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模化奶牛场保健思路

2013-08-31 01:51王永智
中国乳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奶牛场犊牛瘤胃

文 / 王永智

(四方力欧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我国乳业的飞速发展,规模化奶牛场的建设速度异常迅速。各大乳品企业或乳业集团为增加优质奶源,陆续投建了一批设计、建造一流的规模化奶牛场。但是,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奶牛保健工作的管理疏漏。

1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保健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1.1 对奶牛保健重视不够

从原来的中小型奶牛场,转变为大型规模化奶牛场,不单是简单的牛群数量的增加,养殖方式和养殖理念也要随之改变和提高。国家的防疫政策一直都很明确,即“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但中小规模的奶牛场,通常对 “以防为主”的重视度不够,只进行一些常规的防疫和消毒,甚至有些奶牛场对这个程序也做的不够彻底。原来的中小型奶牛场因为规模小,奶牛数量少,奶牛场配备的兽医也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牛场的死淘损失可以控制在奶牛场主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所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但随着奶牛场规模的扩大、奶牛养殖数量的增多,奶牛场病牛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一旦出现群发性疾病,病牛数量会更多,很难做到一一对应治疗。而且目前很多转变后的大型规模化奶牛场还在沿用原来的防疫方式,虽然更规范、更全面了,可是重视程度和工作方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1.2 大部分奶牛场的奶牛保健工作还处于很被动的局面

完成常规防疫和程序性消毒以后,很多规模化奶牛场就局限于奶牛发病时的被动治疗,即只在奶牛表现出明显症状时,才进行治疗。而奶牛的疾病诊断治疗对兽医的诊治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但一个奶牛场又不可能拥有那么多的高水平兽医,所以漏诊、误诊、治疗不当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①在巡舍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患病牛只;②病牛诊断过程中不能准确诊断病牛疾病;③确诊后治疗方法不得当,治标不治本。上述情况,导致患病奶牛治愈率不高,患病奶牛越治越多,兽医越来越忙,越忙治愈率越低,最终导致牛只死淘率急剧上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1.3 奶牛场过分追求效益最大化

奶牛场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追求奶牛在泌乳期的低成本高产出,会在整个泌乳期内多次改变日粮结构,从而给奶牛瘤胃造成频繁的应激,进而导致奶牛消化系统异常,使瘤胃处于亚健康状态。当瘤胃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奶牛不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很容易被牧场管理者忽视。久而久之奶牛的消化能力就会减弱,采食量下降,产奶量下降,继而表现为蹄叶炎、乳房炎。当表现出全身症状时,已经为时已晚,而且由于兽医水平高低不一,很可能找不准病因,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最后导致牛只死淘数增加。

1.4 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奶牛养殖行业具有脏、苦、累的特点,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选择从事奶牛养殖工作的很少,其中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奶牛场兽医者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还不能满足规模化奶牛场的人员配置需求。

2 奶牛保健关注点

要改变规模化奶牛场的保健思路,把防病作为奶牛保健工作的重中之重。疾病预防的工作比重应占整个保健工作的80%以上。常规操作及工作重点如下:

2.1 全面彻底的消毒

全面彻底的消毒包括:①人员、车辆的强制消毒;②牛舍、场区的定期消毒;③食槽、饮水槽、TMR搅拌车的常规消毒;④奶牛排泄物、流产胎儿、胎衣、死亡奶牛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

2.2 严格的免疫、检疫操作

免疫、检疫时必须认真严格、一丝不苟,做到100%的免疫率和100%的抗体合格率,否则必须进行补注。同时,要对检出的患病奶牛及时进行隔离或处理。

2.3 认真落实奶牛的常规保健

保证每头奶牛每年进行2 次修蹄和驱虫工作。而且,必须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4 其它

包括:①重点关注围产牛、犊牛、泌乳牛,特别是高产泌乳牛;②关注饲养管理,降低肢蹄病、繁殖类疾病及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③关注挤奶厅,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3 奶牛保健思路

