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2013-08-15 00: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会话男士英语听力

孙 媛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外语系,湖北 十堰 442002)

会话含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孙 媛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外语系,湖北 十堰 442002)

在大学英语听力训练和测试中,学生往往能听懂语言材料的字面内容,而无法透过话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其真正的含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英语听力教学与测试的难点。本文通过介绍、分析有关会话含意的理论,强调该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以帮助从事听力教学的教师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会话含意;听力理解;听力教学

传统意义上,听力能力被理解为一种被动的接受能力,听者只是被动地接收一系列的语言。而实际上,听力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需要听者积极主动地对已接收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理解和筛选,运用语音语调、语法等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及常识等推测初对话的含意,从而在原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信息。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获取了语言材料的字面意义,但不懂语言交际者的真正意图。会话的弦外之音、言下之意成为困扰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材料的问题。例如:

W:Look,it’s getting late and we’d better be leaving together.Have you got a car,Mr.Smith?

M:No,thanks.There is a bus.

Q:The woman intends to獉獉獉.

A)offer the man a lift.

B)go with the man by bus.

C)borrow the man’s car.

D)check if he has a car.

以上为2000年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试题,答案为A。在给学生做听力训练时,有部分学生对“No,thanks”表达的含意产生疑惑,如果Mr.Smith的回答是指没有车,那为什么还要加上一句thanks呢?他们无法通过对前言后语的连贯来获取对话中没有直接说出的信息。如何训练学生从一个表面明确的信息推断出隐含信息而对会话做出正确判断,这是听力教学的主旨。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给语言事实提供解释,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其弦外之音、言下之意(何自然,1997)。在听力教学中借助此理论,让学生了解会话含意的功能和作用,将有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一、会话含意理论

根据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理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要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交际双方在整个交谈中所说的话应该符合这次交谈的目的和方向。Grice提出,如果说话人一方在话语中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另一方就要迫使自己根据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而设法领会其在话语中有意超越字面意义的隐含意义。Grice认为人们在话语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分别为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A.量的准则:话语提供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B.质的准则——话语的内容是真实的;C.关联准则——话语与话题有关,即与所要实现的意图有关;D.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

不同的说话人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把这些准则实行起来可能各有侧重,有时可能会出现违反某种准则的情形。听话人要能领会话语的意义,否则交际就会失败。Grice将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会话含意的产生,是因为在日常交往当中人们说话时偏离了通常的行为原则,不是直率地说出自己所想要表达的话,而是含蓄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思,将真正的意图隐含在字面意义当中,这种隐含意义即会话含意。如果说话人在交际当中违反四条准则其中的一项,语句就会出现言外之意,也就是会话含意。现举例说明:

例1:M:Do you have 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W:Sorry,it’s been sold out.But we’ll have some new books the day after tomorrow.

例2:M:What are you doing?

W:I’m packing.

M:Why?

W:I’m leaving.

例3:W:Excuse me,open the back door.I’m gonna give this to the dog.

M:I’ll probably have to terminate my appointment.

例 4:M:Let’s give the kids something.

W:Okay,but I veto C-H-O-C-O-L-A-T-E.

在例1中,根据问话人的问题,答话人只需要回答Sorry,it’s been sold out.就可以完成对话了。但答话人显然是一位高明的销售人员,她抓住顾客想要购词典的心理,向顾客提供了其他新的信息,虽然违反了话语交际中量的准则,却是要达到招揽顾客的作用。所以,她的言下之意是希望这位顾客能再次光临。例2中的男士似乎明知故问,而女士却问什么答什么,显然他们都没有说出各自内心真正的意图,违反了质的准则。通过对话可以推导出对话的会话含意,即男士想知道女士是否在生气,而女士在收拾行李以示赌气。例3是违反关联准则比较明显的例子,对话双方各言其词,他们说的话相互毫无关联而使对话无法进行,显然对话表明男士不愿意与女士继续交流下去。例4中男士提到给小孩子们一些吃的东西,而女士的回答用了晦涩、含糊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一个一个字母拼出chocolate这个单词,违反了方式准则。女士的这种表达方式大概是不想让小孩子们听懂她不希望给巧克力给他们吃吧。

二、会话含意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听力教学中,理解会话含意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对于所听话语意义不同程度的认识以及对所听话语意义有意识的认识关系到是否真正理解说话人话语的真正意图,这也正是听力教学中学生最难把握的。在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中,有许多问答形式的对话题,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英语专业考试中都有此类型的题目,这些对话题最常见的就是测试学生对说话人的言外之意的理解,通常提问的方式为: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does the man(woman)mean?

