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思考

2013-08-15 00:46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参政党党派内部监督

王 升

(农工党黄冈市委员会,湖北 黄冈 438000)

加强和改进内部监督,事关民主党派战斗力和社会形象,事关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事关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不断强化内部监督,发展内部民主、维护内部团结、严肃内部纪律,努力保持党派组织的进步性和纯洁性。本文试析当前民主党派内部监督现状和水平,浅谈实现有效监督的路径。

一、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任重道远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是指各民主党派内部依据各自《党章》和内部监督条例对其领导班子以及各级组织与成员的约束和制衡。它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良性运行的重要举措。从近年来发展看,加强和改进党派内部监督仍然任重道远。

(一)思想上存在“三无”模糊认识

1、无须论。有人认为,民主党派占有的社会公共资源少,直接参与行政工作少,担任各单位“一把手”领导职务的更少,所拥有的可用于寻租的权力有限,违纪违法腐败土壤贫乏,没有必要强化监督。有人认为,各民主党派都是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高素质群体,集纳的社会名流多,各界别代表人物多,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于他人的认识和把握,自律能力足够强,无须监督。

2、无从论。有人认为,民主党派成员平时在各自所在单位忙于本职工作,大多对本党派组织的重大决策缺乏参与,对本党派成员情况缺乏了解,想监督也无法监督。有人认为,民主党派开展内部监督条件不够成熟,尚无经验借鉴,缺乏理论支撑,权利无以保障,对监督环境缺乏信心。

3、无用论。有人认为,目前各党派无论是下级组织、成员对上级组织、党派干部的自下而上监督,还是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监督、党派干部对成员的自上而下的监督,或者同级组织之间、党派干部之间和党派成员之间的横向相互监督,实质上都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意义。有人认为,党派内部监督结果作用不大,监督约束力不强,开展内部监督实际效果不大。还有人认为,党派加强内部监督重点在各级组织和领导,旨在加强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等职责,这部分人和这部分工作一直以来都在中共统战部门和政协机关的领导之下得到较好监督,不必加强党派内部监督。

(二)实践中存在“四不”现实表现

1、内部监督的整体意识不强。各民主党派自成立以来,对其成员的监督方式主要以思想教育、前期预防为主,习惯于自上而下、分散的监督,使得内部监督工作失之于软,导致多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内部监督意识淡薄,成员对内部监督认识不到位,不想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问题突出,基层组织内部监督氛围不浓、环境不优。

2、内部监督制度体系不健全。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条例的制定仅是制度建设开了个头,远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一是缺乏配套的惩处制度,没有实用的监督处理程序,内部监督制度执行操作性不强,内部监督难以落到实处;二是缺乏配套的权利保障规定,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权益保障不健全,参与监督积极性难以激发和调动;三是缺乏配套的考核管理机制,推进内部监督的组织领导体制、工作运行格局没有建立,内部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难以发挥。同时,省级以下组织多数没有制定贯彻落实党派中央内部监督条例的细则,内部监督制度规范化、具体化仍将是一个漫长过程。

3、内部监督渠道不畅。一方面,内部监察机构缺失。2008年后,各民主党派成立了以中央常务副主席为主任的中央监督委员会,但省级以下地方组织基本没有设专门的监察部门,目前只有极个别的省市级民主党派组织建立了监督委员会。另一方面,受理平台建设不到位。信访机构、举报电话、领导信箱、网邮系统等内部监督渠道和承载平台建设十分滞后,一些地方出现赴省越级上访等不和谐现象。

4、内部监督不力。一是对成员遵守章程、履行义务、保障权利等情况监督不到位。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只管成员进入,成员进入之后疏于管理、失于监督;二是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监督不到位。有的以市委(支委)会代替成员大会,以主委会代替市委(支委)会进行决策,内部干部选用缺乏民主;有的支部内部活动流于形势,不举行民主生活会;三是“进口”不严、“出口”不通。多数地方组织没有疏通不合格成员的退出机制,影响到民主党派组织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形象。

(三)形势上存在四个“必然要求”

一是顺应当代政党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政党是现代政治的产物,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近年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技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各种政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不同的挑战。作为参政党,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客观环境要求,加强和改进内部监督,是其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是其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促进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是响应执政党营造反腐大环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并注意借力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和各机构以及各相关院所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和各类监督员的民主党派成员智慧,注意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构成了民主党派内部监督的外部推力。同时,加强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将内部监督机制从执政党延伸到参政党,有助于形成共同营造反对腐败的大气候,有助于由共产党一党反腐向所有政党共同反腐的新局面转变。

三是保持民主党派本色的必然要求。民主党派的特色在于代表了特定界别的意志,保持追求真理、务求实效本色。而这些特色需要有效的内部监督来保障。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发展迅速,成员数量不断增长,成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成员对民主党派性质、对参政党职能、对自身权利义务知之不多。加强广大成员履行章程情况考察,监督成员履行义务、职责,促使他们早日成长为合格的成员,担负起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之责,比任何时候都迫切。

四是维护参政党廉洁和谐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随着全国各民主党派人数不断增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民主党派干部培养选拔迈上新台阶,同时广大成员进入人大、政协和担任各类监督员、评议员,参政议政愿望逐渐强烈,由此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并严重影响了民主党派形象。对非中共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派内部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已成为反腐倡廉的新课题。只有正确认识现状,尽快建立和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化解难题,提升监督水平,才能彰显和维护民主党派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工作分析

