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7-2011年伤害死亡流行趋势分析

2013-09-07 09:02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3陈旭鹏王志勇戚圣香杨华凤
中国卫生统计 2013年5期
关键词:卫生统计死因年龄组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3) 陈旭鹏 洪 忻 王志勇 戚圣香 杨华凤 徐 斐

南京市2007-2011年伤害死亡流行趋势分析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3) 陈旭鹏 洪 忻 王志勇 戚圣香 杨华凤 徐 斐Δ

目的 分析南京市2007—2011年伤害死亡构成特征,提供预防伤害、保护居民生命健康的政策依据。方法 数据包括南京市2007—2011年,13个区县的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和顺位分析。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分析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11年,南京市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的EAPC值为-2.95%(P<0.05)。非机动车交通事故(EAPC=-14.96%)、自杀(EAPC=-8.38%),以及15~44岁年龄组(EAPC=-8.80%)的伤害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 2007—2011年南京市伤害状况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强对机动车交通事故及儿童溺水的预防措施。

伤害 死亡率 死亡趋势 EAPC

△通信作者:徐 斐,E-mail:f.xufei@sohu.com

近年来,伤害作为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约70至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0%左右,是全人群第5位死亡原因〔1〕。及时了解和掌握伤害死亡的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可以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预防伤害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分析2007—2011年5年期间南京市户籍人口死亡数据,探讨影响城市居民的主要伤害原因,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007—2011年所有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资料来源于覆盖全市的居民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所收集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人口资料来源于南京市公安局、统计局。本文使用的死亡数据和人口数据均为南京市户籍人口,不包括流动人口资料。

2.统计方法 应用ACCESS2003/Deathreg2002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用Excel2003和SPSS13.0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本文评价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是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ing 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EAPC)。具体计算方法为〔2〕:将各年份死亡率进行对数转换后,作为因变量,以年份为自变量,拟合直线:Y=b+aX,Y=lg(死亡率),X=年份,则EAPC=(10a-1)×100%。再对EAPC进行假设检验,检验EAPC是否为偶然变化量,即每年的变化是否持续稳定。检验水准α=0.05。

3.质量控制 每年开展覆盖全市的生命统计工作专项培训,组织人员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内容包括死因推断及ICD-10编码,并开展有效的督导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在公安销户和民政殡葬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死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结 果

1.伤害死亡基本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南京市2007—2011年总计死亡176119人,死亡率平均为562.70/10万(546.31/10万~574.98/10万)。发生伤害死亡9380人(男性6030人,女性3350人)。伤害在全人群、男性和女性中,均为第四位死因顺位。全人群伤害死亡率为30.06/10万(28.45/10万~31.92/10万)占总死亡的5.33%(5.00% ~5.77%)。其中男性伤害死亡率平均为38.00/10万(36.12/10万~40.87/10万),占男性死亡的 6.12%(5.82% ~6.57%);女性伤害死亡率平均为21.83/10万(20.63/10万~22.96/10万),占女性死亡的4.31%(3.99% ~4.74%)。5年间全人群伤害死亡率呈稳步下降趋势,其EAPC值为-2.95%(P<0.05),即伤害死亡率以每年2.95%的速度缓慢下降。见表1。

表1 南京市2007—2011年分性别伤害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

2.不同类型特征 南京市2007—2011年全人群伤害死亡前五位原因分别为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和溺水。男性的主要死因为各类交通事故,女性伤害死亡多发生于意外跌落。5年间,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和自杀的死亡率分别以每年14.69%和8.83%的速度持续下降。机动车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的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年度变化不稳定(P>0.05)。见表2。

表2 南京市2007—2011年不同类型伤害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

3.年龄别特征

(1)年龄别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

南京市全人群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但低年龄组伤害死亡的构成比明显大于高年龄组,15~44岁年龄组的伤害死亡构成比最大,为该人群首位死因。6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最高,但构成比较低。5年间,15~44岁年龄组人群伤害的死亡率以每年8.80%的速度呈持续下降趋势。见表3。

