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4—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3-09-01 10:42龙雪丽王旭霞张晓曙蒋建祥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乙脑乙型蚊虫

龙雪丽,王旭霞,张晓曙,王 颖,蒋建祥

(1.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媒介蚊虫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1]。甘肃省自1958年开始有乙脑疫情报告数据,20世纪70年代发病率达0.61/10万~1.84/10万;80年代随着乙脑疫苗的使用,发病率逐年降低,2008年甘肃省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进一步控制了发病率。为了解甘肃省乙脑流行特征,做好乙脑预防和控制工作,笔者对2004—2011年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乙脑发病资料来源于2004—2011年甘肃省14个市(州)通过网络直报的乙脑病例个案信息。2008—2011年乙脑接种资料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监测管理系统。

1.2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有关数据采用Excel 200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2004 —2011年乙脑发病概况

2004—2011 年,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2008年,甘肃省报告发病率分别是0.62/10万、0.26/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8/10万、0.23/10万),其他年份甘肃省报告发病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是近年甘肃省发病率最高的一年。2008年甘肃省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发病率连续下降,2011年降至最低水平(0.08/10万)(见图1)。

图1 2004—2011年甘肃省乙脑发病率与全国比较(/10万)

2.22004 —2011年乙脑病例的三间分布

2.2.1 季节分布 2004—2011年乙脑发病从5月开始,8月为高峰期,9月明显下降。6—9月报告病例数占年报告病例数的76.19%~100.00%,其中,7—8月报告病例数占年报告病例数的42.85%~84.57%。2006年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份(见图2)。

图2 2004—2011年甘肃省乙脑报告病例月分布

2.2.2 地区分布 2004—2011年,甘肃省共有9个市(州)有乙脑病例报告,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地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市(州):陇南、天水、平凉,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11/10万、0.54/10万、0.49/10万。兰州以西仅张掖市报告1例乙脑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系在陕西省汉中市打工期间感染,不属于本地病例,故2004—2011年兰州以西无乙脑疫情报告(见图3)。

图3 2004—2011年甘肃省各市(州)乙脑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

2.2.3 人群分布 2004—2011年,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以0~14岁组最高,但≥45岁组发病呈现出小高峰,尤其是在发病水平较高的2006年,45岁~、60岁~发病率达0.69/10万、0.94/10万(见表1)。

表1 2004—2011年甘肃省乙脑年龄组报告发病率(/10万)

2.3 乙脑疫苗接种情况

2.3.1 乙脑疫苗常规接种 2004—2011年甘肃省兰州市以西5市因无本地乙脑疫情报告,所以,2008年在这5市之外的其他市(州)将乙脑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8月开始对适龄儿童接种乙脑疫苗,第1剂(基础免疫)接种率为84.50%,第2剂(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8.15%。2009年,第1剂接种率为95.36%,第2剂接种率为94.33%。2010年,甘肃省将兰州市以西5市的乙脑疫苗接种也纳入免疫规划,第1剂接种率为99.54%,第2剂接种率为99.19%。2011年,第1剂接种率为99.77%,第2剂接种率为99.61%。

2.3.2 乙脑疫苗强化免疫 2008年6月,在“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陇南市文县、武都区、康县以及甘南州舟曲县、迭部县5个县(区)针对8月龄~9岁的儿童开展乙脑疫苗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报告接种率为95.95%。

2009年6 月,在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武山县,陇南市成县、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9个县(区)针对8月龄~8岁儿童,在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5个县(区)针对8月龄~7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报告接种率为97.11%。

3 讨论

乙脑发病水平与人群免疫水平、自然感染水平、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居住环境、牲畜圈养方式、稻田生产等生活方式和农业实践等因素短期内变化不大的条件下,人群免疫水平、自然感染水平、自然因素和蚊虫乙脑病毒携带水平等可能是影响乙脑发病的最主要因素[2,3]。2006年甘肃省高温天数和雨量增加可能是影响乙脑发病的主要自然因素。另外,在未实施免疫规划的情况下,乙脑每2~3年会呈现出一个发病的小高峰。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手段,甘肃省2008年将乙脑疫苗接种纳入免疫规划,之前甘肃东南部高发地区几乎未开展乙脑疫苗的接种工作。随着乙脑疫苗的广泛接种,有效地控制了乙脑发病水平,2009—2011年乙脑发病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目前,在乙脑疫苗广泛接种的情况下,成人发病的问题凸现出来,尤其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一旦发病,致死、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在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必须关注成人发病的问题[4,5]。

“免疫+监测”是控制和预防疾病的最佳途径,因此乙脑的预防控制工作也应从这两方面加强。笔者认为,要做好3方面的工作:(1)继续加强对乙脑病例的报告,尤其是加强对医院住院疑似病例的监测,提高病例监测的敏感性;提高病例的实验室确诊率。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对传染病诊断知识的学习,规范乙脑诊断标准,提高对传染病的诊断意识,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对各类疑似传染病病例进行主动采样。(2)开展乙脑媒介蚊虫监测与动物宿主监测工作,提高媒介蚊虫种类及蚊虫密度监测的质量,明确监测和采样方法,了解当地优势蚊虫种类,及时分离病毒,分析蚊虫消长指数、自然因素和气象因素等与乙脑发病的相关性。(3)加强乙脑疫苗的常规接种工作,将乙脑疫苗接种增加到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之中,提高乙脑疫苗两剂次全程接种率[6]。

[1]彭颖,余光开.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J].医学综述,2007,13(2):121-122.

[2]李艺星,尹遵栋,李军宏,等.中国2004—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28-532.

[3]赵川,向光明,余光开.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5,11(12):1119-1121.

[4]尹遵栋,梁晓峰,李艺星,等.运城市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与免疫,2007,13(3):270-273.

[5]王旭霞,李艺星,尹遵栋,等.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疫苗与免疫,2010,16(3):246-250.

[6]杨俊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的意见书[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1):93-94.

猜你喜欢
乙脑乙型蚊虫
辛巴狗幽默日常
带您了解蚊虫驱避剂
夏天来了 实用防蚊虫妙招请收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蚊子带来了可怕的乙脑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快乐大讲堂③蚊虫叮咬止痒法
健康儿童乙脑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初秋谨防猪乙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