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莆田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

2013-09-17 08:37朱武斌byZhuWubin
雕塑 2013年5期
关键词:莆田木雕美学

■ 朱武斌 by Zhu Wubin

浅谈莆田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

■ 朱武斌 by Zhu Wubin

莆田木雕艺术是我国民间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有着独特的地域性艺术风格。它所承载的历史、情感、艺术信息、审美理想以及价值观念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美学价值。

莆田木雕艺术;文化内涵;美学意蕴

中国美学不以认识外在美为目的,而是强调返归内心,融自我与万物合为一体,进而获得某种心灵的感悟。中国雕刻艺术家将此种创造手法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在遗存的很多艺术先辈的作品中都可以领略到这种创作精神。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莆田木雕艺术或隐或显地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某种朦胧的意味和人类情感观念,以较高的历史积淀、艺术水平、文化内涵抒发了对中国美学价值的认同。

一、莆田木雕艺术形成的文化因素

美丽的兴化平原孕育了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莆田传统文化,而莆田木雕艺术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其立足于本土文化与风俗民情,自成流派,形成独特的审美倾向,具有想象自由、表现活泼、富于变化的精神质量,为其艺术美学价值酝酿了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莆田市北连福州,南接泉州,西倚戴云山脉,东南濒临台湾海峡,是一块物宝天华、人杰地灵、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水土。莆田独特的木雕工艺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其兴始于唐代,由于佛教盛行,各地都盛兴佛法,当时仙游境内寺庙林立,各大寺院庙宇的栋梁、门楣及家具等都有木雕装饰,特别是木雕佛像,刀法娴熟、造型简练、线条流畅,风格独异,有着较高的雕刻水平。在五代及两宋时期,莆田的经济快速发展、繁荣,港口与海岸的兴起,特别是吉了、白湖等,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与工艺品的出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工艺技术的进步。现存在城区文峰宫的宋代木雕妈祖像,以圆雕的手法为主,脸型端庄姣好,身躯秀润挺拔,极富亲切之感。除了宗教信仰题材外,涉及的还包括民间传说、莆田戏曲、祥禽瑞兽、花草鱼虫等,这些题材都和普通民众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是莆田木雕艺术得以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祥禽瑞兽、花草鱼虫、神仙眷侣等等要素巧妙结合在一起,既是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对“道” “德” “仁”思想的赞美与宣扬,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老百姓通过欣赏自己喜爱的木雕作品,得到愉悦的享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自的审美要求,并获得了深层次的艺术享受。其艺术特点以“精微透雕”和“精细圆雕”著称,善于运用圆雕、透雕等雕刻手法,表现手法细腻写实,将千里的浩瀚、磅礴场景浓缩在咫尺之内,使观者于咫尺之内体味到百里之势。也正是这种由点到面、从有限到无限的欣赏过程,使作品的意境之美展露无疑,展现了无限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实可谓“无言之大美”。

二、莆田木雕艺术的艺术特点与美学价值

木雕是一门非常讲究的工艺制作,有着独特的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莆田木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被发掘出许多新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新的艺术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散点透视”手法的运用

画面布局气韵生动,雕工精致细腻,构图饱满,层次重叠,古朴典雅,是莆田木雕艺术作品风格的典型写照。

中国画强调以意象传达情感,这种情感与木雕艺术结合,是纯艺与工艺之间的最佳契合,是民间工艺大师不懈的艺术追求。

莆田木雕,不管是刻画场景建筑、人物故事、花卉树木还是祥禽瑞兽等,往往都是充分利用木料的面积空间,通过环境式的景物衔接起来,令空间的连续和时间的流动相结合,使木雕整体富有了音乐的节奏感与和谐感。此创作方法借鉴了国画“散点透视”的手法,乍看朦胧而迷茫,实则精确而明朗,遵循了“尽精微、极高明”的艺术原则。所谓“散点透视”,它并不是讲究中规中矩,却可发挥至走马观花、步步观景、景随人移、包罗万象、一览无遗,丰富的表现手法,道出了创作者的创造性以及发散思维的构图能力。

