有吃人肉欲望的。因为他们没有吃过人脑,所以在吃过人脑后他们说味道很鲜美,而且还想再去吃。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汉尼拔是因为幼年心灵的创伤才在内心深处埋下了嗜人肉的种子,因此相比飞机上的孩子和探长保罗,汉尼拔是“无辜的”(因为他的嗜人肉的动因完全是外界强加在他心灵上的),这也可以作为证明汉尼拔变态行为“合理性”的一个因素。

二、梦的分析

汉尼拔在遇到自己的嫂子前一直生活在前苏联的孤儿院,而这所孤儿院正是他父母以前的房子。汉尼拔在“孤儿院”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工作人员经常打骂他,身边的同伴也看不起他,甚至欺负他,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情节在电影中被安排得十分巧妙。孤儿院是汉尼拔以前的家,现在汉尼拔生活在此,其痛苦处境就会与小时候在父母的疼爱下过着安逸的生活形成极大的反差;另外,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其实就是对汉尼拔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因为在家中会使他更频繁地想到自己的家人,很多儿时的记忆便再次闪现,包括对父母还有妹妹的回忆和想念。妹妹的被杀以及被烹饪吃掉也都是他不愿想起而深埋内心的。这些因素使汉尼拔形成孤僻的性格,并养成了他对招惹他的坏人必须凶残报复的行为。平时,他不说话,只是很孤僻地一个人住在那里。内心痛苦的汉尼拔每晚都会“叫”,夜夜都会被噩梦惊醒。他梦见米莎在呼喊自己的名字,自己却没有任何能力救妹妹;梦见格鲁塔斯一帮人杀害米莎时的穷凶恶极恶的嘴脸,而自己对米莎的被害却只能趴在地上无力地看着、凄惨的呻吟着、挣扎着……这就是为什么汉尼拔经常作噩梦的一个外部因素。如果说妹妹的被杀只是一个心理创伤的话,那么这一段在“收养院”的生活则是汉尼拔吃人魔心理形成的温室。

当汉尼拔成为医学院最年轻的学生后,尸体解剖竟然使他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和满足欲,并逐渐变成了他的嗜好。不断的解剖和分析尸体及其各个器官(其中特别是人脑部位)的工作令他几乎痴狂,这也为他以后“独特”的犯罪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面提到了“孤儿院”这一外在因素,那么在这时,医学院的生活则是第二个外部因素。

他通过努力找到了杀害米莎的一伙人,并都把他们脸颊的肉吃了,头颅砍下来做祭奠。通过一次次的杀戮和嗜血,他内心不断获得满足,潜藏内心的压抑之情和为妹妹报仇的潜意识已经让汉尼拔变成才华横溢而又极度精神变态的医生,人们提到汉尼拔都充满极度的“敬畏”和恐惧之心。其实,幼年汉尼拔从他倒在雪地上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在现实社会中死了。

在经历不断的报仇之后,汉尼拔的心灵之门就这样被真正的杀戮给敲开了。伴随着他的变态行为,他内心的满足感和享受欲望油然而生,对自己的“作品”、杀人过程和吃人行为很欣赏很享受,以至于达到疯狂的“自恋”状态。再加上童年时,汉尼拔在饿得昏迷意识朦胧之际,因求生的本能使他忘记了一切社会伦理、道德原则的束缚,吃了妹妹的肉并贪婪地吮吸着汤匙的经历和体验,使汉尼拔吃人肉的潜意识深埋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也顺理成章选择吃仇人的肉来为妹妹报仇。他不只是以牙还牙,而是在潜意识里他已经愿意去吃人肉,并以此为满足。吃格鲁塔斯这帮人的肉让他内心的潜意识冲破“现实原则”的束缚,获得了满足。他以为是替妹妹报仇,履行誓言,其实是内心食人欲望的转移发泄。杀人嗜血吃人对他来说是唯一能获得快乐的事情,“现实原则”没有限制住他,更抵挡不住他现在唯一的“快乐原则”——嗜血食人对内心的诱导。

三、恋母情结

除上面分析的两点原因和两个外部因素外,汉尼拔所具有的嗜血食人肉的精神病症候也跟他的“恋母情结”有关。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汉尼拔身上所具有的“恋母情结”。这集中表现在他逃离孤儿院后与他婶子生活的那段时间中。

