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评价及政策建议

2013-08-15 00:46博士生张向前教授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泉州理工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

■ 林 剑 博士生 张向前 教授(、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 36202 2、泉州理工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引言

关于创意产业的概念,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 1998 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从创意本质特性的角度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利用个人天分、创造力和技能以及知识产权运作来创造财富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2002)在《创意经济》一书中,从行业类型的角度概括了创意产业是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所有产业总和,即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产业。我国学者金元浦(2009)认为,创意产业源于文化产业又高于文化产业,是融合了文化、科技与经济的跨国、跨行业、跨领域重组或新建的新兴产业集群。这一观点得到学界普遍认同。《北京市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和其他辅助服务共9大类。本研究认为,创意产业是以个人思维的持续变革为动力的产业,其范畴并非一成不变,目前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的诠释,不论是政府还是学者,都是基于本国文化传统和产业现状提出来的,随着创意与制造业、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融合,新的行业类型将不断涌现,创意产业的边界将扩大甚至变模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逐渐提升。

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产业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面对国际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2011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居民文化产品消费比重日益提升,文化、娱乐、旅游等享受型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创意产业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通过加快文化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使创意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行业的经营性单位转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除此以外,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意产业领军城市在产业规划、资金引导、人才培养等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

(二)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行业门类涉及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等众多领域。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2011年该比重首次超过3%,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近500万个企业中,属于创意产业范畴的企业超过70万个,占全部企业总数的14%,相关从业人员达140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46811.72亿元,占全国企业收入的4.49%,其中电信软件类的产出水平较为突出,占创意产业总营业收入的32.48%,而影视文化类还不到1%。

(三)产业集群分布明显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龙头,作为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在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前门传统文化产业聚集区、十三陵明文化产业园等30个创意产业汇集地,已跻身世界创意之都行列。长三角以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为代表,该区域依托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产业化程度较高。上海利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打造出全国第一家文化私募基金和文化产权交易所。珠三角地区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以工艺时尚、咨询策划和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行业为主。深圳是国内最早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中国城市,目前已成功探索出一条“文化+科技”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怡景动漫基地、F518时尚创意园等以数字内容为主体的高科技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成熟。

(四)出口平稳较快增长

创意产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和标准,我国创意产品出口总量长期居于世界首位,贸易顺差持续增长,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32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850亿美元,占市场份额20.8%,年均增长率达到16.9%。具体到出口产品的种类上,我国创意产品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方面,珠宝、庆典用品、纺织品等手工艺品出口额达到10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近1/3,而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仅占2.77%和12.5%。在诸如旅游和文化娱乐服务等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创意服务出口方面,我国的贸易总额就稍显逊色。2008年我国创意服务出口值仅为约4亿美元,没能排进全球前10位,在发展中国家也仅列第6位。美国是世界文化市场最发达的国家,文化产业产值占其GDP的比重在25%以上,仅好莱坞电影就长期占有全球电影市场70%的份额,2008年创意服务出口值以14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创意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看,仍然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与世界创意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理念、产业规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

(一)对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政策法规服务力度不强

由于创意产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还属于新生事物,因此不仅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其认识都还存在模糊和争议,而且政府决策部门对之了解也不深,缺乏全面系统的整体规划。

1.产业规划不科学。根据《文化产业振兴纲要》的指导思想,各个省份均出台了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纲要,但从具体的规定来看,许多城市不顾地区实际情况,对自身定位缺乏清晰的认识。目前国内城市兴起一股竞相发展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意热潮,产业园区重复建设、同质化问题十分突出,导致了文化资源利用的分散、闲置和浪费。

2.管理部门分散多头。创意产业在管理上实行分散多头的方式,相关主管既有工商、税务、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信息产业等行政部门,又有各级政府的宣传部、发改委、经贸委等综合职能部门。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出现政出多门、职能分散、决策缓慢的问题,影响了产业业态的形成和发展。

3.产业分类不统一。目前国内仅有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从政策层面对创意产业做出分类,但各个地方的解释各异,不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创意产业是一个包罗多种行业门类的综合性产业,如果缺乏统一的产业分类标准,就无法对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制定出合适的发展措施。

4.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以立法内容为例,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仍没有将服务业纳入保护范围,文化市场管理法至今尚未完善,在网络环境下,无形文化产品存在的许多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更是亟待解决。文化创意产品的盗版、侵权等恶性竞争问题仍比较严重,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这些对我国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都十分不利。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集聚功能不完善

1.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快北慢”的不平衡格局,经济发达地区的创意产业规模、速度和效益等各项指标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在整体发展不均衡的形式下,东南部地区文化资本局部过剩和西北部地区产业发展滞后两种情况并存。

2.产业集聚功能不完善。第一,重硬件轻软件。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过多倾向于公共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稍显薄弱,尤其是在创意氛围的营造上投入明显不足,影响了创意集聚区的创意质量和发展进程。第二,管理方式粗放。目前创意产业园区较多采用简单的空间租赁营运模式,过度强化物业管理职能,未能全面地向入驻的相关企业提供商业服务平台,造成很多地方有园区缺企业、有牌子缺内容等名不副实的情况时有出现,产业集聚和扩散效应没能充分发挥。第三,产业链条不完整。我国虽然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基础,但同发达国家完善的创意产业体系相较而言,基于创意价值链的关联产业合作未能得以有效开展。国内大部分创意企业是从传统行业中转型而来的,文化产品内容呈现题材单调、创意不足的现象,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推广环节上,原创内容的挖掘与生产无法与科技创新以及市场结合,产品附加值偏低,企业市场化程度明显不高,大部分处于“小、弱、散”的状况,产业链条基本没有形成。