木雕《万龙呈祥》以檀香木为材质,精细雕镌的万条龙姿态矫健,在波涛云雾的丛林间盘旋、缠绕、飞腾,气势磅礴,檀香木散发出的阵阵幽香,犹如从龙口中喷出,极为巧妙地表现了万龙飞腾的艺术效果。作者将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法融为一体,灵活运用,融入了国画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作品结构主次分明,以显眼的龙首点缀在正中央最高点,从微张的嘴里喷射出一股水流,涌射在众龙托举的球珠之上,以此为中间线,画面左右成对称布局。作品造型别致巧妙,形如百年茂盛的松树,精致细腻的龙纹与卷曲的姿态的处理,和谐富有层次,可谓疏朗中见细微,精致中见韵味,有着一种空灵飘渺的“神”“气”。这就是“散点透视”的法则,不受材质比例大小的限制,把雕刻家的创作意识发挥到极致,是心灵空间的开拓,令观者进入神游的境界。

2.情与景的融合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是作品在通过对时空镜像的描绘,在情与景的高度融会中体现出来。莆田木雕艺术,并不是以再现客观的形象为目的,而是运用创作的作品来抒发情愫,并使这种情性思想提升到一种特定的艺术境界,即“意境”。灵活地将材料的物质和塑造的形象提升到心灵的层次,既不执于心,也不偏于物,物我双融,象与意合,把作品的内在气韵真实地表现出来。在艺术创作中,不再局限于对事物外形的简单描摹,而是将自然界中对万物的真切观察与体会,表现在具体的材质肌理、色彩上,以协调的韵律、丰满的构图给欣赏者以情绪的感染,以表达对于生活、人生的诗意追寻,利用雕刻作品的有限空间,渲染出无限的意趣。檀香木作品《代代封侯》,“猴”与“侯”谐音,猴子的吉祥纹饰中总是和封侯拜相有渊源,故而取名为“代代封侯”。作者将石榴、牡丹、灵芝等代表着吉祥寓意的事物点缀在画面中,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不仅有祝福升官之意,还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木雕艺术中,创作者更注意对人物神韵的表达,把“意境”或“神韵”视为最高的艺术准则,通过“以线造型”“以形写境”等手法,通过景与物的融合,追求一种精神思想上的升华。当然,传统木雕最终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美感”,而是相应功能和一定形式的完美结合。

3.“美“与”善“审美理念的高度统一

“美”与“善”是中国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二者是不可分割。莆田木雕在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表现以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强调以仁爱为本,重人性、重人情、重慈爱的美学主张。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 “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传统。

木雕艺术作品中,那些向往美好生活的意象与意愿被诉诸于具体的作品表现内容之中。“孝道”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蕴含着多子多福和累世同居观念的“石榴” “莲子”“百子闹元宵”等,都在木雕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作品中都包含着美好的寓意,是善与美的高度融合。在传统木雕图案中,龙、凤这一类神奇的动物形象,常常被人们用于装饰性题材的表现上。如莆田老百姓在结婚时,按照当地传统习俗,喜欢选用精工细琢制造的“花床”、衣橱等作为陪嫁,来点缀他们的“洞房花烛夜”。家具上的木雕点缀,图案内容上以“龙凤呈祥” “麒麟送子”“百年好合”等较多,用“鸳鸯”来象征“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寄托人们对婚姻幸福的美好祝福。木雕艺人沉浸于审美创造之中,通过一刀一凿将传统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融入木雕创作之中,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在木雕艺术创作中得以传承、发扬。

当代社会,在多元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之下,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审美理念也将融入到莆田木雕艺术创作之中,以此丰富木雕艺术创作的内容,以满足更多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朱武斌 莆田市荔城区闻香阁工艺品商行)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Putian Wood Carving Art

Putian wood carving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olk culture industry in china,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local folk culture, has a unique geographical personality. Its historical information, emotion, art, aesthetic ideal and value ref l ec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ideas and aesthetic value.

Putian Woodcarving;Culture Connotation;Aesthetic Implication

猜你喜欢
莆田木雕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外婆的美学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纯白美学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木雕鱼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