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媒中的体育文化元素价值研究

2013-08-15 00:46温丙帅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受众体育文化

温丙帅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今天,我国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然而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却难以与之匹配。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体育文化产业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微乎其微。然而,以《卧虎藏龙》为代表的蕴含着中国传统体育元素的影视剧作品在国内外屡屡获奖,在取得丰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将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展示给了全世界的观众。目前,我国受众由于对体育文化认识的缺乏,往往将这类影视作品同体育割裂开来,也鲜有导演和学者从体育文化层面来研究,从而造成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本文以影视作品为媒介,探讨体育文化元素在影视媒介中的独特价值,旨在推动我国体育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

1 中国体育文化的特点

1.1 历史性

从产生之日起,我国的体育文化就处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之中,并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质。早在原始社会,体育文化就已经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尧帝时期的远处抛击短木的游戏,不但有工具,还有距离规定及胜负规则,被视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萌芽[1];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则是世界关于跑步和射箭的最早记载。因此,我国也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国的体育文化与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同步发展的,从远古先民的生产劳动到春秋时期的射御、投壶,从战国的“讲武之礼”、楚地的浴兰赛龙舟到汉魏两晋的气功、养生、导引,从唐宋的马球、骑射、棋类、蹴鞠、角抵到明清时期武术的大繁荣,进而到近代对西方体育形式的引入和吸收。中国的体育文化不仅延绵不绝,而且体育文化元素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它以独特的生命力将我们带入异彩纷呈的体育王国。

1.2 传统性

体育文化的传统性体现在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上,主要集中在对儒道文化理念的继承和发扬。如“以人为本”“贵和持中”“和谐统一”“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天人合一”等思想在今天的体育社会活动中还有明显的体现[2]。具体到体育项目:五禽戏的出现反映了道家“道法自然”的世界观;剑术更是融合了百家思想之长;太极拳则体现了“天人合一、虚静、贵柔守雌”的道家风范。一脉传承下来,21世纪的体育形态依然继承并彰显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特点,在完成自身发展特色凝练和创新的同时,也是对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和文明成果的活的传承和发展。

1.3 民族性

我国的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体育文化都是在各自的民族区域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例如朝鲜族的荡秋千,蒙古族的摔跤、骑马、射箭,藏族的赛马和赛牦牛,壮族和彝族的铜鼓舞等,都来源于各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我国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典型特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得益于传统体育的民族性[3]。

1.4 融合性

我国体育文化的融合性首先体现在我国各民族之间体育元素的融合和创新,以及各思想流派的相互吸纳、彼此借鉴上。其次体现为中西体育文化元素的融合。尤其是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体育精神及竞技项目的传入,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体育的步伐。奥运会的推广使世界各国对体育的参与程度日益提高,在重返奥运之后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竞技体育就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世所瞩目[4]。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频繁,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之间日益呈现出高度融合和深度合作的发展态势。

2 体育文化元素在影视传媒中的价值

体育文化元素作为思想意识体现在影视传媒中,更多地以文化意识的形式传达给受众,其外在表现主要是体育运动自身的感染力、体育精神的教育性及身体姿态、肢体的艺术表达,内涵主要包括健康向上、团结协作、完善人格、领导力和个人英雄情结等[5]。因此,能否深层次整合、细化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影视作品中的体育文化元素,并实现二者有机融合,是体育文化能否成功植根于影视传媒的关键。

2.1 体育文化元素在导演构思策略中的运用

导演的构思策略是过去二三十年电影研究中涉及最多的概念,作者控制着创造性力量,导演就是影片的潜在“作者”。体育文化元素完全可以成为导演脑中的素材,下面笔者结合一部体育题材电影——《Friday Night Lights》来分析导演的构思策略。《Friday Night Lights》讲述了新任橄榄球教练带领不被小镇人寄予希望的球队重新夺冠创造奇迹的故事。该影片采用了传统美国电影的情节安排套路——人为制造不可战胜的困难,将小人物赋予英雄身份,主人公成功就局。该片中间夹杂着复杂的情感,堆积了众多矛盾素材,将困难进一步放大,成功塑造了通过个人努力挽救全局的男主人公形象,宣扬了西方“崇尚自由、注重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观。但本片的亮点在于作者以独特的橄榄球比赛为视角,弱化了人们所熟知的世俗矛盾,在受众面前展现了一丝清新的气息,小口径的切入点却能挖掘出人类内心深处压抑的情感,它将矛盾的角度转变为人们向往年轻、渴望拥有正义立场的超能量,以及勇于承担个体责任的种种情感诉求,使人们再一次深思个体“付出”的真谛——小人物一样可以决定胜负、创造奇迹、点亮希望。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协作意识、理想与信念等情感交织在一起,通过体育文化中所包含的勇气、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等特质,加以体现与整合,有效地从体育文化的视角传递出社会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体育元素在该片的构思策略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

