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ECFA对大陆经济的影响研究

2013-09-07 03:22钟昌元副教授上海海关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上海201204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大陆贸易经济

■ 钟昌元 副教授 陶 欣(上海海关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上海 201204)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签订,标志着两岸关系正式进入了“ECFA时代”。2011年ECFA早期收获计划正式实施又适逢大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ECFA对台湾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对大陆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大陆签订ECFA的经济背景

(一)大陆经济转型对两岸经贸关系提出新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两岸共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2008年台湾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然而,纵观近十年两岸贸易投资数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令人欣喜的现象背后也开始引发人们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两岸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持久力的思考。

2000年至2009年,两岸贸易额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外,数额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增长明显放缓(见图1)。大陆对台湾出口增长率2005年大幅下降后一直呈下降态势,而大陆对台进口增长率自2002年起持续下降。放缓趋势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台湾对产自内地的部分商品实行进口限制,成为大陆对台出口道路上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两岸贸易以中间产品居多,随着大陆经济不断发展、产业升级,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或对原材料进行初级加工出口的贸易方式不再是大陆经济的主流,使得以中间产品为主的贸易额增长放缓。

近十年来,台湾对大陆投资更是不断减少,呈现负增长态势,2005年增长率史无前例的跌至-31%(见图2)。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对大陆开始产业转移,2002年达到峰值。然而随着大陆经济飞跃式发展,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转移在两岸经贸中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因此台湾转而向其他周边地区进行转移。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尚不成气候,两岸投资陷入低迷。

不可否认,在大陆对外开放初期,台湾与台资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珠三角、长三角为典型的沿海城市中不乏台商的身影。但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的新要求,过去的两岸经贸关系难以再得到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与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大陆对台经贸关系必须出现新态势。

(二)我国不断完善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环境

在大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的指导下,我国连续多年成为蒙古、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09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重新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上述种种成就表明我国在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上做出巨大努力。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自贸区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涉及GDP高达6万亿美元,这在我国经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台湾作为大陆周边一个重要经贸合作地区,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东盟地区,令人遗憾的是两岸贸易环境却远远没有中国-东盟自贸区来得优良,因此,加深与台湾的经济交流是大陆完善周边贸易环境的要求。

(三)大中华经济圈形成的需要

CEPA的成功实践不仅仅是内地与港澳双赢互动的经济合作制度安排,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大中华经济圈在经济上所带来的巨大效应。有学者早在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订CEPA后就指出“推动香港地区与内地经贸一体化是中国大陆迈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这种非常重要的尝试将会进一步延续,下一步是澳门,接下来是台湾地区。如果这种发展势头保持下去,抛开政治因素,按经济发展规律来预测,台湾很有可能在10年内也会与大陆签订类似CEPA的经济合作协议。这样,一个中华经济圈将应运而生”。2010年1月1日,被视作“大中华经济圈的未来延伸”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两岸四地的经贸关系亟待进一步密切,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趋势成为海峡两岸ECFA签订的推动力。

ECFA对大陆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ECFA早收计划对大陆经济的短期影响

早收计划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方面,因此对大陆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两岸进出口贸易和投资情况上。

1.拉动大陆对台进出口额增长。2011年,早收计划实施的第一年里,两岸贸易总额突破1600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351.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大陆自台进口1249.2亿美元,同比增长7.9%,扭转了过去十年贸易额同比增长率不断下滑的趋势,极大刺激了两岸贸易。同时大陆出口增长率高于进口增长率10个百分点,有力回击了ECFA的签订是大陆对台湾片面让利的说法,表明了ECFA对大陆出口的带动作用。而且2011年是早收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早收清单中尚有很大部分商品未降至零关税,到2012年,超过九成的早收清单货物免税,相信两岸贸易额将不断攀升。

同时,早收清单的货品只占两岸货物贸易两成不到,绝大部分的商品还没有感受到ECFA签订带来的实惠,相信在后续货物贸易协议签订后,会有更多商品加入到降税、免税的行列中,届时大陆对台进出口额将会达到全新的高度。

2.拓宽“台资引进来、陆资走出去”的通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商掀起了以大陆廉价劳动力为依托的对大陆投资热潮,2002年达台商投资历史最高水平—39.7亿美元。然而随着大陆经济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成本的增加,对台资有了新的需求,同时台湾在一些行业对台商投资大陆仍然存在很多限制,例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在ECFA后续协议中投资保障方面协议磋商进程较快,在谈判的同时逐步取消了对大陆投资的相关限制,其中包括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限制。截至2011年10月,台湾有82家企业获准在大陆设立独资或合资的企业,合同台资金额4.10亿美元,金融领域的开放则涉及到13家台湾金融机构。这既让大陆获得了新一轮的资金,更重要的是产业涉及面大大拓宽,不再单一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不同于大陆人力资源数量的优势,台湾劳动者素质高,不仅体现在受教育程度上,更表现在对实际技能的掌握上。其次台湾企业在技术商品化方面实力大大强于大陆企业,为大陆企业提供了学习的典范。最后,由于有着相同的文化、语言等社会传统习惯,台湾有着和大陆极其相似的市场,大大降低了大陆投资者走出去打开新市场的风险。因此台湾是大陆投资者走出去寻求资源、技术与市场很好的场所,而ECFA的签订,其中早收计划中开放服务贸易相关承诺以及即将签署的后续投资保障协议为陆资企业去台湾投资拓宽了渠道、提供了保障。据台湾方面统计,2011年1-10月,已核准的陆资赴台投资案中,属于ECFA服务业早收项目的有36件,投资或增资金额大约1654万美元。而台湾公布了第三拨陆资赴台开放名单中,制造业开放的幅度达到97%,服务业和公共建设的开放幅度达51%左右,这些都表明大陆赴台投资环境在不断优化。

