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2013-09-17 08:37
雕塑 2013年5期
关键词:作品展雕塑艺术家

信息

卢浮宫馆藏文物精品展国博开幕

《地中海文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览于2013年10月29日至2014年2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N2和N3展厅展出。本展览由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让·吕克·马丁内兹担任策展人,精选了埃及、腓尼基、迦太基、希腊、罗马等重要古代文明的文物,首次将地中海东西岸的古希腊语系与拉丁语系、南北两侧的伊斯兰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连接起来,将地中海沿岸各国的文化作为一个共同体进行展示,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这个地区不同文明的兴衰沉浮。

本次展览参展文物280件(套),包括石雕、陶器、金银器、油画、素描画等,展览分为六部分。

其中“最初的地中海——早期的交流”部分,介绍了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地中海沿岸各国的交流,展示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的影响。船形金杯、古希腊玻璃酒杯、伊西斯神石雕头像、木乃伊木棺等不仅表现了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技术,更表现出埃及、希腊文化强大的影响力;“统一的地中海——希腊、迦太基和罗马”部分,展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希腊、迦太基和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统治。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石雕像、罗马将军石雕像、哈德良皇帝石雕像、马赛克地砖等再现了地中海地区文化的希腊化、罗马化进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地中海国家特有的文化标志——马赛克艺术、大理石肖像和雕像;“中世纪的地中海——从‘十字军东征’到收复失地运动”部分展示了公元11世纪至14世纪从“十字军东征”到收复失地运动时期的地中海的变化。通过塞浦路斯出土的釉陶、巴勒斯坦出土的雕塑、墓志铭、耶路撒冷出土的雕塑残件等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展示出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拉丁王国、拜占庭帝国文化,以及东西方艺术家、工匠之间的技艺交流。

刘开渠奖行至第三届

10月26日,第三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于芜湖雕塑公园内举行开幕式,与此同时,第三届刘开渠奖颁奖典礼和由沈文强创作的《刘开渠像》落成仪式也相继举办。在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到今年的第三届时,芜湖雕塑公园迎来了其第三期的建设,据芜湖市秘书长孙跃进介绍,本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共从征集到的506件作品中选择出了36件。作品大致分为三类:一,与芜湖地域性相关的作品;二,以国外艺术家作品为主的形式探索创作;三,重材料使用的作品。

新具像雕塑专题展在东莞开幕

“形塑——新具像雕塑专题展”25日在广东东莞21空间美术馆开幕。来自香港、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新疆等多个地区的17名艺术家携手举办联展,进行雕塑艺术的交流。

此次“形塑——新具像雕塑专题展”汇集了谢淑婷、罗氏兄弟、曹晖、陈洁、黄淋、魏华、陈克、梁言康、张弦、洛鹏、夏天、余洪斌、杨义飞、郭谦、吴德灏、戴耘、杨光17位香港和内地的艺术家雕塑作品,这些艺术家作品风格各异,却又都极具艺术魅力。他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具像雕塑在当下中国的新图景。

欧鸣斩获首届“艺术8中国奖”

10月24日,首位获得“艺术8中国奖”的艺术家欧鸣于“艺术8”举办个展,展示了他两个月以来的驻地工作成果。

在这场展览中,欧鸣展出了他石膏材质的雕塑作品,借助于石膏作为媒介的流动性、不确定性与特别的纹理,呈现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并凝固着多种可能性的雕塑。对于石膏而言,这种神奇的材料从粉到液体、再到固体的过程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这也让艺术家的创作随着这种材质展现出来“随性”,从而逐渐集结为创作的主体。这是一种自然及材料之间的对话过程,也由此让他的创作成为一种被无名力量——“心力”,来决定作品最终的呈现,这也是这场展览题目“心力”的由来。

墨西哥当代艺术联展在沪举行

中华艺术宫于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举办“三重奏——墨西哥当代艺术联展”,10月19日,参展艺术家之一、墨西哥雕塑家豪尔赫·马林与上海艺术家共聚中华艺术宫,谈论了本次展览的情况,并就两国艺术进行了交流。

本次展览在中华艺术宫的15、16展厅举行,入口处热烈的红白绿色调烘托出三位艺术家的民族身份和气质。本杰明·多明戈斯、拉斐尔·克罗内尔和豪尔赫·马林三位艺术家共带来50件作品,前两位的作品是架上绘画,马林的作品是雕塑。

出生于1963年的豪尔赫·马林的作品兼具传统和现代风格,他的人体雕塑让人联想到古希腊艺术家对于人体美的颂扬。在中华艺术宫的策展人李凝看来,马林对于翅膀的运用体现了人类对于飞行、自然的渴求与模仿,也表达了禁锢于肉体中的精神对于自由的向往。

首届中国国际装置艺术学术论坛暨马得作品展开幕

10月19日,“2013首届中国国际装置艺术学术论坛暨马得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圣之空间举办。论坛由吴为山和尚辉担任学术主持,主要针对国际当代装置艺术的发展史、当代装置艺术的基本特征、当代装置艺术的价值倾向、装置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发展经验、历史机遇、未来趋势以及如何澄清装置艺术的艺术语法等问题展开讨论。

