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姆学院办学模式及启示

2013-08-15 00:52
关键词:马尔科办学学院

李 强

(天津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

到目前为止,美国依然是全世界教育最发达和科技人才最多的国家。美国社区大学的创建可追溯至19世纪末,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社区大学是两年制的大学,其目的是提供附近居住的青年很便宜的读大学的机会,入学很容易,收费也比较低。美国社区大学的发展反映了美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并形成其独特的教育体制,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马尔科姆学院的发展历程

芝加哥城市学院——马尔科姆学院 (City Colleges of Chicago-Malcolm X College)是一所两年制的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城市学院的一员。芝加哥城市学院——马尔科姆学院始建于1911年,最初只有28个学生,但经过多年的发展,芝加哥城市学院已经成长为拥有七个独立官方认可的学院,三个学习中心和三个技术研究所的学院。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著名的芝加哥律师Clarence Darrow为芝加哥城市学院的辩护中论道,财政危机的教育委员会严重威胁了芝加哥城市学院的存在。Darrow认为,以当时“初级大学”形式存在的高等教育必须要生存下来,因为城市学院是“为了人民”的教育。

60年代后期,州立法将城市学院从初级学院改为综合性社区学院。

如今,芝加哥城市学院——马尔科姆学院主要做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提供许多不同的学位和非学位证书选择。芝加哥城市学院——马尔科姆学院始终服务于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教学和承诺负担的起的学费,为芝加哥市民提供出色的高等教育。

马尔科姆学院名称的由来也是值得关注的。马尔科姆·艾克斯(Malcolm X,1925~1965)是 20世纪 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时期与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齐名的著名黑人领袖,被誉为美国黑人“闪光的王子”。马尔科姆·艾克斯一生坎坷波折,作为一名黑人领袖和传奇式的人物,他致力于黑人争取自身权益的政治斗争。而他的教育思想也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影响。他强烈谴责学校的种族隔离,追求平等的教育机会。马尔科姆学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是充分肯定他对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斗争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二是体现马尔科姆学院的办学理念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二、马尔科姆学院的办学模式

(一)马尔科姆学院的办学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的灵魂;精良的教师团队是学校的根本;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办学的基础;优良的教育质量是发展的动力。马尔科姆学院经过岁月的发展,形成了自己具有先导作用的有个性有张力有活力的办学理念。

马尔科姆学院致力于使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学生获得学业、事业和个人的成功。马尔科姆学院的核心理念:责任(Accountability),沟通(Communication),社区(Community),多样 (Diversity), 正 直 (Integrity), 求 知 (Learning), 素 养(Quality),尊敬(Respect),服务(Service)。 基于这样的办学理念,马尔科姆学院拥有非常明确且以人为本的办学目的:提供全面先进通行的学士学位课程,使学生顺利过渡到四年制的大学学习;提供被认可的事业和职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提供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个性的发展和技能的提高;与社区商业企业组织机构保持紧密联系以支持社区的发展;建立学生评估体系以评价学生的发展;支持各项事务和改进课程设置以提高文化和全球意识;提供高等定制化综合性资助体系使学生能接受高等教育;坚持和发展行政和财政政策保证公平公正。

(二)马尔科姆学院的招生对象

懂教育的人都知道生源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生源决定办学质量。英国剑桥大学校长甚至认为在办好一流大学诸因素中,生源的重要性占70%。不管是否认同这一比例,生源质量之重要毋庸置疑。马尔科姆学院采用“开放式入学”(Open Admission),招收四种类型的学生:即将或已经毕业于被认可的高中生,获得普通教育程度(GED全称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转校生;18岁以上包括18岁未完成高中学业却有上大学的潜力的学生 (需参加入学分级测试placement test);由其所在学校校长推荐的年龄在16至18岁的学生或通过入学分级测试的学生。满足以上条件的学生可申请马尔科姆学院,这印证了一句至理名言“条条大路通罗马”,马尔科姆学院将“开放”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现代教育的学校,不是围墙里的象牙塔,只有以大教育的思想办学,更开放的心态办学,学校教育才能获得更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

马尔科姆学院的“开放式入学”为转校生,留学生,退役生(Veteran Students),辍学生(Excluded Students)等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是一个关系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平的制度性问题。教育公平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机会的均等,不论地区、性别,不论贫富、身份,都能平等地享受到法律规定的受教育权。

(三)马尔科姆学院的资助体系

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教育的普及性。教育是所有人的教育。美国高校和政府提供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如各种奖学金、助学金、长期贷款、短期贷款、联邦勤工俭学计划、学校内外兼职工作等等。社区学院是美国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创举。社区学院解决了广大中学毕业生上大学难的问题。马尔科姆学院也有着全方位多层次的资助体系。

马尔科姆学院设立专门的学生资助办公室。资助主要来源于国家、州和地方政府机构以及企业和慈善组织。马尔科姆学院力求从国家、社会和家庭多方面帮助学生。另外,马尔科姆学院还提供符合条件的与医疗相关的兼职工作(Allied Health Students-Grant Assistance),这也与马尔科姆学院的课程设置相辅相成。

