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口译困难及其原因探究

2013-08-15 00:52
关键词:译员口译笔记

赵 侠

(徐州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221008)

引言

数字口译一直困扰着职业译员,对于口译学习者更是一大难点。“数字口译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现场口译质量的瓶颈。”(黄建凤,2006:26)Gile(1995)曾多次就数字口译进行过论述,他认为,数的高频率出现是造成口译错误的罪魁祸首。我们不禁要问:数字口译困难,到底是由于译员听到的信息太密集,还是因为译员对信息感到陌生而译不出?还是另有它因?为了验证数字口译对现场口译带来的困难,笔者选取了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片段作为测试内容,测试对象是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

以下是测试内容: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年来,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为1986年以来最高增速,今年以来这一势头得到延续,上半年实际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今年前7个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全程运行时间只有30分钟,使两大直辖市形成同城效应;去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的武广高速铁路又成为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去年关停了小火电机组2617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万吨、炼铁产能2113万吨、水泥产能7416万吨,今年9月底前将再淘汰落后炼钢产能825万吨、炼铁产能3000万吨、水泥产能9155万吨,“十一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2009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快1.1和4.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比全国快3.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与全国持平,中西部地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8.1%上升到38.8%。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全面部署。所有这些都将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这篇口译材料共有593个汉字,语篇内容与日常生活知识不同,可预测性不强,如果译员不熟悉类似的题材,是无法根据前句来推断后句的,这样以来也给译员现场口译任务带来困难。为了增强本次口译任务的现场感,笔者借助多媒体现场播放温总理讲话,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并现场做交传。

在口译任务结束后,我们把参加测试同学的笔记收集好,并做好不同的标记。笔者根据测试者有提示回忆和访谈记录,把数字口译中的困难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类:

(1)源语信息记忆不足。有的数字被完全遗漏。比如在“去年关停了小火电机组2617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万吨、炼铁产能2113万吨、水泥产能7416万吨,今年9月底前将再淘汰落后炼钢产能825万吨、炼铁产能3000万吨、水泥产能9155万吨。”这部分内容有部分同学记录不全,估计是信息太密集,没记下来。

(2)内容回忆不出。许多测试者虽然记录了不少笔记,但是记得很混乱,内容模棱两可,无法弄清具体数字所指的确切含义。比如有些只记录了1691、2113、7416之类的数字,搞不清它们确切所指的对象,有的同学甚至忽视了“万吨”这么重要的信息单位。

(3)信息歪曲和偏差现象。有的数字位数未变,但都变成了整数,如 91,550,000 吨变成了 90,000,000 吨;还有些同学把1691万吨写成了1961万吨;当然还有把数字构成成分顺序调换了,比如把38.1%记成了83.1%。

一、数字口译困难的原因分析

以上我们描述了口译学习者在数字口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具体情况。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数字口译困难?这些原因的发现对于口译教学有何启示?

我们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密集度高。作为源语信息之一的数字,“(它)所携带的信息量要比一般的语义信息所携带的信息量大出约20倍”。(鲍刚,2005:187)数字的另一特点是低预测性。(Braun&Clarici,1996)也就是说,数字只能在说话人说出的那一刻被理解。所以在口译活动中,当遇到数字这种高信息量、低预测性的信息,译员必须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这样极大的增加了译员听力和记忆负担,往往给译员造成“心理过载”。(黄建凤,2006:26)实际上,交替传译活动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对源语信息的记忆。工作记忆也有局限性,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它有限的记忆负荷。Miller(1956)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一般平均只能记住7+2个不相关的数字。由此可见,数字口译是极其消耗精力的一项脑力劳动,无异于“走钢丝”。(Gile,1995)每一个过程都需要额外资源去处理,这样就会使译员整个大脑处于饱和状态,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数字错译或漏译现象。

(二)笔记记录不当。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译员虽然记录了不少笔记,但做的是无用功。因为译员根本无法辨认自己的笔记,无法弄清缩略语所代表的确切含义。比方说,有的译员只记录了9155,可是搞不清它究竟是指炼铁、炼钢还是水泥产量。主要原因就是记录的符号随意性大,不统一、缺乏一致的容易辨认的符号,或者某个字不能始终如一的代表某一具体内容。译员对笔记格式和笔记符号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因此常常为辨认笔记内容花费时间,影响口译现场质量。 正如 Nolan(2005:294-295)所说的,“笔记对于交传译员而言至关重要。”“笔记系统一定得是自己的,根据自己的手写习惯可以轻松的使用……始终如一的使用一个符号在一个语境中只能代表一个意义……笔记安排要有意图。 空白使用要有逻辑性、一致性”。 Pearl(1999:3)也曾指出,笔记不是应对数字口译的万全之策,它的唯一优势只能是使错误降到最低程度。尽管记笔记会分散与消耗精力,笔记是交传译员不可或缺的帮手,它可以有效减轻工作记忆压力,尤其是针对数字的翻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大脑本身的积极记忆容量,有效借助于笔记手段迅速高效的储存和组织源语信息,有利于译员高质量的提取信息、传达信息。

