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诊断及预后分析

2013-08-21 01:45冯奇科熊天德
中外医疗 2013年8期
关键词:积气坏死性肠壁

冯奇科 熊天德

广东省云浮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云浮52730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是胀腹、胆汁样呕吐和便血。主要在早产儿和出生时低体重儿发生,死亡率高,因此。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已成为新生儿科的重要问题。为了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诊断及预后情况,提升诊断能力,减少误诊的几率,该文选取该院2009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33例病例,现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诊断及预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进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共 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 1~15 d,体重 1.9~2.6 kg,诊断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有:大部分有呕吐,黄色的呕吐物15例,咖啡色5例,腹胀伴有胃潴留14例,排水样便9例,血便4例。

1.2 影像学诊断

所有患儿进行腹部X线检查或者超声检查,腹部X线检查包括:腹部仰卧前后位、腹部立位,必要时摄水平侧位,早期病变采用间隔12~24 h摄片追踪观察(如图1)。腹部X光检查能显示出存在肠壁积气的改变,这样可以清楚诊断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如图 2)。

图1 早期病变

图2 肠壁积气

发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时,患儿会出现高血比容、血小板低下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如果加上白血球低下,那么其预后较差。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依照分期诊断要件可以分成三期:第一期是指只有腹胀、血便、活动力差,但腹部X光检查没有肠壁积气;第二期是指确定有肠壁积气 ,严重者甚至有肝门静脉积气;第三期是指有腹水或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障碍,甚至出现腹腔积气的症状[1]。

若腹部平片改变不明显,可改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若在腹腔有积液,穿刺为血性积液,表明发生肠坏死。

2 结果

诊断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该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腹部X光检查结果显示肠壁积气12例,占总例数的36.36%;气腹9例,占总例数的27.27%;肠梗阻6例,占总例数的18.18%。

根据分期诊断要件分为三期,第一期有10例;第二期有17例;第三期有6例,其中第三期较严重,需要综合治疗。

3 预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差,出现腹腔渗液、气腹,预示病情,其死亡率高,约在10%~30%的范围不等,肠道狭窄的发生率约在20%~25%的范围波动[2]。治疗后存活率约50%~70%。肠管胀气可能出现加重,部分肠管会出现形态不规则、僵直甚至固定;肠的间隙增厚>3 mm;表现出动力性肠梗阻;肠壁积气变得广泛、变得明显;合并门静脉积气;气腹/腹腔渗液也增多,提示肠坏死或肠穿孔。

3 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由多因素造成的,包括早产、低氧、肠道缺血,肠道喂养以及肠细菌的移行。新生儿体内分泌型IgA的缺乏,人工喂养液可直接损害肠粘膜,同时也促进细菌的繁殖,因此提倡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确诊方法之一是腹部X线检查,其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其中,肠壁积气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直接征象,可分为粘膜下积气,肌层或浆膜下积气。粘膜下积气表现为多数小泡状透亮影,分布于小肠部位;肌层或浆膜下积气表现为肠壁内条状或环形、半环形透亮影。随着病情的加重,肠管局部病变坏死,气体直接进入腹腔,可形成气腹[3]。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时采用腹部超声方法,肠壁增厚、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腹水和胆囊周围积气可以表现出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声像图表现为多发性肠壁肿胀和增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壁出现缺血缺氧,肠壁黏膜屏障破坏,这将形成肠壁积气,气体进一步到肠壁小静脉,最后形成门静脉积气。其中门静脉积气和腹水的诊断敏感性优于X线。腹部超声比腹部X线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腹部超声可以协助腹部X线,作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确诊方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像检查方法还有CT和MRI检查。有文献表明,超声检查对显示<1.0 mm的气体方面,可表现为散在于门静脉的颗粒状高回声区,表明有较多微量的气体,若表现为斑片状则表明有较多气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CT检查主要表现为节段性肠壁增厚,肠间隙较为模糊,肠黏膜出现水肿,而肠壁内呈现弧状积气阴影,肝脏内可出现枯枝状的低密度气体阴影,增强扫描可见肠内气体的分布沿门静脉[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MRI检查的主要表现为T1WI、T2WI上显示肠壁积气为线状或多环状的低信号,T1WI上腹腔液体为低信号而T2WI上腹腔液体为高信号,T2WI上肠系膜水肿为高信号[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一定的X线表现特征,但需要和肠套叠、中毒性肠麻痹、机械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相鉴别。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临床主要症状为突发腹痛、呕吐,婴幼儿可见阵发性哭吵,出现果酱样血便。触诊腹部可触及包块,但无发热与感染性休克表现。中毒性肠麻痹存在腹泻症状,多为血便,但X线检查无无肠壁间积气等现象。机械性肠梗阻的腹部X线检查可见较大跨度的液平面,肠壁常较薄,肠壁间隙无增宽模糊现象,同时肠壁无积气。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可出现腹胀症状,X线检查显示小肠、结肠出现充气阴影,易与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混淆。但先天性巨结肠常有便秘史,可结合X线动态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肠壁积气征。

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在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时,也需要积极监测,防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出现合并症或者发生其它并发症,注意危重病症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腹部X线检查、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这将有助于改善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预后[6]。

[1] 王洪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203.

[2] 钟麟,唐耘熳.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外科治疗及预后[J].中国临床医生,2003,31(12):20-21.

[3] 侯燕莉,荆长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疗前沿,2011,6(5):70-79.

[4] 曾丽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治进展 [J].江西医药,2011,46(12):1143-1145.

[5] 李德渊,母得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6):444-447.

[6] 唐毅,计晓娟,杨春江,等.超声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3):1347-1349.

猜你喜欢
积气坏死性肠壁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