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护理实习中师生认知差异的实习管理改进策略研究

2013-09-01 10:42赵纯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8期
关键词:实习生中职医院

高 倩,韩 明,姚 飞,赵纯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卫生学校,湖北 武汉 430030)

医学院校里的理论学习最终要应用于实践,尤其是护理类实践性专业。临床实习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了解临床实际,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向护士角色顺利转换,使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环境和临床护理工作[1]。中职护理实习生由于专业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综合处理能力不高,给各教学实习医院的实习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比较分析实习生与实习带教教师对实习的认识差异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从而完善中职护理实习的质量管理。

1 调查资料与方法

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某中职即将毕业的2009届护理专业全体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并以其实习单位(武汉市同济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和武汉市汉阳医院)的带教教师为实习带教方调查对象,以实习生实习中期考查为调查形式,调查当前中职护理实习生的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内容涉及实习双方对专业实习的理解及改进意见。回收167名实习生调查问卷150份,121名带教教师调查问卷115份,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并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习生与带教教师对护理专业实习的认知比较

带教教师与实习生对于临床实习目的的理解基本一致,112名(97.4%)带教教师与125名(83.3%)实习生认为“护理实习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临床操作技能,以达到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另有19名(12.7%)实习生认为“护理实习是完成学业,是满足毕业的必需环节”。绝大部分带教教师(93.0%)与实习生(92.7%)认为学校在实习生实习中发挥着积极、必要的沟通作用。实习生与带教教师认为在实习前实习生需掌握的信息比较见表1,经配对t检验发现,两方在信息掌握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实习生与带教教师认为实习前实习生需掌握的信息比较

2.2 实习生与带教教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认知比较

131 名(87.3%)实习生赞成实习前的培训考核制度,即在实习前进行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128名(85.3%)实习生认为实习分配的方式应结合实习生的个人志愿,学校应根据实习生的意见,统筹分配实习单位。

对于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带教方面存在的问题,实习生的处理态度不一,结果见表2。92.1%的带教教师希望实习生及时指出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促进其改正、改进。

表2 实习生对于实习单位带教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态度

而对于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如专业知识薄弱、动手能力差),112名(97.4%)带教教师表示在努力带教的同时,会及时与主管部门和学校沟通,从各个环节促使实习生改进。108名(72.0%)实习生也期望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或实习班主任能及时与其沟通,及时发现并指出其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以方便其在此后的实习中及时改进。

2.3 实习生与带教教师对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的认识分析

实习带教教师认为,在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的管理方面应考虑3个方面:学校对实习的分配和对实习生的管理(83.5%)、带教教师的带教水平和态度(79.1%)、医院护理部(科教科)对实习工作的组织和管理(68.7%)。具体到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的相关因素,实习生与带教教师的观点见表3,经配对t检验发现,两方观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实习生与带教教师对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的相关因素比较

根据带教教师的带教经验,护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3类问题:实习生的操作安全和操作规范(90.4%);与他人(医生、带教教师、患者)的沟通和交流(53.0%);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和领悟(50.4%),而护理实习生的工作纪律及思想状况一般不会出现问题[2]。带教教师认为,影响实习生实习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实习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解领悟能力。实习生的操作安全和操作规范是实习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两个方面。

3 讨论

3.1 切实解决实习双方对实习的认知差异,促进实习双方的良好沟通

对于实习的目的、实习中学校的角色定位以及实习前双方应掌握的信息,实习生与带教教师在认知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的相关因素上,双方观点出现差异,带教教师对于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的相关因素的认可程度较高,均高于实习生的认可程度(P<0.05),尤其认可实习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解领悟能力是影响实习生实习质量的第一要素,而实习生认为影响实习质量的第一要素是学校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强度。实习生关于自身因素对于实习质量影响的认可程度远远低于带教教师(P<0.05),这可能是由于对专业的理解程度不够。两者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其身份的不同,带教教师是实习生实习的指导者与领航者,指导实习生掌握实践技能与沟通技巧是实习带教教师的共识,但带教教师同时又是医院的职业护士,在整天应对繁重的护理工作之余对于带教的实习生难免会重视不足[3]。实习是实习生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开始,他们与职业护士对工作职责的认识、专业的理解及社会阅历都有明显差距,这些都会造成实习生与带教教师在实习认识上出现不同意见。对于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改进,会直接关系到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所以在实习中出现问题时,带教教师要正视问题,实习生要勇于提出问题,学校要使实习生与带教教师加强联系,这样就能消除实习双方在实习过程中的认知差异,提高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同时又能改进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

3.2 强化学校、实习生以及实习单位间的沟通联系,有利于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实习生需要在医院里重点学习临床操作技能、综合知识以及必备的人际沟通能力,这3个方面的学习直接关系到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质量与学习成效。护理人员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增进护患关系,减少医院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沟通能力已被列为现代护理人才的一项必备核心能力,是护理人员要求必备的第一素质,有学者甚至认为,与患者、同事、管理者的交流与沟通比技术更为重要[4]。实习中所有出现的不足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相互沟通不足有关,学校与实习生沟通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实习分配方案对于学生实习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实习生与带教教师沟通不足,在实习带教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学校与实习单位协调不足,不利于学生实习质量的提高。另外,实习生操作不安全、不规范也是带教教师沟通交流不够、理论知识不扎实的反映[5]。强化三方的沟通,重点在于学校的积极主动,“学校是实习生实习的管理主体、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沟通的桥梁、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执行者”。学校应主动与实习生沟通、与实习单位交流,带动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沟通。通过实习生实习动员大会、实习中期交流会、进实习单位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召开实习总结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促进三方的沟通。通过沟通,实习生积极反映实习中的困难、带教教师带教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中职护理实习带教模式的改进;带教教师及时指出实习生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在进入工作前进行改正提高;带教双方的沟通协调有利于学校完善专业实习的管理模式,提高中职实习生的实习效率及质量。

3.3 转变学校实习管理模式,致力于提高实习的效率与质量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实习生实习过程中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通过合理的方案分配实习生,协调学校和实习医院的关系,对实习生的实习计划、内容做宏观把握和指导,关注实习生反映的问题,并予以协调和改进。具体建议有以下4点:(1)学校加强和医院的联系与沟通,随时把握实习生实习中的问题,并予以沟通和指导,实现动态管理。(2)针对医院带教不足的方面,学校正面反馈给医院,并介绍其他医院好的带教方法。(3)学校在能把握本届实习整体工作的情况下,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为下一届的实习工作提出借鉴。(4)强化实习前培训考核制度,目的在于尽量使实习生在实习前满足临床实习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实习生的岗前教育。如可增加培训学时,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职业防护培训分次讲授;针对护理专业实习生最关注的锐器伤进行重点讲解,除重点示教规范性操作外,强调发生锐器伤后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及上报医院有关部门的方法[6],做好暴露后的预防处理工作,这样也能减少实习生实习中不安全、不规范的操作,提高实习效果。

[1]黄金银,程云,郭玲玲.高职护生临床实习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7):54-56.

[2]王世泽,施红英,施秀剑,等.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态与知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21(11):55-57.

[3]游细玉.中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杂志,2010,8(8):2053-2055.

[4]李映兰,曾凯.护理本科实习生沟通技能态度及行为评估[J].护理学杂志,2010,25(2):8-10.

[5]张玲芝,邬维娜.护理专业实习生安全护理现状调查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0,23(3):102-104.

[6]韩晓玲,韩春玲,刘桂娟.护生实习前标准预防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3):69-71.

猜你喜欢
实习生中职医院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萌萌兔医院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最牛实习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