(三)投融资渠道单一,小微创意企业发展受阻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创意企业发展初期,资金的作用显得尤为明显。受工业化时代规模效应思想的影响,政府在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主张关注企业规模、扶持龙头企业。而事实上,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规模小、资产轻、增长快的小微创意企业的支持。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创意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尤其以中小民营创意企业更为突出。一方面,由于中小创意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企业的文化资产难以评估并进行有效的资产抵押,存在较高的市场风险。因此,不管是国家财政上还是银行贷款上,都无法给予适当的支持。另一方面,产业投资主体单一,加之文化资本市场欠发达,企业融资渠道往往较为狭窄,许多经营业绩良好的创意企业长期受到资金紧张、融资难的困挠。以影视产业为例,目前国内从事影视制作的数万家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一般而言,影视产品的无形资产主要由著作权、发行权和放映权等组成,权属关系相当复杂,由于产品特殊性和收益预期不确定性的存在,很多银行都将该类贷款拒之门外。

(四)创意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发达国家或地区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培养了大量创意人才。美国整个创意阶层总数达到3850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30%以上,而我国创意人才总量仅在1000万人左右,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不到3%。以动漫业为例,目前我国专业的游戏动画人才不到3000人,而市场缺口已经达到60万人。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创意产业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的,相关从业人员对创意知识的理解和创意实践技能都比较薄弱,整体素质偏低,普遍存在着受教育程度不高、技术等级过低、地区分布不均、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精通管理、法律和外语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或者是高端创意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此外,人才教育手段过于传统也影响了创意人才的培养。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和创意师资力量不足的影响,我国高校创意课程或专业的设置无法紧跟时代要求,人才培养仅局限在专业理论灌输方面,缺乏原创思维和创意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艺术素养、沟通协作和价值取向等隐性素养的提升,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过于偏低,创意能力过于雷同,无法满足创意产业发展需要。

提升我国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创新产业管理体制,设计产业发展蓝图

成立统一管理部门。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国家专门机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如英国政府成立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韩国政府组建的文化产业振兴研究院。因此,在国家层面,成立国家创意产业领导机构,加强有关部委之间的配合和协作,并参照国际标准,统一各地产业分类标准。同时成立全国性的创意产业行业协会,以发挥在平衡各地资源、项目合作、人才流动等方面的桥梁作用。客观分析区域资源。将发展创意产业与地区文化资源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选择既符合地区实际又能够发挥区域特色的模式,以形成一个合理的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对创意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税收减免、人才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创意产业链条

提升产业集聚功能。通过规划和设置一定区域,以当地传统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依靠兴建产业孵化基地、服务中心,以集聚化优势吸引资金和优质企业,构建集研发、投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创意产业链,实现创意“价值扩散”。

建立产业服务平台。打造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政府、社会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机制,为产品创意、生产、交易、展示提供系统有效的支撑,支持服务于创意企业的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发展。

提高产业市场化程度。建立开放的市场机制,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加快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和支持,尽快形成规范、竞争、有序、统一的产业市场体系;积极引进跨国文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研发技术以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破解产业融资瓶颈

设立产业专项基金。在纽约,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同时还能得到许多民间基金财团的帮助和支持,如洛克菲勒基金、摩根大通基金等。有鉴于此,除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以外,地方政府可以积极探索建立以扶持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基金,如产业引导基金、项目担保基金等,以帮助更多优质的创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担保机制,探索政府、银行、创意企业和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等四位一体的新型担保制度。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细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对文化资产的评估和质押业务。吸引风险基金投入。丰富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创新风险资金介入创意企业的投融资制度。完善创业板和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以推动优秀创意企业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以及产权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来获得资金。

(四)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理顺管理体制。知识产权工作涉及众多行业,参与管理部门比较多,如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和版权局等,因此应当有效整合现有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实行归口管理,合并重复或交叉工作内容,以提高行政效能。完善法律体系。系统研究创意产业发展规律,注重创意权利人利益和公平利益的平衡,在此基础归纳并提出创造、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框架;按照WTO的要求,抓紧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度,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抵制地方保护主义,对跨区跨部门的侵权案件及时、公平、公正处理;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由司法部门牵头,联合文化、工商等部门,组成创意产业维权协会,开展创意产品的全方位法律保护。

(五)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开展全民创新教育。通过推行学用结合、脑身合一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创意思维的训练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通过引导文化机构参与青少年的日常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与创意热情。加强创意人才培养。通过发挥高校原有传统学科的优势,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意专业或者创意学院,学界与业界相互联动,完善师资配备,组建双师队伍;采用实践教学和工作室培养方式,建立“创意实践工场地”,探索创意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模式。引进创意人才。加强内地同外界信息交流,积极主动融入国际人才市场,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创意人才回国创业;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完善户籍、保险、住房、子女入学等相关引智措施;通过开展区域人才合作、国际人才交流方式来促进创意人才的沟通,以提升创意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1.[美]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著,司徒爱勤译.创意阶层的崛起[M].中信出版社,2010

2.张洁.我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9(12)

3.刘平.英国、日本、韩国创意产业发展举措与启示[J].社会科学,2009(7)

4.蓝庆新,郑学党.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基于2010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12(3)

5.杨秀云,郭永.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1)

6.尚涛.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结构与竞争力演进分析[J].财贸经济,2010(8)

7.吕庆华,芦红.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1(9)

8.金元浦.创意产业的多种概念辨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9.张世君.论我国创意产业法律保护体系之构建[J].法学杂志,2011(1)

10.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