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焦虑抑郁障碍共病54例临床研究

2013-08-31 07:09何洪程王增信王建芳
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共病抗抑郁躯体

何洪程 王增信 王建芳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一种慢性及致残性的精神障碍。老年焦虑障碍其特征多与抑郁共病,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受损,伴有明显的痛苦及躯体症状[1]。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多,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有文献报道[2]老年人口中焦虑抑郁障碍共病很常见,而且共病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更为复杂。为总结老年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特征,本文对54例老年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老年精神医学科住院老年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的焦虑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与统计手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排除其他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抑郁障碍。共54例患者,其中男15 例(占27.78%),女 39 例(占 72.22%),男女之比为1∶2.6;年龄60 ~86 岁,平均(77.11 ±8.89)岁,60~70岁30例(占55.56%),71~80岁21例(占38.08/%),81 ~86 岁 3 例(占 6.36%);来自农村 21例占(38.08%),城郊 10 例(占 29.00%),城市居民23 例(占 42.92%);文化程度:文盲 4 例(占4.03%),小学41例(占75.92%),初中及初中以上 9例(占20.25%);平均病程(5.2 ±2.3)年,发病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时间6~19个月,平均(9.0±3.2)个月。入院时HAMA平均(24.45 ±8.16)分;HAMD 平均(28.22 ±7.12)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以精神与躯体焦虑为主要表现者,予米氮平15~45 mg/d,每晚1次服用;或文拉法辛缓释片75~150 mg/d,每晚1次,餐中服;或帕罗西汀20~40 mg/d,每早服用。对情绪不稳者应用情感稳定剂,拉莫三嗪25~75 mg/d,2~3次/d服用;或奥氮平2.5~5.0 mg/d,每晚服用。严重睡眠障碍者,辅以苯二氮 类药物,劳拉西泮0.5~2.0 mg,每晚服用;或艾司唑仑1~2 mg,每晚服用。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辅以心理支持治疗。用药初始剂量宜低,缓慢增量。自主神经症状显著者加谷维素口服。部分住院患者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刺五加注射液、吡拉西坦注射液等药物。

1.2.2 评定工具及方法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由精神科主治医师分别评定HAMA及HAMD一次。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查脑电图、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腹部彩超、血常规、尿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血液生化检查等。

1.2.3 疗效标准 以 HAMA、HAMD减分率判定疗效。减分率≥80%为临床治愈;50% ~79%为显著进步;30% ~49%为好转,减分率<30%为无效,临床痊愈+显著进步+好转=总有效率。

1.3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输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精神症状特征 老年焦虑抑郁共病患者,临床精神症状呈多样化、复杂化,既有焦虑症状,又有抑郁症状,伴躯体障碍多见,少数合并精神病性症状。见表1。

表1 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精神症状统计

2.2 躯体化症状 老年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合并躯体化症状比例高,躯体化症状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慢性疼痛症状为主。见表2。

表2 54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躯体症状统计

2.3 治疗前后 HAMA、HAMD评分比较 HAMA、HAMD量表评分在治疗后第2、4、8周末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表明经治疗患者取得良好疗效。HAMA、HAMD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第2周末就已起效,且疗效随时间延长而同步上升。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

表3 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

2.4 疗效评价 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支持治疗8周,治疗后第8周末临床痊愈36例,占66.67%;显著进步4例,占7.41%;好转9例,占16.67%;无效5例,占9.25%。无效者经颅脑MRI证实均为脱髓鞘脑病,总有效率90.75%。

3 讨论

焦虑症在成年人群中常见,并且常与抑郁共存。本研究与其他研究显示老年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更为常见[3],且老年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多伴有躯体症状。大多数患者只对他们的医生主诉有躯体症状,较少反映出情绪症状。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如果单纯以躯体疾病就诊于综合类医院,医生识别出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很低。许多医生根据患者所述不适部位开出各种检查,如心电图、头部CT/MRI、心脏血管造影、消化道内窥镜等。过多的重复检查手段,不仅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而且更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担。但获得的检查结果,往往又不能解释患者的躯体症状,令医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困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检查结果不能够说服患者,有可能使患者对医生的诊断能力产生怀疑,或者造成医患的沟通困难,这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老年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识别,有条件者可借助医学量表帮助诊断,对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不必要的实验检查,减轻患者负担,有重要实际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精神药理学的进展[4],人们逐步认识到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失平衡及脑内含量降低[5],与焦虑、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这就为临床治疗焦虑抑郁共病提供了治疗的理论基础。而新型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主要是恢复5-羟色胺等神经元正常电冲动的释放,达到突触间隙正常神经递质水平。因此,即可抗抑郁,也可抗焦虑。本研究也提示,应用有以上药理作用的文拉法辛缓释片、米氮平等药物,对缓解抑郁、焦虑共病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世界生物精神病学联盟(WFSBp)2009年4月发表了一条重要意见,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作为治疗焦虑障碍的一线药物。通过本研究资料显示:对严重情绪障碍的焦虑患者,应用小剂量的奥氮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据文献介绍[6],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单纯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等特征,这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通过本研究资料证实,较早的明确诊断,及时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综合干预,辅以心理支持治疗,效果满意,总有效率90.75%。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提高对老年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积极干预治疗,疗效满意。

[1]Melinda A,Stanley,PhD,Nancy L,et al.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mong Older Adults in Primary Care[J].JAMA,2009,301(14):1460-1467:

[2]苏亮,施慎逊.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概况[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12):955-956

[3]王双,李敬筠.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5):933

[4]季建林.焦虑障碍为什麽用抗抑郁药治疗[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4):283

[5]何洪程,葛茂宏,胥爱平,等.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36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10):954

[6]袁勇贵,张心宝,吴爱勤,等.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临床特征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166-168

猜你喜欢
共病抗抑郁躯体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浅谈散偏汤合四逆散治疗偏头痛-抑郁症共病
现在干什么?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搬家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