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教学发展之我见

2013-08-15 00:52
关键词:科研工作办学经济

王 恒

(湖北经济学院 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高校做好科研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科研工作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现实任务。我们正处于跨世纪发展、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科研事业也面临着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的重大课题。高度重视和关切知识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巨大影响,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积极进入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速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把科研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高校应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及时调整办学思想,将原来的“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转到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即“两个中心”上来。在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高校宜采取一系列激励与推进科研的重大举措,为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契机。

(二)发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优势既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也是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更是调动发挥人才作用最现实、最有效的战略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和自我生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求生存、求发展。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则是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最现实、最直接、最有利的选择,具有地利人和之便。

(三)加强科研工作是高校自身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某些高校由于本科教育起步晚、专职教师队伍水平不高等原因,面对繁重的教学压力,学校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普遍较弱,许多学校对教师基本上没有科研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所应发挥的社会功能并没有全部体现出来。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要想直接参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竞争,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服务意识,以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将应用性研究、服务教学研究、高教研究作为重点,把学校特色专业与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密切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使科研实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促进本科教育发展和学校再上新台阶——目标激励,创新工作机制。

(四)科学认识教学和科研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所大学为社会贡献的成果,一是我们的毕业生质量,另一个就是我们的科研成果。高校党委在拟定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时深刻地认识到,没有高水平科研的大学,永远不可能进入同类高校的一流行列,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也就永远是一句空谈。我们提倡教学和科研并举,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单从字面意思理解,教学和科研有一个先后和主次的关系。今后一段时间,高校最为重要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这是我们需要坚持的一个方向和原则。但是,我们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也应该把科研放在一个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二、当前高校科研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

(一)科研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各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重视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工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新观念来分析、认识、处理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思想;进一步端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服务湖北面向全国的功能观、校企联合及校地联合等多样化办学的办学观;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办学为民、质量为先、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大力倡导科学研究,坚持走教学型应用型高校发展之路;以本科教育为主,优化专科层次教育,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培养有修养、能敬业、擅教学、懂规律、会科研的合格师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

(二)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进教学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确立科研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以科研促进教学,狠抓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教学结合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是高校办学特色之一。以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主要目标,坚持贯彻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方针,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地方特色,在保护和加强少数确有发展前途的基础研究的同时,大力组织和推进应用开发研究,逐渐形成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比例适当、布局合理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格局。为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现正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路子,努力把学校办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开放大学,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地方所需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引领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教学与研究联姻,形成特色团队

科研育人的核心是通过提高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应注重科研对教师、教学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从讲台走向社会,把科学研究作为增强自身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们都普遍具有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意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学校十分注重拔尖人才、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创新团队的建设,并使之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学术队伍建设、科研方向选择、学科优势特色培育的有机统一,切实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水平。几年来,学校引进了不少科研、教学骨干,有力地推动了科研学科建设的发展和科研队伍的整合与优化,初步形成了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校学科带头人、校学术骨干教师的科研梯队,有力地促进了特色科研团队的形成。

(四)利用外部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利用外部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正成为普通高校加快科研发展的重要渠道。为此,高校正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鼓励和支持学校科研力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主动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拓展校内外、国内外合作研究的空间。

三、今后高校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

当前影响和制约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优势发挥的几个主要共性问题:一是思想观念转变和解放的程度不够;二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有利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体制、新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三是地方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四是科技投入不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缺少自我发展的资金积累。今后高校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密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的长远需要,尤其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际需要,加大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力度;统筹规划,整合科研力量,以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为重点,以校内外课题为依托,不断推出有学校特色的、适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科研成果;结合各省和各校“十二五”发展规划,逐步推出有一定影响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成果;密切关注国内外学术动态,积极搭建学术平台,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升学术品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规范科研管理,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发挥高等院校科研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教学发展

(一)科研工作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今后,要积极深化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向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力度,鼓励支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独办、联办产业实体,促进资本结构调整,选择几个重点学科专业为依托,组建产业集团。应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走出校门,主动同企事业单位握手合作,积极发挥科研处等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为教师和企业联姻牵线搭桥,大力实施学、研、产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学校和社会双赢,教师和企业双赢的生动局面。

(二)科研工作要真正为社会服务

当前,高等院校一直在大力批判学术腐败和学术泡沫,应鼓励广大教师放眼长远,关注同领域研究的前沿,增强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必须注重长远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更加重视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社会,同时兼顾长远规划。作为办学历史悠久的财经类院校,在科研选题和投入上应有重点地侧重某些方面,除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外,继续努力发展和扶持经济类各学科,使其科研主要面向社会、面向实际,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提升科研实力

实现这个规划,需要高校上下的一起努力,更需要有得力措施作保障,鼓励创造、激励创新、奖励成功。积极营造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科研工作,强化对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队伍,完善和落实人才政策,支持和引导科技人员进入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注重学术梯队的培育,注重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注意对年轻教师从事科研积极性的鼓励。要在高校范围内形成一个新老教师科研工作传帮带的机制,大力培育学术团队,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联络渠道,构建科研工作管理的良性机制

涉及到科研工作的奖励制度,一定要纳入学校整体分配制度的范畴,与学校的办学方向相一致,让广大教师在完成既定教学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颇。对科研工作做出贡献的教师,学校今后要给予重奖。奖励的原则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点向省部级以上课题进行资金倾斜;对于提高高校学术声誉或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科研项目,学校也将拿出专项资金,进行特别奖励。今后,在干部调整尤其是教学系干部的调整过程中,要把科研贡献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条件,对于科技贡献较大的,优先考虑任用。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办学经济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