(三)译员的基本功欠缺。在研究译员笔记时我们发现,有的译员数字记录无误,却在口译过程中出现失误。中英文两种数字位数表达存在很大差异。中文读数是四位一读,中文里每个数位上都有专门的词来表述,从小到大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而英文读数是三位一读,英文是从百开始的,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和trillion。可以看出,中文中的万和亿在英语里没有相对应的单位,这样的数位差异使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得不进行换算,这样就会干扰译员的思路,给口译任务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再加上口译现场的时间限制,不允许译员多想,这样就使得数字翻译的难度加大。口译实践和教学经验表明,数字分段的不同标准是导致译员,特别是初学者,对数字反映缓慢,甚至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译员要做到快速准确的数字口译,就必须对数字表达的差异十分熟悉,才能做到迅速反映,脱口而出。正如有学者指出,“译员对所听到的术语和数字愈是熟悉,他的智力补充就愈有效,听力就愈好。”(Seleskovitch&Lederer,1992:36)

其次,数字往往是和相应的单位配合在一起出现的。在研究测试者的笔记中我们发现,好多数字记录的非常准确,但是没有单位,还有的把“万吨”记成“吨”、“万千瓦”记成“千瓦”甚至“瓦”。其实单位如果记录的不准确,美元变成英镑,英里翻译成公里,即使数字翻译的再准确也无济于事。因此,译员必须在平时苦练数字基本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确保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交替传译中数字的处理

数字的记录是口译的一个重点。数字口译的非灵活性、低语境的特点大大增加了记忆的难度。一般情况下,人的短期记忆只能记住七位左右的数字。而且,汉英数位名称的差异容易干扰和分散译员的注意力。因此,口译中遇到数字时,译员一定要做笔记,尤其是位数较多的数字。

在《英汉口译教程(上)》(仲伟合,2006:113)一书中提到几种数字记录方法,第一种便是缩略语记录法。许多初学者在记录数字时,往往听到什么就在笔记本上记下什么,比如:

听到“九亿五千三百二十万八千”时,记作“9亿5320万8000”,听到“seventy-five million eight hundred and sixty-four thousand two hundred and fifteen”时,记作 75m864t215。

这种记录法的优点在于非常直接,在听和记的时候不会对译员造成障碍,但是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这种简单的缩略语记录仅仅把数字记下来,却没有作任何的转换,译员在翻译的时候还是原封不动的数字,需要费力进行思考转换,既耽误时间又容易出错,因此这种记录法并不理想。

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实际上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以上两个数字我们按上面缩略语记录法记下后,可以按照英汉两种数字分段方式差异进行转换,比如把听到的“九亿五千三百二十万八千”记作“9亿5320万8000”,然后根据英语数字表达特点三位一节,可以写作953,208,000,即读作nine hundred fifty-three million two hundred and eight thousand;同样,听到“seventy-five million eight hundred and sixty-four thousand two hundred and fifteen”时,记作75m864t215。按照汉语数字表达特点四位一节,可以写作7586,4215。即读作七千五百八十六万四千二百一十五。

三、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旨在探索译员数字口译困难的维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分析表明,译员在数字口译过程中会有源语信息记忆不全、内容回忆不出以及信息歪曲和偏差等诸方面的困难。源语信息记忆不全主要是由于译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译前准备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对数字的敏感度不高,从而会出现工作记忆容量不足或者注意力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内容回忆不出主要原因在于笔记记录模棱两可,译员无法辨认自己的字迹,或者记录的符号随意性太大,译员无法弄清楚缩略语所包含的确切含义。信息歪曲和偏差现象,除了以上提到的笔记记录方面的因素外,还在于译员对中英两种数字位数表达方式的差异不熟悉,导致现场换算时有困难。

本次研究对我们的口译教学有所启发。口译的课堂训练离不开对口译学习者具体困难的了解。本次研究表明,学生在数字口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数字信息密集度高,输入量大大超过大脑的记忆负荷;信息输出时,译员对两种数字转换方式不熟悉,出现停顿、犹豫、漏译、误译等现象,大大影响了口译质量。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困难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有效的数字口译训练策略。

(注:该论文系徐州工程学院2012年度高教研究所青年专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基于合作学习理论视域下的互动式口译教学模式探究,课题号:YGJ1277)

[1]鲍刚.口译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87.

[2]黄建凤.数字口译探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6,(1):26.

[3][法]赛莱斯科维奇(Seleskovitch,Danica)&[法]勒德雷尔(Lederer,Mariance).口笔译概论[M].孙慧双,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36.

[4]仲伟合.英汉口译教程(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3.

[5]曾传生.数与同声传译质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5):70.

[6]Braun,S.&A.Clarici.Inaccuracy for numeral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Neurolinguistic and neuro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J].The Interpreters’ Newsletter,1996,(7):85-102.

[7]Gile,D.Regards sur la Recherche en Interprétation de Conference[M].Lille:Press Universitaire de Lille,1995.

[8]Miller,G.The magic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i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The 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81-97.

[9]Nolan,J.Interpreting Techniques and Exercises[M].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5.

[10]Pearl,S.The Other Three Eighths and the Four “F”s[J].The Interpreters’ Newsletter,1999,(9):3.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笔记
口译中的“陷阱”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我的自然笔记(一)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论联络口译中译员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