(一)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工作滞后原因

其一,监督机构长期缺位的影响。我国各民主党派并非从一开始就不重视内部监督工作,多数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构在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的存在。以1930年建党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为例,在1935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上,第一次设立监察委员会、创设内部监督机构。1947年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章程》对其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权限作出了相应规定。新中国建立后,从1949年到2002年农工党章程均未有设置内部监督机构的规定,直至2007年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章程规定“中央设立内部监督机构,对本党成员和组织遵守章程的情况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本党领导班子成员履行领导职务的情况”,才恢复设置内部监督机构。其他民主党派在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置上也有类似的历程。

其二,角色定位历史缺失的影响。八大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几十年来其各级组织没有直接管理社会事务,而且很少有成员直接拥有某一地方或某一领域的行政权力,更多的是由本组织各级领导人或少数成员通过人大、政协等任职,行使建议权、批评权。这些权力因参政党这一角色定位,而不像中国共产党那样一度“党政不分”,不像中共成员领导干部那样与物质利益、名誉地位关系紧密,其成员少有权力寻租土壤。因此,各大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因重在对遵守党的章程、重在履行党内职务等与廉洁、腐败关系不大的事项监督上,其成员对内部监督关注度并不高。

其三,党派工作性质单一的影响。除去党派章程贯彻落实情况,党派成员还有两个内部风险点,一个直接涉及金钱,与党务工作者相关;一个间接涉及金钱,与各级组织领导人相关。前者包括参与对党派财产的处置和党务经费的管理,资产变化次数少、资金支付金额小,发生腐败的几率低;后者包括推荐成员担任社会职务、以党派身份参加对外活动等,主要决策人为基层组织“一把手”,这些人是该级该组织最高职位者,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难于监督。同时,民主党派管理松散,成员平时都各自做本职工作,掌握不了准确的信息。这些都影响着党派内部监督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二)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未来发展评估

党派内部监督工作道路曲折,但前景光明。

第一,特殊的政党身份决定了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客体更加集中。加强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并非为打击民主党派自身的腐败犯罪,而旨在增进成员综合素质,完善党派内部工作机制,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发挥参政党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促进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共同抵御和扼制腐败现象的侵袭蔓延。因此,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可以概括为:以党派章程为原点,以工作监督、组织监督、政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1+3”监督,比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内容更集中、重点更突出、开展起来更容易。

第二,中国共产党表率作用决定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开展更加有力。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内监督,从建党那天起,就逐步确立了党内监督制度,并将其作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中共一大党纲即规定地方委员会“必须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到2004年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即其一以贯之的表现。正是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2008年各民主党派将内部监督工作提上日程,颁发条例,设立机构,发表意见,营造声势,共同推动,形成了中国各政党全面加强党内监督、齐心合力反腐败的良好局面。

第三,后发优势决定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效果会更加明显。八个民主党派内部监督虽然是新生事物,在新世纪之后才正式启动,但站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外在野党的肩膀上,广泛吸收借鉴,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地设计与推动,内部监督效果立竿见影。如参照执政党设立监察委员会,加强内部监督等作法,为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提供了很多参考。各民主党派立足参政党实际,认真鉴别、吸收,有效消化、转化,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可以保证实施后内部监督效果更好。

第四,科技发展迅猛决定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实施会更加高效。科学技术可以全方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特别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完成目标任务越来越轻松、高效。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内监督、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过程中,探索“制度+科技”模式,运用科学技术强化对人、物、事权的监督,有效提升了党内监督实效。民主党派作为社会各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是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的先锋,有责任、有必要、有能力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内部监督。

三、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工作建议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民主党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务求实效、与时俱进,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内部监督工作。

(一)注重开展内部监督理论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进方向。加强民主党派内部监督理论研究,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外在野党、反对党内部监督教训和成败,明确参政党内部监督的目标、原则、内容重点、方式方法,是加强和改进八大民主党派内部监督的坚实保证,应成为各党派提升内部监督当务之急的工作。

(二)注重规划内部监督制度体系

加强民主党派内部监督,第一位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参政党政治定位的、科学、完善、系统的内部监督制度体系。要顶层设计,统筹党派时代属性、界别属性,将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解决党派中存在的“不能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等问题。二是要完善具体操作制度。逐步将办事公开制度、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干部考核制度、干部任免和交流制度、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制度、询问与质询制度、失察责任追究制度等等,融入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之中,形成全面科学的制度体系。三是要加强制度执行。通过严格规范的执行,取得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实际效果。

(三)注重加大借鉴吸收力度

在监督主体方面,借鉴中共作法,加大监察队伍建设,确保有人管事、渠道畅通。在内部监督方式方面,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开展风险排查预警防控;推行“制度+科技”监督模式,运用“人防+技防”,实施全过程监督;加大党务公开力度,强化各项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述职述廉,开展民主评议考核;重视发挥党外和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等等。

(4)注重营造内部监督良好舆论氛围

抓好教育,突出参政党理论教育,帮助各级组织及成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优良传统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同心思想教育,帮助各级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自律和他律意识。开展宣传,建设一批警示阵地、宣传阵地基地,充分利用报刊、网站等工具,加大对内部监督意义、原则、内容、方式、方法和好做法、好经验的宣传,提高监督水平。同时,采取表彰激励、批评教育、函询诫勉等形式,强化内部监督结果运用,努力形成内部监督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参政党党派内部监督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党派我来的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案管中心与检察院内设相关部门衔接机制论要:以强化内部监督为视角
三大特别政党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