汉尼拔的力比多主要表现在对柔弱女性的爱上面。汉尼拔对母亲的一举一动很在意。逃离战争时,有一小捆书信在抽屉里没有被他母亲带走,汉尼拔长大后一一把它们找了出来(并以此找到自己的婶子)。汉尼拔在自己的母亲死后,力比多转移到了对妹妹的保护和关爱上,他是男人,他爱他的妹妹,他要担负起保护她的义务,让她幸福快乐,给她安全感,哪怕是死也绝不惧怕。后来,妹妹的死让他一直很内疚,发誓要为妹妹报仇。他的“恋母情结”真正的表现是在见到他的婶子后。他的婶子对他细心照顾,夜晚都会去看他。在汉尼拔被噩梦折磨得歇斯底里地喊叫时,她安慰引导汉尼拔,不仅教他与自己的内心交流对话,而且还教他日本的剑道,他婶子无疑充当了他母亲的角色。正如波彼勒警探跟汉尼拔在警局交谈时所说的那样:“但对你来说,美丽的婶子的到来弥补了这一切,她耀眼的光芒……肯定驱散了小屋里的阴霾。”是的,我们可以看出,汉尼拔确实爱上了自己的婶子,就像他要保护她妹妹一样,他要充当他婶子“紫夫人”的男人,发挥男人的威风。也就有了后来他婶子在菜市受一个屠夫的调戏时,他发疯了似的冲上去和屠夫厮打,之后在某个中午把那个屠夫一刀一刀砍死,并把头拿来祭奠。

他与她婶子的乱伦正是他的恋母情结的畸形发展。他很爱“紫夫人”,对她身边的人和事很是喜欢和在意。关于喜欢吃人的脸颊附近的肉是因为他婶子的厨师说“鱼身上最美味的地方就是脸颊附近的肉”。把格鲁塔斯一帮人头都砍下来是为了祭奠“紫夫人”所说的东方日本人的始祖。他对盔甲上的面罩的喜好也跟入狱后他带的面罩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都是他的“恋母情结”的表现。

汉尼拔的母亲、米莎,还有他婶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孤苦无助的女人。这也是在《汉尼拔》还有《沉默的羔羊》里他帮助其中的侦探女主人公史达林破案的原因,而且欺骗、欺压史达林的两个男的都被汉尼拔整死得很惨:一个头盖被剖开后,脑子被煎吃;一个被野猪活活啃死。汉尼拔很爱史达林,就像爱他的母亲、妹妹和“紫夫人”一样。“在地方法院,克丽丝被迫与汉尼拔分手时,影片有一个特写镜头,汉尼拔用手指在克丽丝的手心上轻轻一划,传达出许多耐人寻味的微妙气息。”[4]320对弱势女人的帮助还有另外一个深层原因:儿时的汉尼拔在弱小无助时看着自己的母亲被炸死、妹妹被格鲁塔斯们吃了,被杀害的她们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没有人能帮助她们,所以内心深处汉尼拔自己不自觉地充当了去拯救他认为需要拯救、帮助的那些弱势的女人们。

汉尼拔作为精神病专家,又是一个食人魔,他是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性、高智商的超级罪犯。他不同于其他杀人犯,是因为不是他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邪恶而去作恶,而是他永远是邪恶的主人。他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有任何的顾忌,他更不会因为自己的罪恶去内疚或恐惧,他是一个非常享受自己“合理性变态”的狂人。我们还可以说,汉尼拔形象的双重象征,似乎本身就喻示着人性的两面性。“在西方恐怖电影发展过程中,汉尼拔医生的形象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典型形象。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代表着人性中真实的一面,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正是人类自身存在的事实。”[4]324就像汉尼拔在《红龙》里对抓捕到他的探员威尔说的那样“你搜集的疤痕真不少!永远别忘记最好的那一道是谁给你的,要满怀感谢,我们的疤痕能提醒我们……过去发生的事历历在目……”潜意识的引导和冲动以及幼年时心理上的创伤是会在内心生根发芽的,只是不知这个种子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而已。很显然,“恋母情结”的畸形发展和儿时心灵的创伤是汉尼拔成为精神病分析专家和精神病症候矛盾统一体的原因。

[1] 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赖其万,符传孝,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陈旭光,苏涛.美国电影经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格鲁婶子塔斯
裁缝婶子
医生感谢病人
医生感谢病人
拜年有鲤
备胎也有春天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厌烦唠叨的格鲁辛格
哈萨克民族药塔斯玛依混用辨析
奇方童子尿
奇方童子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