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论坛是中国艺术界首次针对装置艺术这一领域和概念召开的学术论坛,旨在通过一个具体的艺术个案延伸学术界对装置艺术的探讨。论坛当日,马得作品展也同期开幕。马得的装置艺术使用的多为后现代和科技时代人类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的文化载体,诸如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椅子,拆卸的移动硬盘,甚至神舟七号的飞船残骸等。艺术家通过对这些物件、材料的组合、拆卸、重新处理来表达自身对时间、空间等问题的理解。同时,部分现成品在结束其展览的功能之外将重新回归到原有的使用功能中,也首现了装置艺术环保的属性。

据悉,中国国际装置艺术学术论坛从今年起将每年举办一届,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将对此次论坛的学术讨论成果汇集成册作为论坛历史资料和官方出版。

2013北京798艺术节落下帷幕

历时近一个月的2013北京798艺术节于10月20日下午三点在798艺术区798创意广场金属库完美落幕。此次艺术节,以“艺象·融合”为主题,历时1个月,于9月21日开幕,于10月20日举行颁奖活动。整个艺术节期间,展览作品达万余件,共计9名艺术家、艺术策展人获奖,40家优秀机构受到表彰。

本次艺术节活动其包括29个主题展、57个同盟展、10个特别展以及系列活动,再加上音乐演出、学术座谈会、白昼活动等轮番展演,非常丰富多彩。

司徒兆光雕塑展国家大剧院开幕

“名家足迹”系列展览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经典艺术展览品牌,曾经展出过叶浅予、陈丹青、祝大年、张文新等重要艺术家。10月15日,国家大剧院又推出我国第一代雕塑艺术家司徒兆光的“生命之歌——司徒兆光的艺术情怀”。

展览展出了我国著名雕塑家司徒兆光先生的近百件雕塑及速写作品,观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司徒先生的赤子胸怀,以及他用执着艺术追求奏响的生命之歌。包括钱绍武、靳尚谊、盛扬、詹建俊、曹春生等数多位前辈艺术家都出席开幕式并参加了讨论会。

吴为山雕塑艺术国内巡展太原开展

为展示当代中国雕塑艺术的突出成就,向国庆64周年献礼,9月28日,“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内巡展”在太原开展。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山西省原副省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平、及文化艺术界人士等山西省市相关领导出席了在太原美术馆举行的开展仪式。

此次展览展出吴为山的40余件雕塑作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其所塑文化巨匠的雕像,意在向观众展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巨匠形象与人文精神;第二部分以母亲和儿童为题材,歌颂人性的真善美;第三部分展出南京大屠杀群雕作品,表达对和平的期盼。

“还原”——董书兵作品展在798悦美术馆开幕

2013年10月1日下午3时,“还原”董书兵作品展于北京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雕塑学会主办,北京798悦·美术馆承办,著名理论家孙振华博士担任学术主持。本次展览展出了董书兵副教授的近期新作。多年来,他以婴孩为题材开始雕塑创作,所做的“婴孩”自成风格,受到广泛好评。这4件新作则突破常规,以超大的体量及制作上的创新尝试引人注目。据悉,展览持续至10月10日。

2013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启幕

2013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及“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作品展于9月28日在大同市和阳美术馆及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开幕。开幕式上,主办方宣布了2012年获得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优秀作品并为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展览主题为“延伸”。“延伸”是对第一届展览主题“开悟”的呼应和延续。其主题针对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形,试图提出和回应当代雕塑所面临的三个问题:当代雕塑如何延伸进入到城市空间,与城市公众产生交流和互动;当代雕塑如何传承、吸纳、改造传统文化资源,使之获得新的生命;当代雕塑如何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不断创新突破,更深入地延伸进入当代文化语境,以求时代的诉求。与之相对应,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展分为上述三个板块,共有159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作品的形态和材料非常丰富,其呈现方式包括架上雕塑、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本届双年展还设置了特邀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成员的作品单元和双年展平行展。

"田世信郑玉奎宋晓玲三人雕塑作品展"亮相大剧院

9月22日,“艺蕴陶然——田世信、郑玉奎、宋晓玲三人雕塑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沙龙展厅开幕。

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田世信先生的作品老辣古朴,铿锵有力,以轻松简洁的方式给予作品很强的生命力。

郑玉奎先生与宋晓玲女士的作品别出心裁地烘托人物的独特性格。《京剧的韵味》《贵妃醉酒》等作品意象化地塑造了东方女子的灵秀,表现了纯粹的中国传统情韵。而宋晓玲女士的作品则流露出女性艺术家独有的温暖。

参展的作品无论是表现当代生活,还是体现戏曲人物,都蕴含着对生命最朴素真诚的歌颂,充分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特点。

中意徐家汇”展出米开朗基罗雕塑

“中意徐家汇”活动9月22日举行,首次展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传世经典之作——“昼、夜、晨、暮”四尊人体雕塑,这组作品是米氏艺术创作盛期后阶段的作品,从起稿到完工为之呕心沥血达15年之久。此次翻制的青铜塑像,是在意大利政府授权下,以传统的硅胶脱模工艺,在保存了约500年的原作上取模,并在意大利知名艺术品工厂制作的。这是世界艺术史上第一次授权翻制的米氏雕塑,也是中国首次引进的“米开朗基罗”传世名作。此外,港汇广场还将举行罗马——意大利手工名琴SALVI金色竖琴展、蒙娜丽莎巧克力装置艺术展。东方商厦将举办卡瓦诺美惠三女神青铜像展和意大利铜版画展。

猜你喜欢
作品展雕塑艺术家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作品展
写实雕塑
小主编作品展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自然雕塑