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效果观察

2013-09-12 01:02刘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注射用小儿病毒

刘梅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居儿科疾病首位,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但以病毒居多,占90%左右,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类型[1]。以咽痛、咳嗽、发热为临床主要症状,具有一定传染性,应积极防治。选择一种有效药物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体征和症状是确保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按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病毒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男49例,女31例,1~3岁32例,3~7岁29例,7~14岁19例。均与《实用儿科学》(第6版)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患儿均以程度不等的扁桃体肿大、发热、咽部充血、闭塞、咳嗽、流涕为主要表现,白细胞计数偏高或正常,胸部X线片无异常改变,部分见中性粒细胞偏高。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 mg/(kg/d)静脉滴注,1~2次/d,1个疗程为3~5 d。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炎琥10 mg/(kg/d)静滴,1~2次/d,1个疗程为3~5 d[2]。密切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体征及临床症状。

1.3 效果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呈完全消失表现;有效:仍有轻微症状,病情呈明显好转表现;无效:病情在治疗5 d后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偶见皮疹,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见表1,表2。x ± s,d)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

3 讨论

研究显示,小儿呼吸道生理特点相对特殊,易被各种病毒和细菌侵袭,诱发呼吸道感染,但以病毒为主,细菌、支原体感染等居其次,且多发生在病毒感染后[3]。扁桃体、咽、鼻等为病原体主要侵犯部位,通过对内、外毒素释放诱发上呼吸道症状,一年中均可发病,但多见于秋、冬季[4]。临床治疗抗生素应用多效果不佳,特别是静滴抗生素。或虽有可供选择的抗生素,但耐药情况显著,对疗效造成明显影响。虽病毒唑治疗可起到一定效果,但此药物对循环、呼吸、血液系统均有一定影响,抗病毒疗效不确切。注射用炎琥宁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为纯中药制剂,且无毒副作用,效果较为理想。

注射用炎琥宁以酯琥珀半酯单钾盐为主要成分,自脱水穿心莲中提取,病毒灭活实验显示,炎琥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均有灭活作用;且相关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其对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且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抗炎、解热、镇静作用明显,使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对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加以促进,使血清溶菌酶含量提高,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效果显著[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症状,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孙莹,李志红,代洪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6例临床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09,(13):123-124.

[2] 张飞忠.炎琥宁与病毒唑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临床肺科杂志,2012,(10):1792-1794.

[3] 徐冬梅,郑颖,李蓓,等.血清PCT、CRP和IL-18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意义.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11):2698-2700.

[4] 李晓菊,毕雪艳,姜艳.2种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与成本-效果分析.中国药业,2011,(1):64-65.

[5] 杨文敏,晏咏梅.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8例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83.

猜你喜欢
注射用小儿病毒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夜盗小儿(下)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夜盗小儿
病毒,快滚开
小儿涵之三事
感冒病毒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