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探析

2013-08-15 00:46张文佳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非主流边缘化阶层

张 坤 张文佳

(1.2.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边缘化危机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危机

意识形态是指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价值观念的总和,它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对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客观反应,是该阶级或阶层的政治纲领、行动指南、价值取向、社会理想。

意识形态从对社会成员的控制力、影响范围、认同程度上讲,又可以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非主流意识形态则是社会上非统治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诉求。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存在斗争,存在转化,并且结果直接指向政权。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意识形态的斗争归根到底都是政权问题。

这两种意识形态在斗争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由原来主导地位下降到非主导地位,丧失原有的控制力、影响力、认同度,这个过程就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过程。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意味着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上升,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就有可能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当前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反过来会影响经济基础。基于我国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不能撼动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我国产生了许多新的阶层、新的团体以及新的利益集团,也产生了维护其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加上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从未改变,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严重冲击以及被“边缘化”的危险。

(二)我国当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1、自由主义的泛滥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现在仍然有一定市场,这种思潮反对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倡导市场经济的绝对自由,追捧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其危害非常严重,其直接目的就是瓦解社会主义体系,建立资本主义体系。苏东剧变、我国的“八九”政治风波都是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恶果。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曾郑重地指出:“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十年,现在看来还不止二十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这个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1](P379-380)邓小平清楚地认识到资产 阶 级 自由化思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严重危害性,警告后人要高度警惕。

2、拜金主义的横行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与人的关系已经异化为金钱、利益关系,金钱、资本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目前我国部分人群对金钱的崇拜、对奢侈品的向往以及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拜金主义行为对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勤俭节约、共同致富等观念产生了严重冲击,部分人群对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的不相信、不支持、不认同,可以说是拜金主义滋生下的恶果之一。

3、个人主义的崇拜

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社会倡导的一种价值标准和道德准则,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价值,尊重个人的个性和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主义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追求,在我国新兴阶层中较为流行。这些新兴阶层包括大中型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专家阶层和白领群体、高级知识分子、民营企业家和私营企业主、特权利益群体等,他们追求个人主义,肯定自己的利益和价值、维护个性的发展、强调个人的地位、尊崇个人的自由。然而过度强调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将会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生,让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着危机。

4、官本位、权本位等封建思想的残余

“官本位”、“权本位”思想是我国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残余。无论政府公务人员,还是普通公民,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以“权力”作为衡量人的价值标准。用这样的标准去“为人民服务”,用这样的标准去争取权力,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倡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相违背的。这种意识的存在,不仅造成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认同,就连一些当权者自身也可能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质疑。

5、民族分裂主义的破坏

“藏独”、“疆独”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企图分裂国家、民族的意识和活动对我们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造成严重的冲击。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主义极端性的产物,他们利用宗教矛盾和民众情绪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以极端性和残暴性建立的“权威地位”和左右民众的能力。这种分裂祖国的破坏活动自建国以来始终存在,就说明当前还有一小部分狂热的分裂分子还是信仰它,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也不可小视。

以上几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同我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不相符的,有的甚至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探寻非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对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二、利益冲突——“边缘化”危机的根源

(一)利益多元化导致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经营成果分配,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我国现在正处在政治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政治领域也在向社会民主式的政治结构过渡。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必然引起人们观念上的新旧更替,一些新的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就应运而生。但是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中,有的意识形态是歪曲的、违背社会主义道路的,是腐朽的意识形态,如“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他们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意识形态,进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也有一些人们过度信仰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对于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否定、不认可、不信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以破坏。由此,主流意识形态在多元化意识形态中腐朽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就可能面临着边缘化的危机。

(二)利益分配占优势地位的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质疑

随着分配方式的转变,在社会利益分配中占有相对优势地位的人构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了新的思想形态,并提出新的政治要求。他们占着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只顾贪图享乐、过度注重个人利益和价值,为了巩固他们的既得利益,在主流意识形态不能维护、甚至损害到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会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认同、不信仰,提出质疑,并试图使他们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普遍化,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信仰危机。

(三)利益分配占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漠视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蓝皮书》副主编、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指出,全社会总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基尼系数目前在0.5左右。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按照陈光金的推算,我国贫富差距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对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民族来说,过度的贫富差距将会使利益分配占弱势地位的群体同新兴的优势阶层的矛盾加剧。同时,部分群众在社会分配中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不得不对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质疑,因为以前一直信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没有使他们获得较大利益,这样就会使他们淡化、漠视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四)国际利益对比下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不信仰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危机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P276)马克思的话预言了这场资产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还有资产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的输出,其目的就是“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利用我国对经济、资金、技术的需求,以经济和科技为载体,以此对我国诱压兼施,并通过舆论宣传和思想渗透来动摇我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另外,一些国人看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比我们国家要高,自己付出同样劳动却得不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那种收益,利益比较之下就会认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造成了这种差距,从而倾向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质疑,失去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成员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会选择不同的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对此,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引领多元思潮

当前我国在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扩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扩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3](P379-380)有阶级斗争就有意识形 态 的 斗争,客观地、理性地对待阶级斗争也就意味着必须客观、理性地对待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这就要求对待多元化意识形态时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时要对非主流的意识形态进行甄别,坚决遏制“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残余思想、民族分裂主义”等腐朽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

(二)以公共政策为基础,注重利益分配,凝聚社会主流思想

作为统治阶级的工人阶级中有一部分人在利益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国家要注重对这部分群体的利益保护,为其提供更加公平更为合理的分配制度。“政治意识形态对决策过程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制约作用,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带有一定的价值观念的。”[4](P143-144)我们在进行 公 共 政 策制定时重视多重并倾向于弱势群体的利益分配,让他们能够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例如,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社保、文化等社会保障体系,限制新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相对优势,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合法性分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决打击惩处非正当性的利益分配,从而凝聚社会主流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三)以舆论宣传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当前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舆论宣传方面也更多倾向于对经济建设的宣传,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很多群众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对自身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楚,加上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从而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认同,也没有社会主义信仰。这样就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强化舆论宣传的作用,让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同时也要加强对新阶层的意识形态教育,让其认识到“先富帮后富”,强化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四)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解决好意识形态这个上层建筑问题还是要从生产力上入手。“民族分裂主义”、“和平演变”、“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在我国还有市场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当前的生产力还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说过:“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5](P617)要巩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就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巩固工人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在当前就是要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对这一体系的普遍认同感。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非主流边缘化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反思西方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以近年来国内非主流历史话语为对象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萨娜的“边缘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