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葛根素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2013-09-01 10:42闵三旭邓子文陈吉兵师艳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葛根素甘草酸紫癜

闵三旭,邓子文,陈吉兵,师艳萍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过敏性紫癜(HSP)是侵犯皮肤及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一种变态反应性血管炎[1],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儿童较多见。其病理改变为广泛的小血管白细胞浸润性血管炎,病变可累及皮肤、肾脏、关节、胃肠道黏膜等。因致病因子复杂,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复发率高。我院皮肤科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葛根素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4 名HSP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2],并排除相似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中男64例,女50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2岁,平均8.2岁。从发病至入院,病程最短1天,最长1.5年。伴有关节症状者41例;伴有消化道症状者52例,其中腹痛伴肉眼血便者18例,腹痛伴粪便潜血阳性者33例,仅有腹痛者19例;伴有肾脏损害者23例,其中蛋白尿者19例,蛋白尿、血尿同时存在者16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Ⅰ组38例和对照Ⅱ组38例。3组患者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在治疗前1周和治疗过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类药物者;(2)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合并严重感染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4)妊娠、哺乳期患者;(5)上述药物禁忌及过敏的患者,或在治疗中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者。

1.2 方法

3组患者均卧床休息1~2周,减少活动,戒断接触可疑过敏原,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鱼、虾、牛、羊肉,蟹类等易致敏食物。3组患者均常规使用氯雷他定、复方芦丁、西咪替丁、维生素C及10%葡萄糖酸钙抗过敏治疗。治疗组自入院日起加用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8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缓慢静滴,1次/日,葛根素注射液100~400mg(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静滴,1次/日,用至临床症状消失后停药。对照Ⅰ组仅行常规治疗(氯雷他定、复方芦丁、维生素C、西咪替丁、钙剂),临床症状消失后停药。对照Ⅱ组自入院之日起加用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8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缓慢静滴,1次/日,用至临床症状消失后停药。

2 结果

2.1 观察及疗效判定标准

3组患者用药后开始观察,于第 3、5、7、9、11、14天分别记录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药物副作用及复查血、尿、便常规,肾功能等,两周后评价3组患者疗效,并随访1年。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两周内皮损及全部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无反复;大便隐血、血尿、蛋白尿消失。显效:两周内全部症状及体征或大便隐血、血尿、蛋白尿检验结果仅1项未恢复正常;但皮损及全身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有效:两周内全部症状及体征或大便隐血、血尿、蛋白尿检验结果有两项及以上未恢复正常;但皮损及全身症状均较治疗前有好转。无效:两周内全部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反复出现伴大便隐血、血尿、蛋白尿1项以上检验结果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显效率。

2.23 组疗效比较

3组患者治疗两周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痊愈33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97.4%;对照Ⅰ组痊愈23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78.9%;对照Ⅱ组痊愈24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81.6%。3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χ2=7.80,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Ⅱ组(χ2=3.89,P<0.05),3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25,P<0.05)(见表 1)。

表1 3组患者治疗两周疗效比较

2.33 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的平均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的平均时间比较(天)

2.4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两例出现轻度恶心、腹胀,减慢输液速度后再未发生。对照Ⅰ组治疗中有1例出现轻度头痛、头晕,对照Ⅱ组有1例出现心悸,1例出现轻度恶心,未作特殊处理,症状均自行消失。3组均未有因药物副作用耐受性差而终止治疗的患者。

2.5 随访结果

治疗组随访36例,两例失访,无一例复发。对照Ⅰ组随访37例,失访1例,复发3例(8.1%)。对照Ⅱ组随访37例,失访1例,复发2例(5.4%)。5例复发患者治疗方案改为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静滴,两周显效,4周后均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全身无菌性小血管炎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亨综合征,其机制主要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为血管炎综合征中最常见类型。病理表现为广泛的急性无菌性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炎症反应,常见血管壁的灶性坏死及纤维沉积,受累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发病机制为: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后其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毛细血管无菌性炎症改变,临床可伴有内脏器官出血和水肿,以及凝血功能紊乱等。Ig A在本病的免疫学发病因素中起一定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抑制性T细胞(T s)功能增强。该病的临床表现除皮肤特异性紫癜外,其他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的特异性。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不甚理想,病程长且复发率高。

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是由甘草酸单铵、甘氨酸、L-半胱氨酸组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应用于过敏性紫癜的药理作用主要有[4]:(1)抑制局部阿瑟氏反应和施瓦茨曼氏现象等的抗变态反应作用。通过抑制磷脂酶A 2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在变态反应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进而发挥抗炎作用。(2)抑制类固醇在肝内的失活,减缓类固醇代谢速度,使其抗炎作用增强。(3)活化T细胞和干扰素诱生作用,促进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和分化胸腺外T淋巴细胞作用。(4)抑制病毒复制和灭活病毒作用,部分过敏性紫癜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而甘草酸的代谢物有抗炎、抗病毒作用,使巨噬细胞活化释放免疫因子和产生类似干扰素的作用。甘草酸同时还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花生四烯酸游离,从而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明显高黏滞血症,高黏滞血症加重免疫介导的炎症变态反应,进一步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若诊治不及时可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后果严重。葛根素为豆科葛属植物野葛、甘葛藤根异黄酮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化学名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相对分子质量为416.38[5]。研究证实,葛根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及广泛临床应用价值,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外周微循环、增加血流量[6],对改善过敏性紫癜症状疗效较好,且对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心、肾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7.4%,与李婉丽等[7]报道的复方甘草酸胺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有效率(96.43%)相似。复方甘草酸单铵与葛根素联合应用,可抑制变态性血管炎的发生,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状态,治疗过敏性紫癜效果较佳,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相比,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且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徐世正.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郑宇霞,杨青,石世同.肝素治疗顽固性过敏性紫癜32例疗效观察[J].中国小儿血液,2002,7(5):209.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现代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

[6]高凤英.葛根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3,34(10):81.

[7]李婉丽,杨海霞.复方甘草酸氨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106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3,20(12):955-956.

猜你喜欢
葛根素甘草酸紫癜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