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调查及血糖干预效果研究

2013-09-12 09:32杨光宝张华丽许仕超陈天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达标率人群居民

杨光宝 张华丽 许仕超 陈天生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学特点复杂及临床治疗的局限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通过社区水平健康教育的干预来促进控制糖尿病正成为各国糖尿病防制研究的热点[1,2]。为了解东莞市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血糖水平及干预效果,作者于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对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认识情况进行了调查及监测血糖水平,并进行了综合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东莞市社区287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社区实施干预。

1.2 调查内容 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设计问卷,对两个社区居民进行面访调查,独立答卷。调查内容包括五方面:①是否听说糖尿病(5分)。②是否了解糖尿病的症状(5分)。③是否知道糖尿病有哪些类型(5分)。④是否知道如何能诊断出糖尿病(5分)。⑤是否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方法(5分)。以上五方面总分25分,根据居民的回答情况给予评分,将得分小于15分的视为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达标,得分大于15分的视为对糖尿病知识了解达标。以上操作由高年级临床学生接受统一培训后,在内分泌专科老师指导下进行。所有社区对象均经空腹糖筛检。

1.3 干预方法

1.3.1 一级预防措施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针对一般人群在以上两个干预社区范围内进行。主要干预内容包括:①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组织经过培训的调查宣传员,入户进行以糖尿病知识为主的健康宣传。②组织街道办事处参与并定期向社区居民逐户发放宣传品,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流行现况,主要危险因素,高危人群,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1.3.2 二、三级预防措施 糖尿病保健门诊干预,定期对干预社区内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体检,咨询,健康指导。高危人群:包括家族史阳性及肥胖者。每半年一次测血糖、一般体检及二级预防保健咨询、指导。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一次体检(项目包括测血糖,检查眼底,测血压等),治疗咨询、指导,三级预防知识指导等。

1.4 通过1年时间的干预后重复进行问卷调查及检测空腹血糖。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由调查员统一录入微机,用 Ex-cel建立数据库,用SAS8.0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两个社区居民287例,其中男性102例,占35.54%;女性 185例,占年龄分布64.46%,40岁以下居民有 22例,占7.67%;40~49岁的有 46例,占16.03%;50~59岁的有93例,占32.40%;60~69岁的有82例,占28.57%;70~79岁的有40例,占13.94%;80岁以上有4例,占1.39%。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18.5有89位居民,18.5≤BMI≤25 有 140 位居民,BMI>25有58位居民。

2.2 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2.1 干预前调查结果 调查的287例社区居民中,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达标的有107例,不达标的有180例,总体达标率只有37%,各年龄段居民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的情况见表1,将不同年龄段与该对应年龄段的达标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0.352,P<0.001),说明了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的达标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见表1)。

2.2.2 干预后调查结果 经过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干预,1年后复调查结果显示287例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达标的有170例,不达标的有117例,总体达标率为59.23%。40岁以下及70岁以上居民干预前后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49岁、50~59岁、60~69岁及合计人数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3 不同BMI居民干预前后血糖变化经过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干预,1年后复调查结果显示BMI<18.5有89位居民,干预前后血糖没有显著变化;18.5≤BMI≤25有140位居民,干预前后血糖没有显著变化;BMI>25有58位居民干预后血糖显著下降(t=-2.18,P=0.0318)(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知识了解达标情况表(例)

表2 社区居民干预前后血糖变化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患者的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由于糖尿病起病隐伏,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尚未得到应有诊治,所以提高全民对2型糖尿病及其危害的认识和了解,将有利于提高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研究报道显示美国只有6.0%的市民了解糖尿病,英国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糖尿病有哪些症状,俄罗斯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缺乏基本的糖尿病知识[2]。国内的研究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人有糖尿病史、糖尿病家族史、体力劳动强度及脑力劳动强度等因素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有关[2,3]。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知识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密切相关。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在临床治疗阶段,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2]。

本调查结果显示,东莞市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都较低,总体认知达标率只有37%,且对糖尿病专业知识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显得严重缺乏,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患病后的注意事项及糖尿病的一般性常识的认知率均很低,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居民,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普遍较低,这可能与老年人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狭窄及记忆力下降有关。这也反映我国在社区的卫生资源和卫生宣传力度不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反映社区居民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缺乏正规系统的疾病防治知识教育,这将是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工作的重点。通过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干预后,复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达标率为59.23%,40~49岁、50~59岁、60~69岁及各年龄段合计人数的达标率明显提高,但40岁以下及70岁以上居民干预前后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能与40岁以下居民的样本量少及70岁以上人群记忆力差等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BMI≤25人群干预前后血糖无显著变化,肥胖或超重人数(BMI>25)占20.21%,干预后血糖平均水平显著下降,此外,体重超重或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最常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今后的社区干预中,需加强体重控制方面的宣传。

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今后还需加强健康教育,进行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干预,积极开展社区综合防治[3,4],在居民中普及糖尿病知识,肥胖或超重人群需要重点监测血糖,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纠正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1]张颖,赵仲堂,李光荣,等.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干预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中公共卫生,2003,19(7):888-889.

[2]楼建秀.浙江省乡镇居民糖尿病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指导.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22-1524.

[3]罗宏斌,吴炜戎,黄丽青,等.社区人群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的描述性及分析性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6):80-82.

[4]孙东晓,朱士新,陆秋明,等.昆山市慢性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04,11(1):74-76.

猜你喜欢
达标率人群居民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石器时代的居民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粤北地区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