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013-08-15 00:51张美英
山西建筑 2013年22期
关键词:定额成本信息化

张美英

(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8)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管理信息化已在各行各业得到普及运用,在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方面也不例外。由于信息化管理具有高效、快捷、信息量大,易于快速传递和实时共享等特点,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实施信息化,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管理自动化水平和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促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必须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本文着重阐述信息化及其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1 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信息化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工作采用先进的管理概念,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实施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收集和归纳管理中的各类数字信息,构建管理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并实现对信息的分析利用和对外界需求的快速反应,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2 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2.1 建立信息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的竞争,企业范围的扩大,管理工作复杂化程度不断增强,用文字来描述信息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已是势在必行。首先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处理系统,为信息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GEPS平台就是施工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平台是基于互联网B/S平台设计的,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为项目运作提供动态的成本归集、盈亏量化分析等多项功能服务系统,其核心是实现对项目成本的全过程管理。该系统是面向施工项目进行全过程、全业务的管理,以经济管理核心要素——进度、成本、资金、收入等为主线,以质量、安全、人力资源、办公OA等为依托,对多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系统。系统以多角度、多实体的动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从而支持项目有效决策,确保及时纠偏,降低项目经营风险,做到事先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为项目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标准、高利润提供保证。

2.2 建立信息收集制度

为了确保信息的有效收集,必须建立信息收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信息收集工作,明确要收集的信息的来源、内容以及标准、时间要求、反馈的范围、责任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使这些信息能及时、准确、完整、规范的被收集。

2.3 信息处理及利用

信息收集后,只有进行处理,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信息处理及利用,包括对信息的归类、加工、分析、传输、存储,以及信息的检索和输出使用。对于施工企业,经过处理的信息,可为企业制定内部定额和进行投标报价等提供依据,还可用于帮助企业进行材料设备供货商等的选择。如目前笔者所在的厦门地区每立方米砖砌体定额人工费只有100元左右,而实际人工费需要250元左右;高度30 m以内的外脚手架定额人工费为7.32元/m2,而实际人工费在13元/m2左右,等等。由于出现人工费的偏差,致使企业只好通过降低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消耗量来进一步节约成本。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快速综合测定及编制企业定额,准确进行成本测算,便于投标时合理报价,提高企业中标率和避免中标后出现亏损。

3 信息化在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推行信息化,对于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水平,直至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为此必须推广和实施管理信息化。下面结合实例,谈一谈信息化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3.1 实行项目成本模块管理

通过信息化技术对项目成本实行模块管理。这既易于操作,又使所需的信息一目了然。成本信息化管理包括项目总成本、企业内部定额等管理模块。其中项目总成本模块可根据项目的合同造价、施工图纸、项目降本措施及内部成本定额等确定相应的项目预算、目标成本和责任成本,使企业及其项目部能够明确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内部定额子模块,则是用于制定企业内部人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内容。如我公司部分项目实行指纹打卡考勤制度后,能准确记录员工的出勤情况,为计算员工劳动工资及实施奖惩提供依据,同时强化员工的劳动纪律意识。

3.2 创建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的施工,必须根据施工计划来进行。而编制一套详细、对施工过程具有指导作用的施工计划,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合适的工具作支撑。在施工计划制订中,首先,以工作分解结构(WBS)的项目管理理念作为管理工作思想指导。其次,实现WBS节点相关数据实时的动态更新。第三,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直接将中标的有关数据导入到成本管理系统,再根据具体情况分解到各项工作任务上。这就为施工计划的编制提供了参考性数据。最后,把计划和实际发生数据直接落实到具体施工部位,从而实现按需领料,避免材料的浪费,有效控制成本。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使项目人员通过分工协作,共同编制完整而合理的计划体系,用以直接指导施工过程管理。再结合实际业务数据的录入和汇总结果,实际执行与计划的偏差就可一目了然,使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确保成本控制在这一系列管理活动中得到了落实。

3.3 建立项目规范管理制度

利用信息系统的核算资源,计算出规范化的报表数据,实现实时的动态查询、整理、分析,辅助企业实施管理,将企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形成制度,将使得管理过程所涉及岗位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强化对成本管理行为的约束,减少人为和主观的管理行为发生,也能有效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如我公司实施规范用车管理制度,按管理流程,通过信息化填报派车单,明确用车时间、地点、用途,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根据出行的方向及线路的需要进行归类派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派车。此外,又在车上设置汽车定位系统功能,免除公车私用。这样每个月车辆的运行费用明显减少。

3.4 实现项目科学管理

利用信息化管理,积累项目成本数据信息,对项目管理能够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等全过程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成本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也做到心中有数,及早应对,达到成本控制的科学化。如在工程的准备阶段就要根据材料计划进行招标,然后根据各阶段的用料需求量确定材料进场的时间及数量,这样才能达到资金、材料需求安排及现场井然有序。另外,运用信息化管理,当工程量变更时,施工企业可及时计算出变更的工作量,并向甲方提出费用补偿要求等。又由于数据的实时性,企业高层及主管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使成本控制更加透明和清晰,也由于许多信息的及时共享,又可以减少人员出差及车旅等费用;还可减少大量的纸质文件,减轻档案管理的负担。

3.5 提高项目成本控制能力

利用信息化管理,实现预算的动态管理,可以做到以收定支,明确各项费用的支出标准,避免成本的增加。在工程施工图预算时,根据工程内容和施工措施的变化,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调整,按照要求的程序控制各项费用,可以达到节约开支的目的。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工程量和施工方案等变化,在工序开工之前就可及时编制补充的施工图预算,使预算和工程施工保持同步进行,更加符合实际。运用信息管理及软件算量,可以在短时间内计算出工程量,准确对定额预算及施工图预算的成本进行比较,达到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 结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里,信息化已成为我们工作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施工项目中,自投标决策到项目施工过程、成本核算和评价都是以信息为基础,我们要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在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1]曹吉鸣.工程施工管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钱建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J].施工技术,1999(3):40-41.

[3]钱登华.基于的复杂工程施工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J].水利水电技术,2001(4):18-19.

猜你喜欢
定额成本信息化
公立医院零修工程预算与定额库编制问题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