奶牛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部门很难做到分工明确。有很多工作一旦明确到某个部门,如果部门主管没有全局概念,不能全面考虑,而只考虑自己部门工作任务时,就有可能给其它部门工作留下后患,导致其它部门工作的被动,特别是奶牛保健工作。所以,奶牛的保健工作要穿插于奶牛场的各个部门中,才能防患于未然。建议奶牛场采用图1所示的组织结构。

3.1 挤奶部

挤奶部主管和挤奶组长均由兽医专业人员担任,在负责管理挤奶部工作的同时,负责泌乳牛的乳房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主要工作是从奶厅管理及挤奶操作入手,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工作重点在于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3.2 接产组

接产组由育种部管理,组长由兽医专业人员担任,同时配备产房兽医。工作职责:①负责奶牛场的接产工作;②负责奶牛产前保健和产后监控,控制繁殖疾病发病率;③负责产房所有奶牛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工作重点在于产科疾病的预防。

3.3 犊牛组

犊牛组配备专职兽医,由饲养部犊牛组长直接管理。负责所有犊牛阶段奶牛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犊牛兽医配合犊牛组长,加强犊牛阶段的饲养管理,以降低犊牛疾病的发病率。

3.4 防疫兽医

防疫兽医的主要职责:①负责进入奶牛场人员、车辆的强制消毒(图2,图3)。必须做到消毒没有死角,而且要保证强制消毒的时间。及时配比更换消毒液,并管理、检查门卫对防疫消毒工作的落实情况;②负责牛舍、场区的定期消毒,保证消毒没死角,而且要保证消毒质量;③负责食槽、饮水槽、TMR搅拌车的常规消毒,保证奶牛的饮食卫生;④负责奶牛排泄物、流产胎儿、胎衣、死亡奶牛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做到及时、彻底;⑤负责免疫、检疫计划的制定、组织执行,抗体检测及检出牛的及时处理。

3.5 治疗兽医

治疗兽医负责除乳房炎、犊牛和产房以外的所有奶牛的疾病诊断、治疗工作。工作重点为病牛的及时检出和疾病的准确诊断。病牛检出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奶厅对挤奶过程进行全程蹲点观察,以便及时检出患病牛。同时对产奶量、运动量变化进行监控,获得对疾病诊断有用的信息。二是对各牛舍奶牛进行认真巡查,仔细观察奶牛精神、食欲、采食量、步态、姿势等有无异常情况。

3.6 保健兽医的职责

3.6.1 保证奶牛瘤胃健康、增强奶牛抵抗力,降低乳房炎和蹄叶炎的发病率。

具体做法为:①监督检查TMR日粮制做、配送、饲喂,保证日粮质量优良,营养均衡、饲喂合理。②饲料中添加中药添加剂。主要功效为:调节瘤胃酸碱度,保护胃黏膜;培养瘤胃益生菌,提高饲料利用率;兴奋瘤胃及消化系统,增加采食量;激活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疾病发生率。笔者曾在多个奶牛场给奶牛饲料中添加自配中药添加剂,效果明显,且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相当于粗饲料,可长期添加,适口性好,不影响牛只采食,保健成本低收益大。③口服左旋咪唑。首次口服150 片/头,间隔21天后口服100 片/头,每年春秋两季各一次。此法不但可以驱除奶牛体内外寄生虫,而且可以提升牛只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此方法可配合中药预防同时使用,效果更佳。

3.6.2 减少奶牛热应激

监控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饮水温度控制、饮水清洁等工作执行情况,减少一切可能使奶牛产生应激的因素。

3.6.3 注重牛场环境卫生

监督运动场清理、卧床整理、牛舍粪污清理、蚊蝇驱杀等工作,为奶牛创造一个空气清新、整洁干燥的休息环境,保证奶牛的休息时间和质量。

3.6.4 做好奶牛肢蹄保健

必须保证浴蹄质量、次数和效果,及时更换和配备浴蹄液。发现肢蹄疾病奶牛,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保证每头奶牛每年2 次的常规修蹄保健工作。

3.6.5 做好奶牛驱虫工作

主要包括驱虫计划的制定、组织执行及驱虫效果的监测。

猜你喜欢
奶牛场犊牛瘤胃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犊牛肺炎巧防治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真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