2.2 体育文化元素在叙事结构中的运用

叙事能唤起人们的某种共同想象,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它比其他话语形式更能发挥整合“全民共同想象”的重要作用[6]。一部影视剧的叙事结构基本上是“制造矛盾—突出矛盾—主角解决矛盾—弘扬主题”,制造矛盾就是埋下伏笔,好的伏笔可以给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题材的新颖性、逻辑性、切入方式、价值观念冲突等都决定着伏笔的效果。我们依旧以《Friday Night Lights》为例来分析体育元素在叙事结构中的运用。

首先,从叙事空间来看。影片的叙事空间是一个整体而笼统的概念,大多数影片可分为三个层次:外部空间、故事情节展开的空间和受众想象的空间。《Friday Night Lights》中的体育元素是橄榄球,围绕它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同时也构建了该片的叙事空间。第一个层次是影片所呈现出来的外部空间,即故事的发生地点——一个有着重视橄榄球运动传统的美国小镇,这里每年都举办一次橄榄球比赛。具体环境是橄榄球队中的队员、教练、训练活动等组成的人物关系。第二个层次是影片内部的叙事空间,这里着力打造了一个具体的体育环境,在这个体育环境中清楚地交代了老教练离去、新教练到来的原因,并交代了主力队员受伤离队,队员信心不足、矛盾重重,甚至小镇居民对球队的态度等情况。第三个层次是由受众心理再造的空间。该片中的前两个空间层次的介绍给受众所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属于超文本空间,第三个空间就是影片想表达的核心思想内涵。这样一个充满着最贴近人心的体育元素的空间框架就组建而成了。

在叙事时间安排上,该片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形式,即有序时间向度被打破和解除,时间成为不连贯的片段并被重新整合。主力队员和老教练的离去给球队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故事由此开始,接下来导演开始调动各种体育元素和人物,使剧情的发展不断突破人们的正常思维,球队发展前景更为扑朔迷离。如新教练年轻无资历、没有取得过好的成绩,使受众对其能否成功带领球队取得胜利产生质疑;新的训练方法和队员对橄榄球的理解存在差异进而产生矛盾;主力四号位比赛前能否回归等悬念,使事件和情节的事理逻辑(因果关系)被人物或导演的主观心理逻辑取代,心理叙事线索的介入使得电影更加注重非理性的本能和直觉,而逻辑性、戏剧性被淡化消解,偶发性得到增强,因此该片巧妙地运用了回忆、倒序等非线性叙事策略,使受众不觉得乏味。

该片一改好莱坞通过英雄片和战争片来塑造“英雄”的传统,通过运用为美国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橄榄球这一体育元素,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通过诠释体育精神使人性在困境中找到了重生的途径,激发并释放了小人物自身蕴含的能量,诠释了崇尚个性发展、勇于挑战极限的体育文化内涵和普世价值观。

2.3 体育文化元素在叙事策略中的运用

欧美后现代导演群体的崛起,带来了影视创作的巨大变革,其中也包括影视剧叙事策略的巨大改变。在许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实验性影视剧文本中,主题的模糊、含混,时序的颠倒、错乱,叙事线索的交错、混杂,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视听感受,大大提高了受众对影视作品的兴趣[7]。本文以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秩序”类型和“融合”类型两种叙事策略为例,分析体育文化元素在其中的具体运用。

“秩序”类型叙事策略一般指影片的焦点集中在一个单独的主角身上,他/她通常是一个救赎者的身份,在一系列的竞争中成为戏剧冲突的焦点。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着固有的文化矛盾,这类矛盾往往被外化为邪恶的种种表象,主人公需要调停这些矛盾并通过消除某些社会威胁来最终解决[8]。例如政府主导的历史使命题材就是通过素材的叙事去赋予“偶然”一种历史性的意义,同时也使这种历史性意义消解转化在每一个由“偶然”构成的叙事环节之中,导演再把这一偶然性从历史的各个角落里挖掘出来,高扬一种穿越时空的爱国主义、国家主义的主旋律精神,通过巧妙的安排,其召唤功能远远超过那些正面宣扬主题的电影。“秩序”类型叙事策略在影视剧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设置“黄金包袱”的手法,如体育文化元素中的武术高手、体育冠军,同时也是活生生的人,因此他们可以被赋予更高的、对比鲜明的文化价值。这方面,我国的《女篮五号》《冰上姐妹》《水上春秋》《大李、小李和老李》和《女跳水队员》等已成为经典之作。