(四)马尔科姆学院的课程设置

社区学院具有多职能特点,这也是社区学院适应力的一种表现。这种适应力还体现在社区学院的多科性与综合性。社区学院设置的系科和课程都是多科性和综合性的。马尔科姆学院主要做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提供许多不同的学位和非学位证书选择,包括专科学位里的应用科学,文学,理学和总体学习(general studies),总体学习又分为四个不同的专业:交际与美术,生物学,自然与行为科学和数学。成人教育课程有:普通教育发展(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GED)),阅读与写作,成人基础教育(Adult Basic Education(ABE)),二语习得 (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公民职责与权利,职业准备 (Career Prep)和卫生保健(GED/Healthcare Bridge)。此外还有肾脏学,护理学,内科医生助手,X光线照相术,呼吸护理,外科等课程。

(五)马尔科姆学院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马尔科姆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有着超凡脱俗之处。以学生社团(Student Clubs)为例,学生社团在结识新同学,探寻就业机会,丰富校园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尔科姆学院社团组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更能体现出“玩中学”的特色,如象棋俱乐部(Chess Club),拉丁国际文化社团(Latino/International Cultural Society),心肺疾病保健社团(Respiratory Care Club)等。

三、对我国社区大学发展的启示

(一)社区大学也是“大学”

中国“望子成龙”传统思想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家庭。父母认为只有上大学孩子才有出息。孩子的教育成了炙手可热的社会问题。家长的“望子成龙”传统思想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爱子理论,除了直接造成独生子女们超重承载负担(课业负担过重,心里压力过大等),还助推攀比追逐“名校”之风。虽然国家对社区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之后,全社会对社区大学更加重视,但是普通百姓内心深处依然对社区教育持有怀疑甚至鄙夷的态度。在中国,社区大学成了“成人教育”的代名词,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对子女的就业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

我国社区大学从定位上来看,与美国社区大学存在根本差异。在全国范围内,社区大学并没有被认可。社区大学兼具多种职能,即职业技术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教育、大学转学教育和普通教育五大职能。其交叉属性在现有单轨制的高等教育系统内难以明确。社区大学实际上是教育系统内部成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大学成功经验两者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种教育机构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很难定位,处于较为尴尬的边缘,甚至受到传统学校思维的排斥。

转变思想观念是国家,学校和家庭共同面临的问题。国家加大对社区大学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强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适当提高教师的津贴,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同时,学校自身也要深化教学改革,增加实践课程和课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制定激励措施,激发专业教师自觉增强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的重视对于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的地位,促进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投入与支持,更是一种实质的推动。社区教育如果没有各界、各阶层人士的积极参与,也就失去了存在、发展的基础。尽管社区教育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可是,从“自然形式”发展到“自觉形式”,总还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社区大学虽然姓“社”,但也是“大学”,并发挥着其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教育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成才故事告诉世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是孩子最后成才的关键。

(二)社区教育的实用化

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以成人为主。社区大学在开展学历教育之外,可以适当增加职业技能类的培训课程,并发扬社区终身教育,为所有居民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社区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的使用须以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立足点,让群众能受到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教育服务,社区教育还应利用新技术,利用网络,使社区教育数字化,更加广泛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网络教学服务,以此增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使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社区教育应充分发挥社区学校校舍、场地、教学设备的作用,达到资源共享,实现社区教育全覆盖。将社区内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进行整合,使居民可以自由便捷地使用社区内的学校、图书室、体育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设施。

我国社区大学的发展体现了办在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的特点,这也是社区大学发展的根本。

(三)教育的平民化

教育大众化与教育精英化一直备受关注。“精英教育”是教育在“大众化”的轨道上运行时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客观地讲,只要我们承认各个高校之间存在层次差异和培养方向之别,我们就有必要认为“精英”和“大众”是不同教育环境感熏陶下的结果。

我国的普通百姓偏爱重点大学和所谓特别好的大学,这也是受家长的“望子成龙”传统思想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爱子理论的影响,也是促成出现教育精英化趋势的原因之一。高等教育改革以来,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平民化和普及化的时代。而教育大众化与教育精英化趋势会并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确实有高等教育平民化和普及化的要求,应该让所有想上大学的人都能上大学。但是,中国的教育还肩负着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两者朝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实现普及教育的同时,发展适量的精英教育,使两者协调发展,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实用人才服务。

综上所述,马尔科姆学院是美国社区教育的一个典范,其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有值得我国社区教育可借鉴之处。教育是衡量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要发展,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管理制度和教学理念。

[1]顾月琴.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1,(1).

[2]刘志刚.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与研究型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3]冉伯恭.真实与虚幻:21世纪的美国[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4]肖霞,阳桂兰.高等教育大众化不能忽视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5]杨平.中美社区学院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3).

[6]重点大学发缩招信号:大学教育平民化精英化应并存[EB/OL].中广教育.http://edu.cnr.cn/jysp/201106/t20110609_508078309.html.

[7]我们需不需要“精英化教育”.新华网教育频道[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02/05/content_5697967.htm.

[8]http://malcolmx.ccc.edu/[EB/OL].

猜你喜欢
马尔科办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内战过后,迟来的吻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一只独立”
学院掠影
新西兰碰鼻礼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