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2013-08-15 00:49兰岚叶飞霞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

兰岚,叶飞霞

罗斯福“新政”不仅在美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场非常重要的变革。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5,它使得美国能够迅速从经济危机中得到恢复。罗斯福新政中吸收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后来资本主义改革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罗斯福新政概述

罗斯福新政指的是罗斯福总统上台执政后,新一届政府为克服经济危机在社会、经济领域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2]。

(一)罗斯福新政的目标

为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制定了施政目标:

1.扭转经济颓势

经济衰退是经济危机最明显的表现。罗斯福政府通过提高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干预和调控能力,以国家宏观调控代替完全自由市场,希望市场供求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

2.缓和阶级矛盾

阶级矛盾的升级在经济危机期间尤其明显,罗斯福政府希望通过实行“以工代赈”鼓励失业人员参与公共事业建设,以解决失业率高的问题;实行社会保障政策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及对分配制度的改革,改善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政治不平等等措施,以缓和劳资双方之间的阶级矛盾。

(二)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

罗斯福政府为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1.农业政策

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和1938年通过了 《农业调整法》,还颁布了《农业信用法》、《紧急农业抵押放款法》等与农业有关的法规。由于经济危机前的产能过剩,罗斯福政府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减少耕地的面积与农产品的产量。据统计,从1933年开始,美国春夏两季犁地减掉了大约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约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头牛和羊[3]。罗斯福政府的农业政策调整了美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从而使得农产品价格得以提高,农民的生活得到了保证,也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

2.工业政策

在工业方面,罗斯福政府颁布 《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该法规定,各工业企业须制定本行业公平经营章程,章程须记载工资标准、工作日时数、生产规模以及价格等。罗斯福政府还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以保证劳资双方能够通过工会进行谈判。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和防止生产过剩的作用。

3.金融政策

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3月5日规定全国银行停业4天并进行整顿,以有效控制银行因为挤兑而倒闭,各银行的营业执照也重新颁发,由联邦财政部审核、批准银行复业。在罗斯福就任的第6天共有2352家银行倒闭[4],政府通过行政干预金融业,不仅淘汰了无支付能力的小银行,还给有实力的大银行提供流动资金,使得大银行家们得以继续生存。另外,罗斯福政府还禁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使得囤积黄金的人被迫将黄金存入银行。美元贬值措施也提升了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措施使美国经济局势趋于稳定,对人们对金融业重建信心发挥很大作用。

4.社会保障政策

罗斯福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有两方面:一方面,颁布《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失业救济法》等法律对社会保障中的养老、失业、就业方面从法律上予以确定。另一方面,通过大力修建公共福利设施拉动内需,并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既解决大量失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又为政府兴建公共福利设施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据统计,从1933-1939年,美国公共工程局共资助建造了全美国70%的新校舍,65%的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河水处理厂,以及35%的医院其他公共卫生设施[5]226。两大工程累计雇佣人员2300万,共养活了426.4万名失业者及其家属。将近占到当时全美劳动力总数的一半[6]。

二、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美国作为战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资本主义世界有非常强的影响力。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一)扩大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

在罗斯福政府的“新政”中,工人阶级在工厂中的话语权通过法律得以保障,工人阶级可以与资产阶级开展平等的对话,资本家必须接受最高工时数和最低工资额。虽然这些措施都是罗斯福政府为缓和阶级矛盾而采取的不得已的措施,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人阶级所享有的民主权利有所扩大。并且,实行股份制企业模式,允许员工持有公司股份,使得持有公司股份的工人有了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积极性。这一分配制度的改革不仅缓和了劳资双方的矛盾,扩大了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公司的管理方式变革,也使得部分工人得以参与公司管理。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效仿美国克服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范围。

(二)打击垄断资本,维护金融秩序

罗斯福政府为限制各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开展证券投机活动,通过了 《格拉斯—史蒂格尔银行条例》,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开。还修改财税法将公司所得税的税率由单一所得税改为累进所得税,并将财产税的最高限额提高到70%。另外,罗斯福当政期间加强了对托拉斯集团的打击,典型案例是北方证券公司控诉合众国案,这起反垄断司法判决被中国学者列为影响美国宪政进程的25个司法答案之一[7]208,被看作是20世纪美国反托拉斯垄断的第一案。

(三)建立“福利型”国家

罗斯福政府根据凯恩斯的理论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由国家承担国民社会保障经费,建设社会公共福利设施。这些措施成功缓解美国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后被多个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并建立了一批高福利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四)为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提供有效例证

经济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行的都是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即放任市场自由发展。其运行结果,造成产能过剩,工业、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挫,资本家大量裁员等系列问题。罗斯福政府面临这一系列问题采取政府干预的措施,对农业、工业、金融业以及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改革。由政府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减少农业产出;制定劳资之间平等谈判机制缓和阶级矛盾;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的财政赤字,扩大政府的公共支出,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刺激人民的消费能力;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使社会财富在更大范围内被人们所享有。以上这些措施的施行使得美国逐步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提供了可以模仿的有效例证,也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选择政府宏观调控作为以后政府加强控制的主要工具。

三、马克思主义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是因为其本质所不可避免的问题。为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西方许多政治、经济学家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观点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罗斯福新政就是典型案例。

(一)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在罗斯福新政中,资本家为缓和阶级矛盾提出了提高员工民主权利的改革方案,这使得工人阶级在与资本家平等谈判等方面掌握更多的自主权。有的企业为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提出员工持有公司股份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这使得员工对企业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这种分配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主义“按劳分配”思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并且他还阐述了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他提到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生产者的劳动所得就体现为该生产者的工资。

(二)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提高

罗斯福政府通过对托拉斯集团的控制以及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单一的私人占有制模式被打破,各种资本占有社会化的经济形式,例如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相继发展。虽然资本的私人占有比例仍很大,但相较于罗斯福新政以前还是有所突破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出的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归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

(三)国家成为社会保障的主体

罗斯福上任以前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会通过国家财政来救济弱势群体的,而罗斯福上任后,美国联邦政府承担起了保障公民生活的责任。由国家承担社会保障的责任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按照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国家应该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而且这种责任是任何个人或团体都不能代替的。从罗斯福新政之后大多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以国家为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到分配都由国家统一管理。

(四)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调节经济

马克思在《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中指出,社会中产品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将会形成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社会产品的分配应按照平等原则进行[8]。而对进行再分配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罗斯福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兴建大量社会福利设施,使人们对未来生活有了稳定的预期。人们不必担心就医、养老等问题,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极大提高了国内的产品需求。虽然罗斯福政府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节经济,但可以从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观念。

虽然罗斯福新政通过借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许多的改革,但这些只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从新政到现在一次危害比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就可以证明。但是,从罗斯福新政至今,资本主义在改革中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对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起到了积极意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作用。

[1]刘绪贻.美国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程树武.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历史地位[J].商业文化,2010(3).

[3]曹玉秀.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学浅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4]刘国伟.析罗斯福“新政”及其借鉴意义[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5]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曾贵.罗斯福新政就业工程及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3).

[7]许国林.从镀金时代到现代美国[M].北京:线装书局,2007.

[8]张晨寒,荣现磊.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探寻[J].改革与战略,2012(2).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新政”爆款第一车?
新政不是“半夜鸡叫”
新政
关于新政的思考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