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竞合战略与保障机制探讨

2013-08-15 00:46朱元秀盐城工学院旅游系江苏盐城224051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上海200062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竞合生态旅游目的地

■朱元秀(1、盐城工学院旅游系 江苏盐城 224051 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上海 200062)

区域旅游“竞合”模式

旅游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经历了竞争、合作,逐步走向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空间竞合阶段。吕军等(2005)认为,竞合模式是针对旅游资源相似的或临近的地域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是竞争性合作,即竞争是前提,这种竞争是通过各旅游地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创新以及各旅游地之间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实现的。陶伟等(2002)提出竞合是基于竞争前提下的有机合作,其实质是推动和实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竞合模式对协调旅游空间竞争和空间合作的关系起到显著的协调作用。史春云等(2006)指出区域旅游空间竞合是指在不同旅游区域之间始终存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空间关系。可见,区域旅游“竞合”其实质是推动和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将局部对立变成更大空间范围的共存,在加强旅游地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强化和提升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当然,并非所有主导旅游资源相似且地域临近的旅游区都可以利用竞合模式来协调旅游区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实施区域旅游竞合模式需要满足以下四个基本条件: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区有相似的主导旅游资源并兼有互补性,且资源的价值相当,均可容纳一定数量的旅游者;基础设施条件:旅游区必须要有开展旅游业所必需的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旅游者对整个区域的认知程度:该区域的知名度较高,或者依托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区,并且已经作为一个鲜明的旅游目的地总体形象被游客认可;旅游活动条件:旅游区内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能给游客留下美好的旅游经历。

江苏沿海实施生态旅游竞合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并存

江苏沿海三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同时又各具特色,丰富性与差异性并存。连云港境内属基岩质海岸,拥有花果山景区等多个国家4A级景区,山海景观生态旅游特色明显。盐城市拥有东部沿海45万公顷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城市周边河网密布,湿地生态旅游特色明显。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江海休闲观光与乡村生态体验等为主的系列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比较典型。

(二)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且生态旅游产品丰富

江苏沿海南隔长江与苏州、上海相望,东出黄海可达国内外诸多港口,有长江与它的中上游各城市相连,还有宁连、宁通高速公路将该区与南京连接起来。沿海高速、苏通大桥的开通缩短了三市之间的距离,同时缩小了三市与苏南及上海的车程,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区域的可达性和可进入性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另外,三市旅游服务实施也在不断完善,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沿海三市共有旅行社307家、星级酒店207家,已基本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三市也加快了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丰富的生态旅游产品,能够提供给旅游者质量较好、记忆深刻的旅游体验。

(三)客源市场相似且区域认知度逐渐提高

相似的客源市场是实施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的必要条件之一。南盐连三市旅游地空间接近,客源市场分布具有相似性。三市都是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以周边地区及长三角区域内各市旅游客源市场为核心,不断向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和西南拓展。同时,由于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得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客源市场辐射,三市也成为来这些城市的旅游者的二级旅游目的地,因而客源市场腹地广阔,潜力巨大。同时,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区域的知名度逐渐提高,虽然三市的知名度有所不同,但江苏沿海地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形象正逐渐被游客认可。

江苏沿海实施生态旅游竞合模式的基本战略

(一)旅游目的地管理战略

旅游目的地管理是在特定旅游战略和规划基础上对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的目的地综合体的所有元素的协作与整合。目的地综合体元素包括吸引物和节事、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酒店资源。类型相同、价格相近的两个目的地之间,如果其中一个目的地质量出现下降,则另外一个目的地即使质量不变也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因相互竞争而影响市场重新分配乃至削弱区域整体旅游吸引力的情况,为三市的竞合提供有力的保证,需要由政府出面,制定三市统一的游客管理计划,对三市实行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战略(史春云等,2006)。对三市实施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管理关键在于"整合",整合生态旅游资源,整合产业链,整合市场资源,整合不同行政区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打造江苏沿海生态旅游区。

(二)错位发展战略

要实施生态旅游竞合模式,三市应当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不同特色、现有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和旅游发展现状,实行错位发展战略。南通应发挥濒江临海、人文资源丰富、江海风情独特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具有江海风情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打造长江口独特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盐城湿地资源丰富,应重点依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生态湿地国家公园,建成世界级的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连云港应充分利用独特的山海风光,可以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着力打造具有海滨特色的江苏沿海北部海岸生态休闲度假地。

(三)创新发展战略

三市的旅游业在长三角区域内部相对比较落后,要实现其快速发展,必须要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不断通过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营造江苏沿海生态旅游发展的后发优势。要积极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发展大旅游,形成江苏沿海特色生态旅游产业集群;要强化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化、系列化、整体化开发,加大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新力度;要创新营销手段,共同开拓旅游市场;要加强管理创新,建立统一的环境容量评价体系和确定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的指标体系,以科学进行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和环境承载力评估;同时还要创新体制和机制,消除区域内各种障碍,保障三市的生态旅游合作的实施。

