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补液量对择期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影响

2013-09-12 01:02桂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普通外科补液围术

桂凯

限制术后补液量是普通外科快速流程模式(Fast Track,FT)中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观察和统计了95例新近接受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并按术后不同补液量进行分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11年01年至2011年12月在阜新市矿业集团总医院普外一科住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患者。入选标准:①有上腹部手术适应证。②年龄≥18岁。排除标准:接受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本研究入选择期腹部手术治疗95例,男52例,女43例,年龄24~77岁,平均(54.29±12.68)岁。

1.2 方法

1.2.1 限制补液定义及分组方法 限制补液定义为接受腹部择期手术患者术后3 d内平均补液量≤2 000 ml/d,没有超出这一补液量患者为限制补液组,补液量>2 000 ml/d患者为常规补液组。

1.2.2 围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指标设定 参考相关文献,我们选择和设定了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指标:①心肺并发症发生率。②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③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④其他并发症发生率。⑤并发症平均频次。

1.2.3 统计学方法 在专业统计学老师指导下,采用SPSS 12.0分析软件处理本研究统计学结果,围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性测定,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5例近期在我院普外一科住院并进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中,限制补液患者(限制补液组,≤2000 ml/d)52例和常规补液患者(常规补液组,>2000 ml/d)43例。表1为两组患者围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比较,结果表明,限制补液组术后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并发症平均频次均明显少于常规补液组(P均<0.05~0.0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比较

3 讨论

FT是近年来在普通外科领域中新出现的一个较新理念,1999年首先由丹麦医师提出,主要原则是通过对传统围术期多项处理方案进行全方位改良、优化及重新组合,来达到减低手术应激、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围术期各类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最终达到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终极目标。这一段时间来,FT在普通外科临床中受到广泛推崇,其应用领域也由最初结、直肠外科逐步扩展到所有腹部手术及其他外科领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1]。FT方法倡导术后限制给予液体,后者属于FT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国内专门涉及术后限制补液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影响报道不多。为此,我们连续选择一组近期在我院普外一科住院并进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其术后补液量(≤2 000 ml/d和>2 000 ml/d)进行分组。本研究统计结果证实,腹部术后限制补液组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并发症平均频次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这些数字说明,接受术后限制补液方法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类明显减少。国内另几位作者[2,3]专项观察了几组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对他们限制补液后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吻合口变化,这些他们研究结果与本数据基本接近。其机理可能为,术后过多给予液体常常导致人体内钠水潴留、组织间隙水肿,进而影响心、肺及胃肠道的功能,以及伤口愈合,术后各类并发症容易发生。

总之,在围术期运用FT技术减少术后补液量,明确降低了围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并能促进及加快腹部手术患者身体各系统、脏器机能恢复,使他们尽快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1] 肖凌,汪晓东,李立,等.术后液体管理在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中的应用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7):593-595.

[2] 郝晋,杨廷翰,蒲怡,等.快速流程模式下术后限制补液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1309-1312.

[3] 肖凌,李蔚,李维,等.大肠癌限制补液策略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腹部外科,2010,23(2):103-105.

猜你喜欢
普通外科补液围术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普通外科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