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 3例疗效观察

2013-09-07 09:05杨伟霞谭广兴陆少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苯二氮失眠症安神

杨伟霞 谭广兴 陆少峰 贾 宁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500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中医称为“不寐”,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再睡,甚则彻夜不眠,对个体的睡眠要求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长期失眠者会出现心情抑郁、焦虑多梦等精神系统的症状,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1]。由于现在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失眠患者在医院就诊患者中的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中医对失眠具有丰富的辨证论治经验,认为失眠与心、脾、肝、肾和阴血不足有关,由心肾相交论治和肝脾论治相结合,注重辨证论治,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与调理肝脾的问题上来,综合治疗,此症在临床上以虚证居多,尤以心脾两虚型最为多见。目前还没有治疗失眠的特效药物,但相对西医而言,中国传统医药在治疗治疗失眠方面更加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2]。归脾汤原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具有健脾、补血养心、安神定志、摄血止血之功效。本院2010年6月~2012年3月对收治的48例失眠症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地西泮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就此研究进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96例失眠症患者,均符合国家分类和诊断标准中有关失眠的诊断标准[3],排除具有严重脑、肝、心等慢性疾病者和1周内服用其他药品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36~65岁,平均53.7岁;病程3个月~12年。对照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35~66岁,平均54.1岁;病程3个月~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对于失眠患者进行诊断分型,予对症处理;同时,指导患者加强各种放松运动的训练,调节心志情绪,指导患者有规律地生活和作息习惯,调整其最佳的睡眠状态。此外,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

观察组:取白术 10 g、当归 10 g、白茯苓 10 g、黄芪炒10 g、远志 10 g、龙眼肉 10 g、酸枣仁炒10 g、人参 20 g、木香 4.5 g、炙甘草4.5 g、生姜4.5 g,加水文火煎半小时,取药液200 mL,口服,早晚各1次,同时取地西泮片2.5 mg,睡前服用。临证加减:心火偏亢者加山栀子10 g、淡竹叶10 g、黄连6 g;阴虚兼有瘀热者加丹皮10 g、赤芍10 g;失眠严重者加生龙骨20 g、磁石20 g。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对照组:地西泮片,每次口服5 mg,每日2次,早晚各服用1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分别于2个治疗疗程结束后的第1周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精神疾病治疗效果修正草案》[4]中失眠的疗效标准拟定。痊愈:治疗后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水平或睡眠时间大于6 h,睡眠较深,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大于3 h;有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有增加但睡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睡眠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随访中,由于电话号码错误、患者搬家等原因,失访患者7例,最终纳入评价体系共89例,其中,对照组46例,观察组43例。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要好于单纯西医治疗。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在治疗睡眠后精力不足方面评分要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时间 入睡时间(min)睡眠时间(h)夜间觉醒(分)困倦感(分)精力不足(分)观察组43对照组4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9±26 36±15*88±24 39±16*3.6±1.5 6.1±1.7*3.6±1.3 6.0±1.9*2.8±0.6 1.7±0.4*2.7±0.7 1.8±0.5*2.7±1.0 1.4±0.8*2.6±1.1 1.6±0.9*2.6±1.2 1.2±0.8*2.5±0.9 1.6±0.7*#

2.4 两组不良反应

观察组中4例出现轻度腹泻、头昏,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对照组中14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抑郁、恶心、头痛、腹泻等;两组间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单纯西医治疗。

3 讨论

失眠症病位在心,主要病机为心胆脾肾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5]。多由情志不舒,精神刺激而致,以虚证为主,与心肝关系密切;治以安神定志、泻实补虚[6]。

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症应用最多的方法仍然是镇静药物疗法,较常用的有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苯二氮卓类受体(GABA),药物分别作用于其中的亚型受体1型和2型,同时兼具催眠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因此,虽然其具有安全、起效快、半衰期长等特点,但老年人应用容易发生蓄积和宿醉现象,并且具有成瘾性[7],这也是苯二氮卓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而且,在连续使用2周后就会产生药效学耐受致疗效降低,连续服用超过2个月,产生依赖的概率大大增加,骤停使用易出现紧张焦虑、易激惹、认知和精神运动损害、失眠反弹及戒断综合征等戒断反应[8]。

归脾汤由人参、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健脾养心、补气生血之功效。方中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可补气生血,养心益脾;黄芪、炙甘草、生姜、大枣益气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补益心脾;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诸药合用有健脾、补血养心、安神定志、摄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心脾两虚之眩晕、心悸、失眠、健忘、虚劳以及脾不统血的各种出血证[9-10]。同时,本研究提示,归脾汤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的副作用,与西药联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1]王爱凤,王松龄.化痰清热安神颗粒治疗失眠症40例[J].中医研究,2010,23(11):41-42.

[2]赵建军,秦竹.失眠症治疗方剂的历史回顾及现代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63-65.

[3]杨志敏,黄鹂,杨小波,等.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6):589-592.

[4]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98.

[5]钱旭红.自拟疏肝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111,113.

[6]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45-349.

[7]骆泽宇.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6):854-855.

[8]Lader MH.Managing dependence and withdrawal with newer hypnotic med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Primary Care Companion[J].J Clin Psychiatry,2004,4(1):33-37.

[9]许济群,王绵之.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710.

[10]张聪.归脾汤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0,39(6):53-54.

猜你喜欢
苯二氮失眠症安神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这七类人,小心安眠药吃上瘾
苯二氮类药物用于催眠的使用现状调查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门诊100例患者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分析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