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2013-09-12 09:32刘冬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天数肺泡

刘冬丽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的常见危重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将各种不同类型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临床。随着PS的应用,NRDS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显着下降。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自2009年开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本院新生儿科NRDS患儿70例,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NRDS符合金汉珍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的诊断标准[1]。入选标准为:①胎龄小于34周。②出生后早期出现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和低氧血症。③胸片正实为Ⅱ~Ⅳ级NRDS。④同意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剔除标准:①先天性呼吸道畸形。②先天性膈疝。③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④胎粪吸入综合征或宫内感染性肺炎。两组在出生体质量、胎龄、性别、发病时间、出生情况(APGAR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评分观察组 36 24/10 32.02±2.04 1.53±0.42 1.68±1.25 5.8±组别 例数 男/女(例) 胎龄(周) 出生体质量(kg) 发病时间d) APGAR 2.8对照组 34 20/14 31.84±1.95 1.49±0.46 1.67±1.12 6.2±2.7 χ2值 1.38 0.38 0.03 0.61 P值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经家长签字同意应用使用注射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70 mg/kg,国药准字H20052128),用前将药瓶在手心中加温10~15 min,然后加入5 ml注射器内,气管插管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净,缓慢注入气管导管内,给药后复苏囊加压通气1~2 min,给药后6 h内禁止翻身拍背及气管内吸引,用药后6 h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持续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电、呼吸、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同时了解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颅内出血、肺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用药后6 h血气分析比较 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FiO2、pH值均有上升趋势,动脉血(PacO2)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6 h血气分析比较()

表2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6 h血气分析比较()

PaO2(mmHg)组别 例数PaCO2(mmHg)pH PaO2/FiO2(mmHg)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观察组 36 42.7±5.20 58.1±4.2 62.29±3.08 45.3±2.0 7.18±1.05 7.34±0.07 158±25 190±24对照组 34 43.12±6.15 52.2±3.8 63.1±2.96 50.2±2.1 7.19±0.06 7.30±0.07 159±21 180±21 t值 0.3 6.15 1.19 10 0.03 2.35 0.03 1.8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NRDS患儿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颅内出血、心力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儿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及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表4 两组患儿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比较(,d)

表4 两组患儿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比较(,d)

组别 例数 用氧天数 机械通气天数 住院天数观察组<0.05 <0.05 <0.05 36 11.0±1.0 5.1±0.5 19±4.0对照组 34 16.2±3.5 9.6±1.5 26±4.7 t值 8.10 17.3 6.73 P值

2.4 预后及转归 观察组NRDS患儿治愈35例,死亡1例,治愈率97.2%,对照组治愈30例,死亡4例,治愈率88.2%。死亡原因为肺出血。

3 讨论

PS缺乏是引起NRDS的主要原因。PS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分布于肺泡表面形成单分子层,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和肺水肿。而PS的合成和分泌与胎龄成正比,胎龄越小,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生率越高[1]。PS不足或功能障碍,导致广泛性肺泡萎陷,肺顺应性下降,肺泡萎陷后形成肺不张;另一方面,使肺血管渗透性增加,出现肺水肿,血浆内容物外渗,形成肺透明膜,使患儿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死率增高。

研究发现,PS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NRD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PS替代疗法的应用能直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维持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内压,帮助患儿渡过危险期[3]。近年来,我国也有很多报道使用PS治疗NRDS的成功经验[4,5]。外源性PS经气管插管进入肺泡是治疗NRDS的主要手段,早期、足量应用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并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6]。珂立苏是从牛肺中提取出来的PS制剂,主要含有磷脂,胆固醇,此外还有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和SP-C。早期使用外源性PS,可以补充新生儿体内含量的不足,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改善通气和肺泡的弥散功能,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本组治疗表明,给予患儿PS治疗,6 h后患儿肺泡顺应性和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在用药后患儿发绀明显改善,经皮血氧饱和度上升,血气分析示 PaO2上升,PaCO2下降,由于PS降低了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扩张而不致塌陷,从而在整个呼吸周期维持充分的气体交换,有利于CO2的排出,患儿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缩短。且35例(97.1%)的患儿应用1次70 mg/kg的珂立苏就可取得较好疗效,这与国外使用其他PS制剂的报道数据是一致的[7]。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减少上呼吸机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8]。合理应用PS可显着降低病情严重程度,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尤其尽可能降低呼吸机参数。珂立苏为国内生产,价格便宜,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相比,可减少住院费用,易被患儿家长接受。

综上所述,早期足量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加强综合治疗,严格消毒隔离,可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NRDS的病死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1]阚清,顾筱琪,周晓玉.正常胎儿肺发育调节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0:1428-1438.

[2]徐健,黄平,宋冰.等.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系统评价.中国急救医学,2012,32(7):599-602.

[3]何美玲.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330-331.

[4]谭玮,金小兰,唐文燕.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3):167-168.

[5]万建华,许建强,吴英.仰卧位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1):79-80.

[6]刘光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探讨.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25-526.

[7]刘翠青,马莉,马海燕,等.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4):275-278.

[8]王君庆,江英.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78-79.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天数肺泡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生日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