“融合”类型叙事策略的影视作品通常被植入“文明”的空间,并把中心角色融合进去。这类影片通常夹杂复杂的感情因素,主人公一般是情侣,他们个人或社会的冲突会内化为情感语汇,人物之间的对抗最终屈服于秩序良好的社会需要[9]。“融合”一般通过爱情来感化,1998年的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就是体育和爱情融合的一部经典。影片中的操场、双杠、篮球、学校体育馆、运动员等体育元素,是作为受众心中大学时光的再现和青春的环境素材而被设置的。它将男女主人公放置在校园的空间里,以体育活动的开展——男主人公参加篮球比赛,女主人公作啦啦队,送水、擦汗——为情感发展的添加剂;田径场上两人的晨跑成为男女主人公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交集;男主人公通过拼命的训练来试图化解两人的情感矛盾,通过停训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等等。体育元素化解了故事中的很多矛盾,有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对接了爱情元素,调动着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发展。爱情与体育主副两条线索相互缠绕,表现了青年人在校园与社会中的爱情、事业及种种矛盾。

2.4 体育文化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人文价值

每部影视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人类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人文内涵几乎都被影视作品深度挖掘和呈现过,于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文化成果和社会理念,就成为电影人从事影视创作宝贵的内涵资源。古老而又不断创新的体育文化自然也进入了影视作品的视野,并在其中显现出独特的人文价值。

影视作品中的体育文化元素具有更高的文化传播价值。影视剧作品受众的广泛性,有助于体育文化更好地向全世界传播,其中既包括东方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也包括二者背后所代表的古代东方哲学思想和西方现代人文精神等更为深厚的文化积淀。体育文化元素作为体育精神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能够使受众清楚地感知。人类在运动中的努力拼搏、自我超越、百折不挠、公平公正和团结协作等精神和品质正是通过一个个细微的体育元素传达出来,激励着人类征服自然和挑战极限的能力和决心。

影视作品中的体育文化元素还具有显著的审美价值。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美,如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所表现出来的是韵律、力量、速度、气质、舒展、柔美、流畅、精准等美的特质[9]。影视作品利用拍摄制作手段等对其进行艺术化加工之后,可以凸显和放大其美的特质,使传播效果优于项目本身,进而强化受众的视觉感受性、接受程度和实践愿望。因此可以说,影视作品中的体育元素比体育项目本身更美,当这种美引起受众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之后,人们也就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对发展我国体育影视传媒的思考

3.1 导演要提高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题材,这与导演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很难想象一个对体育毫不了解、毫无兴趣的导演能够拍出一部优秀的体育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当年大导演谢晋也是出于对体育的喜爱,才拍出了《女篮五号》《大李、小李和老李》等体育影视经典之作。今天的电影导演大多数出自于电影学院或戏剧学院,科班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体育与传媒专业、电影专业的交叉学科和课程设置,如果自身再缺少对体育的兴趣和运动经历,必然造成其对体育文化了解的不足,这直接限制了体育文化成为电影素材乃至体育影视作品的创作。对此,一方面应加强对两门学科的联系及其交叉领域的研究,让影视剧导演和文化传媒者具有浓厚的传统体育文化底蕴,又具有强烈的现代创新意识和独立风格,在两者融合与冲突的过程中,发现并创造自己鲜明独特的体育艺术风格。

3.2 制定相关政策导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资金主要投入在体育场馆的建设、运动赛事的举办和竞技体育训练领域;对于体育文化的培育、挖掘和创新,以及新兴体育产业链的扶植等,无论在政策还是资金上都相对匮乏。从各级各类体育科研项目重点研究领域的确定中,体育文化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边缘地位也可窥见一斑。几十年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外科手术式的改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说教式的宣传也无法真正深入人心。只有从体育文化内部对其进行培养,才能产生真正优秀的成果,才能真正地感染和惠及群众。而体育影视传媒正是这种改革的良好切入点,但是在这一改革的初始阶段,它需要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植,与此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使体育影视产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发展动力,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3.3 正确处理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影视剧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资本、人力和制作是一部成功影视作品的重要条件,因此,其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也往往成为一部影视剧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但是作为文化生产活动的结果,影视剧必须有文化才能获得灵魂,才能具有成就经典的可能。中国的体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之一。中国的体育影视作品必须要注意展现和传播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文化内涵,其中既包括挖掘和利用中国民间特色体育项目等物质文化符号,如高跷、秋千等,还要注重展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历经千年的精神文明积淀,如天人合一、刚健有为、尚中贵和等。这样的独具东方色彩的作品才能在国际影坛上有一席之地[10]。同时要注意,我们的体育影视作品所展现的传统体育文化不是一成不变、落后愚昧的,而是与时代主题相契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崭新的社会价值的中国体育文化。这应该成为体育文化影视传媒发展的主要方向。

[1]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6-89.

[2]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355-357.

[3]周德胜,孔宁宁.我国体育文化传播与推广体系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37-40.

[4]张又栋.奥林匹克史诗[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5-47.

[5]孙卫星,吴军霞,张巍.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文化学解析及发展出路[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4):34-36.

[6]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0-41.

[7]陆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与效果分析——以李安电影《喜宴》为例[J].新闻界,2012(21):31-35.

[8]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67-368.

[9]邹望梅.艺术体操的美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110-111.

[10]胡小明.体育美学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8,15(10):1-8.

猜你喜欢
受众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