在听力理解训练和测试中,学生常常听清字面内容而无法作对题,即学生没有理解由于话语中说话人违反不同的准则而产生的会话含意,而无法选出正确的选项。

(一)违反量的原则产生的会话含意

例5:M:I hope you brought the bread and the cheese.

W:Ah,I brought the bread.

Q: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The woman didn’t bring the cheese.

B)The woman forgot bringing the cheese.

C)The woman had the cheese,so she just brought the bread to the man.

D)None of the above

例句中男士希望女士能证实两个问题:You brought the bread.和You brought the cheese.。而女士的回答只指针对其中一个问题给予了回复,他的回答没有提供充分的信息而违反了量的准则。男士只能按照通常的人际会话习惯,推断女士的真实含意:如果他带了奶酪,他就会如是说,因为他会遵守量的准则。他一定在意指他忘了带奶酪,所以答案为A。当一个人违反了合作的准则,听者通常不会认为说话人语无伦次,而是认为在说话人所说的话外,还有暗含的意义即会话含意要表达。听者要使会话继续进行就必须能够推论出说话者的暗含意义。

(二)违反质的原则产生的会话含意

这种情况在听力中一般表现为修辞手法的运用。说话人或是用升降调体现对质的准则的违反,或是采用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对话产生会话含意。

例 6:M:You could sit next to Mary.I don’t want her gossiping throughout the concert.

W:And I do?()

Q: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woman’s answer?

A)She doesn’t want to listen to Mary’s gossiping.

B)She doesn’t want to be disturbed.

C)She will sit throughout the whole concert.

D)She doesn’t mind talking to Mary.

按照质的准则,对男士的要求,女士要么同意,要么拒绝,给出真实可靠的信息。可女士的回答从字面上看既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而是给出了一句反问句:那我就想吗?由此可以推断出说话人对Mary多嘴多舌的毛病并不是没有态度(喜欢或不喜欢),And I do?不是自问,也不需要任何人来回答,而是在表明自己也不希望听到唠叨的态度,女士的话违反了“话语的内容是真实的”这一准则而产生会话含意。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选项为B。

(三)违反关联准则产生的会话含意

根据关联准则,说话人之间的对话如果遵守合作原则,就应该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出现前言不搭后语或是答非所问,必定就有产生会话含意的情况。听力理解训练和测试中较为常见的是对关联准则的违背,由此考核学生能否从看似无关的两句话中找出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而正确地做出语用推理,以判断其语用。

例 7.W:Be careful,John.That car is speeding.

M:You have to keep an eye out for motorcycles,too.

Q:What does the man mean?

A)He sees a nice motorcycle.

B)Motorcycles look nicer than cars.

C)Motorcycles can be dangerous,too.

D)Motorcycles are as fast as cars.

以上例句中的男士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他的回话和女士的发话似乎没有关联。女士提醒男士注意超速的汽车,而男士却让女士留心摩托车,其言下之意就是超速的汽车固然危险,摩托车也危险,因此,正确的选项是C。

(四)违反方式准则产生的会话含意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的话语(1)避免晦涩的词语;(2)避免歧义;(3)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4)说话要有条理(何兆熊,2000)。

例8:W1:What do you think of my husband,anyway?

W2:Well,I think Tom is being a bit or perhaps lazy.

Q: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The woman doesn’t think Tom is lazy.

B)The woman hates Tom’s laziness.

C)The woman thinks Tom is lazy,but she says it in a polite way.

D)The woman perhaps thinks Tom is lazy.

上述例子中,说话人一方使用了一些模糊修饰语(I think,a bit,perhaps)回答问题,这样就使一个简单的句子Tom is lazy变得冗长、复杂,不简要,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根据对话内容可以推测出Tom is lazy,但是加了一些模糊修饰语之后,听起来比Tom is lazy.在语气上要缓和得多,礼貌得多,这是说话人故意违反方式准则,以顾全说话双方的面子。正确答案为C。

三、结 语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强调语音、词汇、句法结构等方面的讲解,致使学生认为只要掌握语法、词汇就可以听懂英语对话。因此,学生往往把听不懂英语对话归咎于语速太快、词汇量太少等原因。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如果能向学生介绍会话含意理论相关的知识,从会话含意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分析接收到的语言信息,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语用能力,使听力水平得以质的提高。

[1]Levinson,S.C.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H319.9

A

2095-4654(2013)1-0092-02

2012-11-19

猜你喜欢
会话男士英语听力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No.11 完美日记新增男士系列
男士?难事?
男士感冒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就算买不起也要知道的六款男士黑腕表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