(四)精品开发战略

三市应在明确各自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整合部分生态旅游资源,实施精品开发战略,推出能够反映区域特色旅游形象的系列精品生态旅游线路,然后以这些精品旅游产品和线路为支撑,逐步塑造和推广江苏沿海生态旅游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如可整合连云港云台山森林公园和锦屏山森林公园,盐城华都森林公园以及沿海的墟沟、滨海、射阳、黄沙港、大丰、东台等六大林场,南通的狼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开发独具特色的江苏沿海山岳森林生态旅游线路。对此精品线路要加强其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在传统观光生态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加强运动型和疗养型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如开发适合年轻人的森林野营、狩猎,适合中老年人的休憩养生旅游产品等。

完善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竞合的保障机制

虽然近年来江苏沿海三市旅游协调合作取得了进展,但是大多仍留置于表面,一旦涉及到三市利益的分配及再投资问题,依然进度缓慢,不能形成有效合作。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保障机制,对政府、旅游企业等合作主体的行为加以引导、控制和协调,才能真正推进区域生态旅游竞合的持续深入。

(一)协调沟通机制

以自愿协商和相互妥协的方式,来解决平等主体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种有效机制。它可以依托正式的协商机构,也可以依托非正式的协商组织;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可以是低层次的,也可以是高层次的。政府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主体,在协调沟通中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其主要有三种形式:共同成立旅游合作组织,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生态旅游合作事务,重点考虑协调区域内合作与竞争的宏观政策及其实施,比如统一制定江苏沿海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签订跨界城市合作协议、框架、联合宣言等,作为生态旅游合作的依据和指导。在跨界城市合作中,政府作为最高利益代表,代表本城市与合作方签订合作的协议、框架、行动纲领等,以此作为合作的行动依据和指导。这是政府间调控旅游业区域联合的最有效、最常见的机制;以合作协调会议的形式推动合作的发展。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旅游合作会议,如协调会议、论坛、高峰会议、联席会议、研讨会等,及时总结合作所取得的成就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合作内容。

但是,仅仅政府间的协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企业是竞争的主体。政府应鼓励各旅游企业之间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相互渗透,在区域范围内开展企业联营、重组,扶持成立各类跨区域民间合作组织。民间合作组织可以是三市旅游领域的企业之间或个人之间结成各种联盟或小团体,比如自发成立旅游爱好者协会等等,定期进行信息交流等活动,协调三市板块微观层面上的竞争与合作。

(二)法律保障机制

法律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合作的法律规范机制和合作的法律惩戒机制。首先,要通过法律形式确定合作主体尤其是政府之间的合作。特别是要加强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中的标准化建设,以消除江苏沿海区域旅游联动中的标准、规章障碍。对于三市政府来讲,应该制订并完善江苏沿海旅游合作组织相关法律法规,负责标准化体系中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和充实完善,保证达成的协议章程、制订的制度标准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使区域旅游竞合调控法制化。另外,法律惩戒机制即以惩罚性的制度安排来防范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也是区域生态旅游合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区域旅游合作是一种互动行为,而互动的基本条件,是存在着对合作行为的激励和对非合作行为的约束。为此,在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之外,还离不开法律监督,通过相关法律规定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体现机会均等、利益分享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参与区域生态旅游分工合作而为全局利益损失局部利益等情况,给予合理的补偿;对违反区域生态旅游合作规则的行为追究经济及其它方面的责任,严厉惩罚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人文融合机制

有效地利用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交往历史悠久、联系源远流长等因素,来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却不可忽视的影响。因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地缘关系,因人口流动而形成的人际交往,因历史传统而形成的相互了解等,可以减少区域旅游合作的阻力,降低区域旅游合作成本,从而使得彼此的合作更易于达成,也更易于持久(葛立成等,2007)。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同处江苏沿海地区,地域相邻,文化相通,因此应主动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为生态旅游的合作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在旅游方面,三市旅游资源具有差异性,因此可互为旅游客源市场,通过旅游进一步促进彼此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吕军,刘承良.近域旅游区空间整合-竞合模式发展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2.陶伟,戴光全.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J].人文地理,2002.17(4)

3.史春云,张捷等.基于竞合模式的江苏沿江旅游空间组织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5)

4.葛立成,邹益民,聂献忠.中国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研究-基于主体、领域和机制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

猜你喜欢
竞合生态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向目的地进发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不作为的过失竞合
动物可笑堂
竞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