(二)ECFA对大陆经济的长远影响

1.促进大陆产业优化升级。首先,可以畅通两岸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为大陆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源保障。货物贸易早收计划首先加快了两岸货物流通,而服务贸易早收计划对11个部门做出开放承诺,以及随后签署的后续投资保障协议让两岸在人员、投资、技术合作以及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顺畅,使两岸货物、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便利。这为大陆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金、技术等保障。

其次,可以深化两岸产业分工,带领大陆经济走出产业链低端环节。大陆被称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闻名全球,但是由于研发能力不足以及过去一味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影响,大陆企业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与台湾企业相比利润空间狭小许多。ECFA签订后,产业双向对接的形成、区域生产要素流通便利化以及经济合作制度化,台湾较强的研发能力与大陆丰富的资源相结合,研发与生产相结合,提升技术商品化程度,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占领国际产业链高端环节。

2.完善大陆市场经济体制。大陆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抵制金融危机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这种体制在知识产权保护、贸易规范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借鉴资本主义市场可取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ECFA第六条明确强调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并着重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金融、贸易便利化、海关、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等方面合作,其中不乏大陆经济的薄弱环节和新兴产业,而知识产权保护更是在ECFA签署之前就多有磋商,现已初具成效。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有利于不断完善大陆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3.加快以大陆为主体的两岸四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促进两岸经贸发展的ECFA签订,继CEPA之后,台湾真正加入到两岸四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CEPA和ECFA大大加快了两岸四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香港企业在大陆生产,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其对台湾出口产品就可以享受ECFA的优惠,而台湾企业在大陆设厂,若涉及与港澳企业合作,也可以享受到CEPA的优惠。通过CEPA和ECFA,两岸四地的企业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合作对象数量大大增加,四地市场更为开放,经济相互融合、渗透,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ECFA给大陆经济带来的潜在风险

(一) ECFA对大陆经济造成的短期风险

短期风险的存在主要指由于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不对称,早收计划实施使两岸经贸初步融合中大陆经济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具体表现在:

1.对自台进口商品大幅降税可能对大陆中小企业生产造成冲击。对台湾出口商品降税使得台湾商品获利空间增大,许多台湾商家可能会选择降低商品在大陆市场的销售价格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加之生产工艺精良、生产标准严格,台湾一些商品质量高于大陆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人们选择台湾商品消费的趋势会增强。另外,在货物早收清单中,大陆降税货物项数是台湾的两倍,降税幅度也远远大于台湾,理论上让利幅度大于台湾,总体上提高了台湾商品在大陆的竞争力。这对大陆企业生产的商品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早收清单实施伊始,台湾企业积极申领原产地证明,一些从未与大陆有贸易往来的企业开始向大陆出口商品,而大陆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的数量却远远少于台湾。由于本身让利较多,而大陆企业主观尚未积极利用ECFA,相对于迅猛的进口势头而对台出口的不够充分,使台湾产品对大陆企业生产带来冲击成为可能。

2.台湾发达的服务贸易对大陆服务行业的冲击。早收计划中大陆对台湾开放的服务贸易涉及11个部门,其中不乏台湾优势服务部门。向台湾开放其优势部门,有利于吸引台湾相关行业来大陆投资,与大陆相应行业合作创办合资企业,从而有利于大陆方面相关企业学习台企优秀的运营模式与理念,利用台资获得自身发展的良机。然而在市场开放承诺中绝大多数的部门承诺“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独资企业”。这从宏观层面来说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水平,但从微观层面看,大陆服务部门发展较晚,还不够成熟,能否经得起台湾独资服务企业对大陆的冲击还是未知数。在服务贸易早收清单中,大陆在金融部门做出的承诺明显多于台湾。大陆向台湾开放保险、银行、证券与期货三个部门,台湾只开放了银行一个部门。相较于台湾,大陆金融行业起步较晚,尤其是民营金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能否承受台资来袭带来的风险有待时间检验。

(二)ECFA对大陆经济潜在的长期风险

ECFA从形式上类似于自由贸易区(FTA),但由于特殊的政治关系,一方面可能使台湾从中获利更多,大陆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可能阻碍后续协议的顺利签订,从而影响ECFA的长远走势。