表3 南京市2007—2011年年龄别伤害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

(2)年龄别伤害死因顺位

南京市5年合计数据显示,0~14岁婴幼儿伤害死亡以溺水为最多。各类交通事故是15~64岁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其次为自杀。65岁以上老人伤害死亡多发生于意外跌落。见表4。

表4 南京市2007—2011年年龄别伤害死因顺位

讨 论

南京市2007—2011年,全人群伤害死亡率平均为30.06/10万,并逐年以2.95%的速度呈缓慢下降趋势,说明南京市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善。这种趋势也与国内其他各地相关研究相符〔3〕。

从不同类型伤害原因上看,(1)各类交通事故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虽然年度变化不稳定,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而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正逐年以14.69%的速度迅速下降。这种变化,与目前机动车使用比率大幅上升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继续提高人群交通意识,同时作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继续加强执法力度,从而遏制近年来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不断上升的迅猛势头〔4〕。(2)自杀是除了各类交通事故外,15岁以上户籍居民主要的伤害原因。近年来,不断加强对职业人群、中年女性人群,尤其是严重性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关注和管理,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南京市自杀的死亡率正以每年8.38%的速度下降。还有研究表明农村的自杀死亡率比城市高,农民的的自杀死亡率也比工人高4~5倍〔5〕。南京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和农民比例减少可能也是自杀死亡率逐年降低的原因之一。(3)意外跌落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老人,这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并且得不到子女周全的照顾都存在关系。因此,应积极加强对老年人的行为和环境干预,预防意外跌落。

从年龄上看,(1)15~44岁中青年人群伤害死亡构成比为32.68%,是该人群除恶性肿瘤外的第二大死因,是15~44岁男性的首位死因。分析表明,5年来,伤害对南京市中青年人的威胁正逐渐减轻,以平均每年8.80%的速度显著下降,这种趋势与上海等健康教育发达地区相类似〔6〕,说明近年来社会的关注和相关宣传教育普及效果较好。但是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使老年人数量显著增加,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青年人伤害死亡率显著下降的效果,使全人群伤害死亡率下降速度变缓,仅为2.25%。这也是当今在我国评估其他种多疾病流行趋势时,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因素〔7〕。(2)0~14岁婴幼儿的伤害死亡率反而略有上升,主要死因是溺水,占婴幼儿伤害死亡的50.58%,这与上海市的相关研究相同〔8〕。南京市濒临长江,水域众多,婴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由于溺水引起的早死也使人群期望寿命的损失较为严重〔9〕。因此应积极加强宣传教育,并重点加大对儿童溺水的安全防护措施。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我国伤害预防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Fay MP,Tiwari RC,Feuer EJ,et al.Estimating 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for disease rates without assuming constant change.Biometrics,2006,62(3):847-854.

3.刘明,刘兴旺,胡乔,等.1984—2008年湖北麻城市人群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死亡趋势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76-578.

4.刘娜,杨功焕,马杰明,等.中国人群2002年与伤害有关行为的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0):746-750.

5.张敬悬,翁正,秦启亮,等.城乡社区自杀死亡率前瞻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30-332.

6.陈林利,汤军克,赵根明,等.1992—2006年上海市闵行区伤害死亡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9,26(2):135-138.

7.周脉耕,王黎君,黄正京,等.人口老化及危险因素改变对肺癌死亡率的影响.中国卫生统计,2002,19:161-162.

8.王颖丽,管晓晔,林沪江,等.上海市杨浦区2003—2004年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07,24(3):278-279.

9.嵇红,黄建萍,杨自力,等.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353-355.

(责任编辑:刘 壮)

猜你喜欢
卫生统计死因年龄组
新医疗背景下卫生统计工作的实践与发展思考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浅谈加强卫生统计工作的作用及措施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我国卫生统计的深化与改革探讨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死因
在不同怀孕年龄组中头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联合检验效能:筛查方针调整吗?
2005年与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