1.自由贸易条件下,大陆贸易条件可能恶化。ECFA签订之前大陆对台贸易一直是逆差,处于入超地位,且基本上每年逆差额都在不断上升(见图3),这一方面由于大陆人口远远多于台湾,消费需求十分强劲,另一方面是因为台湾对自大陆进口的商品设置较多壁垒。签订ECFA后,贸易壁垒逐渐消除,然而贸易逆差却没有像预计的一样有所下降,2011年大陆对台湾贸易逆差达到了历史新高的898.1亿美元。这不排除台商更积极利用ECFA向大陆出口获利的原因,但是早收计划中大陆降税商品多于台湾、降税幅度大于台湾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今后货物贸易后续协议内容还不是十分明朗,大陆贸易条件恶化风险存在不容忽视。

2.ECFA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大陆的影响。自ECFA商谈初期至今,由于海峡两岸特殊的政治关系,反对ECFA的声音就从未消失,岛内甚至有人认为ECFA是大陆送来的特洛伊木马,ECFA的签订可以说是突破了重重阻碍。而2011年让人欣喜的海峡两岸经贸态势也有力回击了种种反对之声。但是经济和主权的矛盾仍然是ECFA发展的潜在不确定因素,加之岛内政治不稳定,ECFA的长远发展有其不确定性。作为与大陆一衣带水的台湾,两岸经济相互影响程度很高,ECFA的不确定性使两岸经贸关系存在风险。

ECFA签订后大陆经济应对潜在风险的建议

(一)大陆企业应不断学习与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

应看到,大陆企业自身发展不够完善与成熟是ECFA给大陆企业带来潜在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大陆还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处于单纯给样生产收取加工费的产业链低端环节,即使自己设计也还有很多核心技术需要依靠境外企业;而服务业发展更是起步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在大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背景下,大陆企业不断学习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是转型的必经之路。而ECFA下带来的台商冲击更应看作大陆企业转型的助推剂:一方面它们的冲击迫使大陆企业不得不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潜在风险尽可能最小化;另一方面它们也为大陆企业带来了学习的对象,台湾与大陆有十分相近的文化、地理环境,伴随台商对大陆投资而来的企业运作模式将是大陆企业学习很好的样板。

因此大陆企业面对ECFA下的开放市场不应如临大敌,更要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吸取台资带来的有利经验,取长补短,积极与台资合作,增强自身竞争力,从容应对可能来临的冲击。

(二)加快后续协议磋商,真正实现两岸共同市场

就目前而言ECFA是两个WTO成员协商形成积极签署的使贸易便捷化、自由化的一份类似FTA的协议。从静态来看,自由贸易条件下,大陆贸易条件可能会恶化,但两岸签订ECFA的目光更加长远,旨在形成共同市场,获取规模效应。因此,从长远利益考虑要加快后续协议磋商与签署,推动两岸经济的整合,让ECFA从一份自由贸易协议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让两岸经贸在共同的机制下运作才符合大中华经济圈的利益。

(三)加快两岸经贸融合,尽可能减少两岸特殊政治关系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ECFA本身只是一个促进两岸经济合作的协议,不涉及政治。因此,要抵御由于两岸特殊政治关系造成ECFA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只有弱化政治关注度,将焦点集中在ECFA带来的经济效应上,以经贸合作为依托,集中关注如何实现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实现两岸四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目标,尽可能快且好的建立大中华经济圈,提高大陆经济抗风险能力。

结论

ECFA是海峡两岸本着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通过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以促进两岸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所签署的一份协议,在两岸经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绝非是大陆对台湾单方面的让利,而是大陆方面通过审视自身发展需要和周边经济环境后作出的正确选择。早期收获清单实施一年已充分体现出大陆经济从中获得的利益,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随着后续协议的磋商签署,两岸市场的不断开放,大中华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大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将从中获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CEPA与ECFA一同构建了两岸四地经贸往来的桥梁,作为互利互惠的双赢举措,必将促进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进程,让大中华经济圈崛起东方、屹立世界。

1.周忠菲.试析ECFA的特征及其后续发展[J].产经评论,2011(2)

2.刘佳.签订ECFA对大陆经贸的潜在影响分析[J].经济视角,2011(6)

3.池敏青,周琼,江宝月.ECFA签署对两岸新兴产业的影响[A].台湾农业探索,2011(4)

4.陈险峰,王建民.ECFA下两岸经贸发展新趋势[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6)

5.邓利娟.ECFA与两岸金融合作双赢[J].台湾研究集刊,2010(5)

6.华晓红.ECFA开创两岸经贸关系新时代[J].中国经贸,2010(9)

7.魏澄荣.ECFA对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的作用[J].亚太经济,2010(5)

8.李建民,王颖.对构建“大中华经济圈”的几点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大陆贸易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贸易统计
冰之大陆
贸易统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